打哈欠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都有的生理現象,從出生到死亡,哈欠定會伴隨我們一生。
為什么會打哈欠?哈欠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仍然存在爭議,有傳聞說打哈欠是大腦缺氧的征兆,也有研究人員更傾向于打哈欠是無聊和困倦時特有行為的說法。還有人說,打哈欠其實和人的感覺意識無關,打就打了,沒有什么為什么。
以下是到目前為止,關于哈欠的一些研究結果:
1.關系越親密,哈欠傳染越快
2011年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上的一篇研究發現,打哈欠在家庭成員間的傳染性最強,其次是朋友,而陌生人之間的傳染性最小。
研究者推測,如果上述結論成立,哈欠的傳播速度甚至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親密關系程度的重要參考。
2.越打哈欠,越精神
打哈欠的過程中,人也會經歷一次完整的深呼吸,吸入大量新鮮空氣(氧氣),也排出體內過多的二氧化碳。事實上,在感覺困倦的時候,打個哈欠,為大腦灌注一些氧氣,尤其是冷空氣,非常有助于為大腦降溫,保持它的健康和清醒。
2011年,在線發表于Frontier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打哈欠的頻度和所處氣溫有關,秋季(22℃)次數要明顯多于夏季(37℃)。這項研究結論或許能夠證實,與高溫熱氣相比,大腦的活動更加需要比人體體溫更低的冷空氣。
3.頭越大,哈欠越大
根據最近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期刊《生物學快報》上的研究,打哈欠可能和大腦容量有關。研究者發現,大型哺乳動物(比如熊、大象、犀牛等等)打哈欠的持續時間比人類更長,深度也更高。
假設上面“打哈欠幫助冷卻并清醒大腦”的說法成立,就可以推測出,大腦容量越大,所含有的神經元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氧氣”冷卻和保持活力,所以打哈欠的時間也就會更長。
4.成日哈欠連天,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征兆
美國國立衛生院(NIH)認為,心臟疾病或主動脈夾層可刺激貫穿大腦、胸部、腹部和盆腔的迷走神經,從而引起哈欠增多。除此之外,頻繁打哈欠還可能與一些腦部疾病,包括腫瘤、卒中、癲癇以及多發性硬化癥有關。
美國國立衛生院提醒,如果無緣無故突然哈欠增多,或者白天困倦嗜睡(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及時就醫。
Via:prevention.com
原標題:4 Things Your Yawns Are Trying To Tell You
原作者:Sarah Kl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