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睡覺流口水是睡得香”。對此,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關于這個“口水”,西醫上說就是唾液,可以保護口腔粘膜,潤澤口腔。在吃東西時候會增加唾液分泌,其中的淀粉酶有助于食物的分解、消化。而在中醫上說:“五臟化液……脾為涎”,簡單的說,涎就是唾液、口水。
正常情況下,唾液上行到嘴里,但不會從嘴里出來,除非是睡覺時候臉受到擠壓,或者牙齒畸形使嘴唇合不上而導致唾液流出來。具體的說,口水的多少、怎么流都是由脾掌管的(注意這里的脾和西醫的脾臟含義不同)。所以,脾虛也會導致睡覺時候流口水,而脾虛也往往伴隨胃虛。
那么,睡覺會流口水的這些人,都有什么特征呢?
《黃帝內經》上有“脾色黃、脾主肉、脾主四肢”的說法,所以在人身上脾虛會表現嘴唇偏白、唇周圍發黃,臉色發黃、發暗、無光澤,這是因為脾胃虛弱,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往上輸送的不夠,而表現“營養不良”的樣子,而且臉上有斑、有眼袋。脾胃虛的人常常也有氣血虛的表現,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運行不通暢,就容易有“污濁”留滯,積累一定程度,在表部的往外發,就成了斑。而眼袋,多是因為脾虛濕重,在中醫“五輪學說”里,眼皮是脾之所屬。脾虛,人體的水液運化不足就容易積水成濕,表現在臉色就是“眼袋”,在肚子上就是“啤酒肚”,還有大便黏、先干后稀、容易體虛乏力等等。女子們的小肚子涼、痛經,也常常有脾胃虛的原因,多是虛寒夾雜。另外,大腿上贅肉過多,也與脾胃虛有關系。
那么如何恢復脾胃功能呢?相信多數讀者都有所了解,比如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雪糕、冰淇淋、各種水果之類的;注意飲食均衡,不要暴飲暴食,不然對脾胃傷害非常大;另外就是在飲食上改善,吃些健脾胃的食物,像山藥、板栗、米粥等等;再嚴重的就是藥膳、湯藥,需要辨證用藥。通常小兒流涎分寒熱兩種,都是因為脾虛而不能收攝所致,應該根據脾寒、脾熱及其各自對應癥狀用藥。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人體對食物的喜好有一種“趨向性”,一種是身體的本能,通過“喜好的食物”來補充人體缺少的或者平息體內多余的。還有一種就是盲目的,時下物欲橫流,對美食的欲望把握不住,多吃亂吃,必然是加重人體負擔。總而言之,要覺知自己身體真正需要的東西,順著這個趨勢去實踐,照料好這個身體,才是正道,在其中或許更能達到精神的升華。
注意:本文中所言“流涎”是指看起來正常的一些人睡眠中屢次出現的狀況,如有口眼歪斜而出現流涎,不屬本文所提到的范圍。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 張澤智 山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