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今年的流感顯得格外猖獗,打針吃藥不怎么管用。網上曾經流傳一句話,失戀就像感冒,吃不吃藥,兩個星期都會好的。其實有研究表明,感冒藥并不能縮短病程,只能改善一些癥狀,而專家建議感冒初期應靜養,不建議盲目用藥。因為感冒初期服藥,不適癥狀雖可稍有緩解,但藥效過后,癥狀可出現反彈,而且有些藥物可抑制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致病程延長并易誘發其他疾病,所以感冒不要急于也不要依賴藥物治療(當然,出現高熱、感染癥狀重等情況下應及時就醫用藥)。這就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讓免疫系統活躍起來,能更好地打敗入侵的細菌或病毒,而且免疫力高的人不容易被傳染流感,就算感染了流感,也能有更輕的癥狀或者更快恢復,提高免疫力,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1.合理均衡飲食
感冒患者多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現象,故飲食應清淡稀軟,易于消化。以大米粥、小米粥、面條等主食為宜。不感冒時,建議多食用全谷物、雜豆類、薯類等粗雜糧,其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益于腸道健康,腸道的健康可幫助我們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和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尤其是在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蛋白質充足時,白細胞、免疫球蛋白、干擾素等才能更新較快,達到機體所需的水平。因此我們應保證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主要來源于肉、蛋、奶、豆。當感冒時,汆丸子湯、奶、蛋羹比較理想,既可補充因發熱、出汗所失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豆類食物營養豐富,如果加工成豆制品,更易于人體消化吸收。患病期間選擇豆腐、豆腐皮、腐竹等品種是比較適宜的。
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ω-3脂肪酸)的攝入可通過改變細胞脂膜成分來減少炎癥反應的發生,抗血栓形成,抑制支氣管過度收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源有:各類堅果、豆類、菌類以及魚類尤其是深海魚等。所以,豆類菌類魚類應經常食用,然后每天食用適量的堅果,不要過量,過量容易導致能量過剩。
感冒病人多有發熱、出汗等癥狀,或因服用解表藥而汗出。發熱和出汗均傷津液,又使營養物質丟失,所以應多補充水分及營養物質。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水分、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物,對于提升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幫助。不同蔬菜水果所含的植物化學物和營養物質不盡相同,因此應選擇攝入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有些人感冒以后就只吃梨,蒸著吃煮著吃生著吃,將梨視為“藥物”般神奇,其實不必專寵梨,獼猴桃、橙子、鮮棗、葡萄、草莓等水果不僅維生素C含量高,而且酸甜可口,有利于提升食欲。
飲水不僅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可以稀釋痰液,有利于黏稠痰液的排出。服藥期間大量飲水有利于藥物排泄,防止藥物造成腎損害。一般來說,體溫每升高1度,人的機體所需水分需要增加300ml左右,補充水分首選溫熱的白開水,如果覺得白水無味,也可以多喝煮蘿卜水、梨水、姜糖水、粥湯類來補充水分。同時,伴有高熱多汗的病人在丟失水分的同時會伴有大量電解質的丟失,此時應選用含電解質豐富的湯粥類或電解質水來補充水分。感冒病人保持足夠飲水量,還要注意不要一次大量飲用,而應多次少量飲用,這樣既能時刻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也不會對機體造成額外負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服用維生素類藥物時不宜用溫度過高的水送服;服用止咳糖漿類藥物時,為了保證糖漿能夠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控制咳嗽,緩解癥狀,在服用5分鐘內先別喝水;如果感冒病人出現無汗、無尿、水腫等情況時,不應補充太多水分,應在臨床對癥治療之后遵從醫囑是否需要補水。
2.充足睡眠、適量運動
高質量的睡眠可以使免疫系統得到充足的修復和調整,有助于改善人體的免疫系統。感冒了多休息永遠不是一句客套話,而是促進感冒盡快康復的一劑良藥。在天氣好的時候,經常進行戶外活動,以及平時多進行有氧運動和增肌訓練對提高機體免疫力很有幫助,而且運動對于提高食欲和促進睡眠也有一定好處。適量的運動是改善所謂“亞健康”最有效的手段。
最后,治病不如防病,如何預防流感呢?
(1)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根據天氣添衣御寒。
(2)合理均衡飲食、保證良好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身體的免疫力。
(3)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堅持冷水洗臉,增強鼻粘膜對空氣的適應能力。
(4)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早晚開窗換氣;家中如發現流行性感冒患者,應及時佩戴口罩,防止傳染其他人。
(5)在感冒流行期間,盡量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
馬皎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