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高血壓防治是“老生常談”,但全國大規模抽樣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仍極為低下。在用藥方面,基層不科學用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的情況屢見不鮮,鑒于此,筆者就高血壓用藥的三大誤區談幾點建議,以饗讀者。 高血壓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療往往是終身性的。患者不但需要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還需要長期遵醫囑服藥,其對藥物治療作用的認知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依從性。因此,教育患者摒棄用藥誤區至關重要。 誤區1:為防“藥物依賴”不愿服藥 當確診為高血壓,即使是無合并內臟損害的1期高血壓,在單獨使用非藥物療法如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心理調適等未能使血壓穩定<140/90 mmHg,就要進行藥物治療。 而很多患者回避患病的現實,認為“一旦吃藥即終身離不了,不能接受”,這是非理性的態度。 誠然,高血壓治療往往是終身性的,但要教育患者降壓藥與某些精神藥品的成癮性完全是兩碼事。 另外,要讓患者充分認識到高血壓不僅僅是血壓升高,而且會損害全身多個臟器。 如即便控制了其他危險因素,基線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49%;舒張壓每升高5 mm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46%。 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堅持認真服藥,把血壓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樣可以有健康人一樣的生活質量,同樣可以延年益壽。 誤區2:無不適感不用服藥 不少患者雖認可用藥,但卻以自覺癥狀之有無及忍受程度來取舍用藥。這同樣是十分危險的。 臨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檢測血壓有明顯異常或進行有關檢查時才知道心、腎、腦及血管已有程度不等的損害。 有的甚至可以在“毫無察覺”時突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致殘、致死悲劇。 這就警示我們,血壓升高及器官受損的程度、預后與患者的自覺癥狀可以不一致,待到忍受不了再去服藥,豈不亡羊補牢,悔之晚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血壓值及作為靶器官的心、腎、腦、血管損傷的客觀檢查資料去用藥。 誤區3:貴藥、新藥與洋藥效果好 目前降壓藥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但要以有效、安全、經濟為原則,迷信貴藥、新藥與洋藥是不理性的。WHO有關高血壓治療的指導意見可以概括為長效制劑要推薦,各種短效制劑也不排斥。 筆者認為,只要能夠控制血壓,就不應拘泥藥之新老、貴賤和進口與否。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壓療效較好、毒副作用較低,且經濟實惠的國產降壓藥有依那普利、復方卡托普利、美托洛爾、珍菊降壓片以及復方降壓片等。 而屬長效制劑的降壓藥多為價格不菲的進口藥,盡管它有降壓平穩、服用簡便等優點,但對基層部分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其費用尚難以長期承受。 至于棄藥不用,卻去篤信那些早已被醫學證明無效的所謂“降壓儀”“降壓鞋”之類,只能貽誤病情!
作者:山東省臨清市人民醫院心內科 賈衛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