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血壓是全球疾病負擔和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約有1050萬人因高血壓死亡。然而很多人對高血壓認識不足,全球大多數國家缺乏有效的血壓監測系統。
為了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的關注度和認知,改善高血壓篩查效果,除了每年5月17日的世界高血壓日,研究人員啟動了五月測量月(May Measurement Month,MMM)2017研究。
MMM 2017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多國同步化、標準化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篩查活動,覆蓋全球80個國家的120多萬人,這些人在過去一年內沒測量過血壓。每名受試者接受三次血壓測量,同時完成有關人口地理學、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等內容的調查問卷。
該研究發現,有腦血管病或糖尿病、吸煙、飲酒、超重或肥胖者血壓較高。
另外,校正年齡、性別和降壓藥物治療后,一周中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波動明顯,其中周六收縮壓最高,周二收縮壓最低。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與環境有關,比如,有些地方周末喝酒比平時多。
35%的人有高血壓,吃藥者中46%血壓未控制
研究人員發現,以血壓140/90 mmHg作為高血壓診斷標準,這些人中高血壓患病率達34.9%。
在未接受降壓治療的888 616名受試者中,17.3%患高血壓;而在接受降壓治療的227 721名(24.2%)受試者中,近半(46.3%)血壓未獲得有效控制。
全球各地區間的降壓治療、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存在明顯差異。
降壓治療的比例以非洲和中東地區最低,僅3.3%,而東亞高達56.8%。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高血壓患者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最高,而東南亞和大洋洲患者的平均收縮壓最低,美國患者的平均舒張壓最低。
全球平均血壓為120.6/76.8 mmHg,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人群平均血壓為120/75 mmHg。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受試者中,高血壓患病率也最高(24.9%),東亞最低(9.6%)。
與血壓相關的因素:降壓治療、糖尿病、腦血管病、吸煙、飲酒
該研究發現:接受降壓治療的人群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高于未治療人群;既往有腦卒中的人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升高,有糖尿病的人收縮壓明顯升高;吸煙、飲酒、超重或肥胖與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升高有關。
研究者指出,以上結果表明,接受降壓治療以及有糖尿病或腦血管病的患者中,血壓控制得較差,提示在這些高危人群中需要采取更自信的治療措施(assertive treatment)。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還發現,從右臂測量到的血壓高于從左臂測量到的血壓。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大部分人為右利手,右上臂比左上臂粗壯一點。
研究者還發現,孕婦的平均血壓低于非妊娠女性,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群的血壓水平低于沒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群。
研究者指出,目前全球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血壓監測系統,因此每年需要重復開展MMM活動,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血壓的認知和關注。2018年將關注影響血壓的其他因素,包括室內溫度、海拔,等等。
來源:Thomas Beaney, et al. May Measurement Month 2017: an analysis of blood pressure screening results worldwide. Lancet Glob Health, Published: 16 May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