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單純性脂肪肝是各種肝毒性損傷的早期表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能有效控制脂肪肝的進一步發展,如能及時去除病因和控制原發疾病,肝內脂肪沉積在數月內就可完全消退。因此,脂肪肝是一種可逆性病變,但是脂肪肝一旦發展為肝硬化則是不可逆轉的。
隨著脂肪肝檢出率的增高,大家對之已不以為然,總認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種亞健康狀態,而不是真正的疾病,而且多無癥狀,根本無需治療。事實上,脂肪肝雖多無臨床癥狀,但如任其發展就可能發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如及時治療脂肪肝是可逆性的,可在幾個月內完成消失,但如果發展為肝硬化,便是不可逆的。因此,即使是健康查體發現的無癥狀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治療。
盡管高脂血癥與脂肪肝關系密切,但兩者之間通常并非因果關系,為此,有了脂肪肝并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藥物,而降血脂藥物應用不當有時非但不能減輕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臟損傷。最近研究發現,降脂藥可以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臟以進行代謝分解,反而促使脂質貯積于肝臟并損害肝功能,因此對于脂肪肝使用降脂藥需慎重,假如脂肪肝不伴有高脂血癥,那么就不要用降脂藥,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癥,需根據高脂血癥的原因、程度以及發生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變的概率,酌情決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藥物。
很多人認為既然進食過多的脂肪、肉類就容易得脂肪肝,那就吃素,這樣就可以不得脂肪肝了。其實肝臟在人體內具有多種功能,包括對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轉化以及使分泌過程保持動態的平衡。肝臟不僅可以把動物脂肪和植物油能轉化為甘油三酯,而且也可以使蛋白質和淀粉(即糖類)通過生化反應轉化為脂肪,尤其當這些營養物質過剩,超過代謝的需要時,就會變成脂肪貯存起來,形成脂肪肝。因此即使不吃含脂肪的食物,機體仍可利用糖類及蛋白質合成脂肪,形成脂肪肝。而且長期只吃素食,還會因攝食蛋白質不足而影響健康。
酗酒只是引發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許多因素可導致脂肪肝,如肥胖癥、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長期應用皮質激素、重癥貧血、各種慢性感染以及對肝臟有直接損害的某些藥物及化學毒物,都可促使脂肪肝的發生。
新鮮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經常食用無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的保健作用并非越多越好。因為水果含有一定糖類,長期過量進食可導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誘發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和脂肪肝病人不宜多吃水果。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有脂肪肝的成人或是兒童,健康檢查發現的轉氨酶增高主要與肥胖和脂肪肝有關,而這種轉氨酶增高并無傳染性。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在3-6月內體重下降5%-10%,就可使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增高的血清轉氨酶降至正常水平。有報道稱,體重每降低1%,轉氨酶下降8.3%;體重下降10%,增高的轉氨酶基本恢復正常,伴腫大的肝臟回縮和脂肪肝逆轉;而體重居高不下者轉氨酶往往持續升高,即使應用保肝和降酶藥物也難以奏效。
患者只把希望寄托在藥物上,經常輾轉于各大醫院或藥房尋求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物,而不重視原發病的治療及飲食的控制,不認真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事實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飲食原則以及適當參加中等運動量的鍛煉對于脂肪肝的防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的作用,如不注意以上各項,單純依靠藥物治療決不會取得滿意的療效。
臨床上大約1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血清轉氨酶增高,這種情況與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無需休息和加強營養,亦不需采取相關消毒和隔離措施。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與飲食結構西化和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關系密切,而在節制飲食的同時,堅持中等量的有氧運動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轉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強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鍛煉。
排版丨康曦
文案丨張杰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