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滿了兩歲就不用補充維生素D了吧?
我家寶寶每天都出去曬太陽,不用補充維生素D吧?
對于深圳出生的寶寶來說,從醫院出生時,醫院就有開維生素D,醫生會要求家長從寶寶出生15天開始補充。但是,在面對母嬰店員的強烈推薦、媒體和網絡育兒經的狂轟濫炸時,經常會不知所措、焦慮而迷茫。
事關孩子成長發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D。
▍ 什么是維生素D?
維生素D是一種類固醇衍生物,屬于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家族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包括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
植物食物中通常是D2,動物食物、維生素D強化食物以及人體合成的是D3。
雖然都是維生素D,但在人體中D3轉換使用的效率比D2好,能更有效的提高血中維生素D的水平。
▍ 為什么要補充維生素D呢?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內鈣的代謝平衡以及骨骼形成。
此外,研究顯示維生素D受體幾乎存在于人體所有的組織和細胞。維生素D是通過與其受體結合發揮作用,與人體免疫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密切相關。因此,維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骨密度降低,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和骨折。寶寶如果長期缺乏,則可能會引起佝僂病以及生長遲緩。
▍ 通過什么途徑可以獲得維生素D?
? 多曬太陽
是體內獲得維生素D的簡便、有效措施。
研究顯示,中午(11am-1pm)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最高,紫外線B射線的波長為290-320nm,人體可以在一天中的這個時間最有效地制造維生素D。
但中午時分陽光猛烈,寶寶皮膚嬌嫰,不建議嬰幼兒在陽光下直曬。寶媽們可以選擇每天清晨太陽初升和傍晚日落時分帶寶寶享受日光浴。
? 食物補充
自然界中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極少,一些富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金槍魚和鯖魚含量較豐富。而禽蛋黃、肉類等含量很少,谷類、蔬菜、水果幾乎不含。
? 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
市場上含有維生素D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經常有家長將魚油和魚肝油、維生素D混淆不清。下面這張表有助于寶媽們更好的區分。
▍維生素D要補多少?補多久呢?
2016年,最新的“營養性佝僂病防治全球共識”面世了[1-2],共識建議:
? 為預防佝僂病,0-12月齡的嬰兒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喂養,均應補充維生素D 400IU/d。
? 1歲以后的幼兒、兒童和成人應該通過飲食和/或補充劑達到美國國立醫學研究機構(IOM)推薦的水平(600IU/d)。
? 從世界范圍看,凡是常規補充維生素D 400IU/d的嬰兒和兒童都沒有出現放射學征象的佝僂病表現。
* 家長常常會問,維生素D是不是補到2歲就不需要補充了呢?
曾經有過這樣的說法,但按照2016年最新的“營養性佝僂病防治全球共識”推薦,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包括戶外活動和陽光暴露少(空氣污染、云量等),居住在高緯度地區,低維生素D膳食,1歲以上各年齡階段的兒童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都是需要長期補充的。
▍維生素D補多了會中毒嗎?
許多寶媽擔心,長時間補充維生素D會造成中毒,這種焦慮時常困擾著大家。
如果寶寶每日服用2-5萬IU/天(相當于50-125粒400IU的維生素D3),連續數周或數月可發生中毒;
敏感寶寶每天服用4000IU(相當于10粒400IU的維生素D3),持續1-3月可中毒。
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IOM)的建議:
0-6個月嬰兒每天可耐受維生素D的最大攝入量為1000IU;
6-12個月為1500IU;
1-3歲最大攝入量為2500IU/d;
4-8歲為3000IU/d;
9歲以上及成人為4000IU/d。
因此,常規劑量補充維生素D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如果媽媽懷疑寶寶吃了過多的維生素D,可以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25羥維生素D水平的檢測。
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中毒主要通過攝入大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引起;飲食或日曬不會導致。
維生素D中毒缺乏特殊的表現,如惡心和嘔吐,精神不振、尿頻等,也可導致骨痛和腎臟損害。
在此建議各位家長,要將藥物放在寶寶不能觸及的地方,不要隨意給寶寶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為寶寶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保健品時應咨詢醫生的建議。
本文主要說的是維生素D,但關于孩子補鈣,很多家長也存在一些疑惑。下期與大家說說孩子補鈣的話題,寶爸寶媽們針對孩子補鈣有什么疑惑,可以在文末留言哦,我們將整理大家的疑問,下次再說一說孩子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