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助教:張老師 13918505064
心房顫動(AF),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房顫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血栓栓塞,可導致卒中、心肌梗死等,其中腦卒中是房顫死亡最常見的并發癥。而目前房顫的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 3 種:控制心室率、恢復并維持竇性心律和抗血栓治療為主
10月12日早上歐洲心臟病學會主席,英國皇家醫師學會會員Casadei博士在長城會上就房顫治療新靶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房顫作為非常常見的疾病其患病率預計在2060年將翻一番。而目前只有抗凝藥物始終被證明能改善房顫患者的預后。
1.老齡
據臨床數據顯示,房顫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高。一般來說,75歲以上的人群通常更容易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的發生極容易誘發房顫。
2.心肌病
患有心肌病的人通常會因心臟心肌功能受損而誘發房顫,因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重視心肌病的預防和治療,以降低房顫的發病率。
3.心房重構
房顫的發生還與心室重構密切相關,因此建議大家在生活中能重視生活規律,以免導致代謝紊亂,繼而增加房顫的發病率。
4.左心功能障礙
患有心力衰竭這一病癥的人通常更容易罹患房產這一疾病,這主要是因為心力衰竭容易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繼而引發心律失常,嚴重時便會導致房顫的發生。因此希望心力衰竭的病人在患病之后盡快采取治療措施,以免導致心律失常,繼而引發房顫。
在會上博士提出:
所謂的亞臨床“心肌病”,其特征是心肌能量代謝改變和灌注受損,是孤立性房顫的基礎。
大規模基因內研究證實,與房顫相關的的基因變異定位常落在心肌病基因附近
影響心肌能量代謝的狀況,如肥胖和糖尿病,是房顫重要的危險因素
超重/肥胖人群減輕體重是一項全面的干預措施,可以降低血壓,改善血脂,逆轉二型糖尿病,預防房顫房顫是一種隱匿性心肌病的表現并給出基因學證據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GWAS(>100萬人:60620例AF患者)鑒定了心臟結構重構相關基因位點附近的變異,這些變異是糖皮質激素、氟桂利嗪、弗卡尼德、雷諾嗪、拉莫三嗪、或肌球蛋白激活劑的靶點。引起場內外學者熱議
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