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會問,我患了心臟病,已經被診斷為心肌梗死,甚至做了心臟外科手術,我還能參加運動鍛煉嗎?我的心臟能承受多大的運動量?怎樣的運動才適合我?
醫學證據告訴您,心臟患者不但可以運動,并且能在運動中得到更大的益處。
規律運動對心臟有什么好處?
增加心肺儲備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和自愈力。
穩定斑塊,甚至逆轉斑塊,作用不亞于他汀類藥物,還促進冠狀動脈血管側枝循環形成,實現自身血管搭橋,治療難治性心肌缺血。
改善心臟功能,提高心臟射血分數,降低心力衰竭反復住院風險,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事件風險。
調節血脂,尤其是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穩定情緒,改善睡眠,調節血壓和心率,使過高的血壓和心率下降。
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是有效的降糖治療手段。
減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纖溶性,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風的風險。
運動處方包括哪些內容?
醫生綜合患者的年齡、病情、生活習慣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保證患者更安全有效地參加運動鍛煉。
運動處方通常包括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類型。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可通過3種方式調節:
1、靶心率:就是運動要達到的心率。運動時,心率會加快以滿足肌肉對氧的需求,運動越劇烈,心率就越快。根據運動處方所制定的靶心率調節運動強度,如果心率低于靶心率,可以緩慢增加速度及強度,以此保證運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談話:運動使患者呼吸較平時深長且加快,但不應該感到氣促。如運動時還可以保持正常的談話速度,但不能唱歌,定義為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3、自我感覺勞累程度:用自我感覺用力評分法從低到高分為6~20級,自測勞累程度,一般選擇13~14級,也就是運動時感覺稍稍用力和用力,但不應該感到很用力。
運動頻率
只有有效規律運動,心臟才會受益,病情穩定后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每周3~5次,每周至少休息一次。
運動時間
開始可能僅能運動10~15分鐘,隨著心功能和體能的恢復,可以運動30分鐘或更長時間。運動時間增加到至少每次30分鐘后,再增加運動強度。
有些藥物會影響心率和血壓,如β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地高辛、硝酸酯類、治療肺病藥物、可達龍等。
運動類型
根據以下幾點選擇:
①選擇喜歡做的運動;②首先每周做5~7次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或慢跑;然后每周做2~3次肌肉力量訓練,如舉啞鈴等;③至少能連續做1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運動,達略感用力的程度;④一定強度的運動對心臟來說不僅安全,而且有益于心臟功能的恢復;⑤能長期堅持。
步行運動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以在任何時候做,并可調節速度,多數人可以長期堅持。所以,步行是在出院后運動的最佳選擇。
運動鍛煉的三部曲是什么?
準備活動:首先數脈搏10秒;做5~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防止關節和肌肉的損傷;逐步增加心率,使心血管系統為運動做好準備。
有氧運動:再次測脈搏10秒;進行15~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自行車、游泳等。
放松活動:進行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讓心跳慢慢回復至正常。運動結束時再數一次脈搏。
什么情況需到心臟康復??崎T診咨詢醫生?
明確診斷心臟病,需要醫生開具運動處方,在醫學監督下進行運動
胸部、頸部、肩部或手臂在運動中或運動后出現疼痛時
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治療、冠脈搭橋治療或其他開胸手術后
曾經有意識喪失或昏倒的情況
輕體力活動即感到明顯氣促
有骨或關節的病變,影響日常活動
有明確糖尿病病史,或過度肥胖
年齡超過45歲,平時很少進行體育鍛煉,計劃進行較劇烈的運動時
來源:丁榮晶教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