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因失眠秉燭夜游,得遇良辰美景,
做文章皆妙手偶得;
詩仙李白夜半無法安眠
吟出了一首千古絕唱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然而,失眠并非只是詩情畫意,
更有人為此愁思神傷:
▼▼▼
清寒雪夜天,欹枕暗燈前。
總為多思慮,長令少睡眠。
對現代人來說,
可能很多人睡眠的狀態是這樣的:
▼▼▼
春眠不覺曉,哈欠上門找,
晚上睡不著,白天醒不了。
睡眠占據了我們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并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
今天,我不關心全人類,我只關心你
你的睡眠質量達標嗎?
先來一起做一個睡眠質量小測試吧!
良好睡眠自測
1.入睡快,在10—15分鐘即可入睡。
2.睡眠深不易驚醒,醒后5分鐘內又能入睡。
3.睡眠時無噩夢、驚夢現象,夢醒后很快忘記夢境。
4.起床后精神狀態好,反應敏捷,無疲勞感。
5.白天工作、學習效率高,無睡意。
如果以上問題有三個為否定答案,且已經持續1個月以上,說明已經有較為嚴重的睡眠問題。
一是持續時間,睡眠時間應足夠讓睡眠者在第二天感覺得到了休息,并且反應敏捷;
二是連續性,睡眠時間應該是無縫的,沒有碎片;
三是深度,睡眠應該足夠深,以恢復體力。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歷,但并不是說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癥了。只是當失眠引起的癥狀維持兩周以上,且一定影響到白天的社交活動時,可以稱之為“失眠癥”。這部分人群一定要盡早就醫。所以也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眠就給自己扣上失眠癥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緊張,這樣更會導致晚上睡不好。
并不是說睡得時間長就說明睡得好,睡得時間短就表示睡得不好。不能把睡眠時間長短作為睡眠質量是否好的判斷標準。這是因為每個人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可能睡6小時就能恢復體力,完成一天的活動,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8小時的睡眠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所以判斷睡眠質量,要看早上醒來后是不是體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復,頭腦是否有清醒的感覺,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當上述這些都可以用“是”來肯定回答,那么就說明您獲得了一個非常棒的睡眠質量。
有些人認為一天不睡不要緊,后面幾天多睡會兒就可以補回來。而有一句健康諺語:“一夜不睡,十日不醒。”意思是說一個晚上不睡覺,即使是睡上十日,也無法把一個晚上不睡的損失補回來,所以說睡眠是絕對補不回來的。
因手機或游戲而晚睡的人,常延遲起床時間來補償睡眠,會形成習慣性晚睡晚起的惡性循環。
很多人認為打呼嚕的人睡得香,其實并非如此,打呼嚕時出現的呼吸暫停可以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缺氧。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睡眠手環,對于睡眠分期存在很大誤差,但對于判斷入睡或醒來時間相對較為準確。
1、睡眠用具:床墊相對堅實,不要過度松軟塌陷;基于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舒適的枕頭,枕高約10cm為宜。
2、睡眠姿勢:以右側臥位睡眠為宜;四肢有疼痛處的,應避免壓迫痛處而臥。
3、睡眠時間:一般維持7~8個小時,但應視個體差異而定。
4、睡眠環境:臥室光線宜暗,建議拉上窗簾;臥室宜涼爽,但不要寒冷,對大部分人來說,18.3℃是理想溫度。
5、自我訓練,實現規律作息:無論前一晚睡了多久,盡可能在基本固定的時間起床,不要賴床或睡回籠覺,周末也不要相差過大;只需睡到第二天能恢復精力即可,不要過多強求睡眠時間的長短;白天可以休息,但不要躺下或打瞌睡。
6、建立臥室/床與睡眠的強有力聯系: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只有感到明顯困倦后才上床休息;如果睡不著就起來,去另一個房間。
7、避免就寢前的過度刺激:試圖躺下入睡至少1小時之前,停止活躍的腦力活動;考慮學習一套放松方法,晚上躺下入睡前加以練習。
希望大家每天美夢相伴酣眠相隨
一定要睡個好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