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實踐證明“精辨病機,不拘病名”還是拓寬經方運用的關鍵。
筆者常用五苓散治療尿少、尿多、遺尿、尿崩,皆可以起到明顯的效果。這四種不同的病癥,其病機都責之于“膀胱氣化不利”,故用五苓散主治。
如已婚已育的中老年婦女常有尿路感染,用氟哌酸能控制癥狀,不能治本,反復發作。
1、尿意頻急,舌苔白潤者,用五苓散一劑知二劑已,此尿少也。
2、前列腺肥大,尿多至每晚七、八次,小腹墜脹,舌淡苔白,脈緩者,用五苓散緩解癥狀極快,或配合金匱腎氣丸,近期療效十分理想,此尿多也。
3、小兒遺尿,每晚必遺,春夏秋冬,無一例外,雖補肺補脾,補腎收澀無功,而用五苓散加菖蒲、遠志,溫通心陽,化氣利水。有的患孩一方而終,且不反復。
4、尿崩癥是個難治病,看似用五苓散是隔靴搔癢,無濟于事,其實不然。
曾治一寇姓男孩,以五苓散研粉末沖服,已愈五年多,能正常讀小學二年級,一直用上方,發育良好,智力聰穎。不過尿比重仍很低,有待進一步觀察。
如前所述,辨識病機,不拘病名,是用好經方的關鍵所在。
柯韻伯說,要在六經中求根本,不在病名上求枝葉。這是叫人重視辨病機,不能計較病名。
目前,中醫臨床現狀,只認病名,不求病機,以至于用西醫病名來套中醫的病機,只要是炎癥,一概用涼藥,只要是激素水平低,統統用溫腎藥,如此中西醫結合,實在是個誤區,把中醫精華的辨證思維方法,有效的方與藥,都“現代化”了,能不說是遺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