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屬中醫“肺癆”、“肺疳”等范疇。西醫認為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弓f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血沉增速為主要臨床特征。在抗結核治療同時,配合中醫辨證治療效果更好。
1.肺陰虧虛型癥見干咳、聲音嘶啞、痰中帶血絲、胸部隱痛、骨蒸潮熱與 手足心發熱、兩顴發紅午后更著、盜汗、形體消瘦、口干喜冷飲、舌紅、脈細數。
治則:養陰潤肺、清熱殺蟲。
處方:沙參、麥冬、川貝母各12克,天冬、菊花各10克,生地18克,白及20克,山藥30克,百部、茯苓、阿膠(烊化)各15克,三七粉3克(沖服)。加減:咯血加茜草、大薊、小薊、三七,盜汗加糯稻根,虛火盛者加黃芩、知母,遺精加牡蠣。
2.陰虛火旺型癥見咳嗽氣急、痰黏而少、顴紅、潮熱、盜汗、少寐、胸疼、咯血、遺精、月事不行、消瘦乏力、舌降苔剝、脈沉細數。
治則:滋陰降火、抗癆殺蟲。
處方:龜板、銀柴胡各10克,阿膠12克(烊化),胡黃連6克,白合30克,生地20克,麥冬、桔梗、浙貝母、當歸、青蒿、知母各12克。
3.氣陰耗傷型癥見面色蒼白,神疲體軟、咳語聲微、少食、便溏、痰多清稀,畏風自汗顴紅盜汗并見,舌淡苔白有齒痕,脈沉細而少力。
治則:養陰益氣、殺蟲補虛。
處方:太子參、茯苓、白術各15克,山藥、百合各30克,蓮子、桔梗、當歸、功勞葉各12克,大棗10枚,黃芪、白及各18克。
4.陰陽兩虛癥見少氣無力,消瘦面黃,聲音嘶啞,潮熱盜汗、泄溏便急、痰白沫狀或血痰、心悸氣短、寡言少語,食欲不振、自汗、滑精、閉經、舌苔黃燥、脈微細或虛大無力。
治則:補陰補陽,固本殺蟲。
處方:太子參、白術、紫河車、當歸各15克,山藥30克,茯苓、黃芪各20克,鹿角膠(烊化)、龜板、白芍、功勞葉各12克,白及1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