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著名婦科世家——蔡氏女科世家,又稱大娘巾婦科世家,從明代開始即在澄海程洋岡業醫,至清代康熙年間,形成衛生館和寧靜齋兩系,有家傳秘本傳世綿延五百多年。近百年間,懸壺執醫遍及汕頭、潮州、饒平等縣(市)及海外東南亞各地。蔡氏女科不僅有醫籍傳世,其祖傳秘方調經丸等均按古法監制,多年來一直在蔡氏女科醫館使用。
【處方】當歸60克、川芎30克、熟地黃30克、青皮30克、陳皮30克、枳殼30克、白術30克、厚樸30克、小茴香30克、艾葉30克、香附150克、三棱30克、莪術30克、砂仁30克、白芷30克、牛膝30克、延胡索30克、粉甘草15克、琥珀15克。【制法】以上諸藥共用酒濕蒸熟,曬干研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6克。【用法】應在排經前二三天服起,至排經一天止(經多勿用)。每天早晚空腹用開水或飯湯送一丸半至二丸。但需注意,在服該丸后,下次如月經不來,有受胎懷疑時,則不可再服。【適應證】月經不調、子宮作痛、腰酸不暢、久不受孕等。【處方】黨參52克、魚鰾(制)21克、艾葉(醋制)26克、龍骨26克、牡丹皮21克、桑寄生(制)31克、玉竹26克、仙茅26克、白芍31克、何首烏(制)33克、淫羊藿16克、女貞子26克、芡實21克、菟絲子(制)31克、補骨脂16克、澤瀉26克、木瓜26克、鎖陽(制)16克、石斛10克、阿膠26克、牛膝26克、龜板(制)52克、牡蠣(煅)26克、當歸52克、金櫻子21克、茯苓39克、山藥31克、續斷29克、磁石(煅)31克、木香21克、陳皮21克、覆盆子26克、五味子16克、北沙參20克。
【處方】黨參66克、羌活20克、熟地黃41克、菟絲子(制)33克、鹿茸20克、阿膠41克、茯苓58克、川貝母20克、當歸50克、艾葉(制)41克、化橘紅41克、川芎(制)41克、黃芩66克、龍眼肉20克、續斷41克、白芍41克、香附(制)41克、杜仲58克、甘草(炙)28克、山藥50克、砂仁33克、桑寄生41克、白術(制)50克。
【處方】當歸32克、廣藿香31克、金櫻子28克、琥珀13克、血竭15克、山藥33克、益母草38克、白芍32克、艾葉25克、茯苓38克、延胡索(制)32克、續斷32克、赤芍32克、臺烏32克、黨參50克、香附(制)32克、木瓜32克、生地黃33克、黃芩32克、化橘紅20克、川芎(制)28克、阿膠28克、白術(制)28克、熟地黃33克、山楂32克、春根藤32克、甘草(炙)20克、砂仁28克、紫蘇32克、天冬32克、沉香15克。【適應證】月經失調,經前經后腹痛,子宮虛寒,赤白帶下。【處方】木香10克、厚樸15克、白術(炒)40克、香附(制)40克、丹參40克、白芍30克、甘草(炙)10克、延胡索20克、柴胡10克、當歸60克、黃芩10克、郁金20克、艾葉40克、枳殼20克、川芎20克。
【適應證】月經不調,經少腹痛,妊娠嘔吐及產后瘀血。【處方】黨參90克、山藥34克、黃芩45克、木香20克、白術(制)34克、延胡索(制)20克、香附(制)34克、琥珀20克、紫蘇34克、化橘紅20克、當歸68克、茯苓68克、益母草(制)135克、生地黃34克、砂仁20克、川芎(制)34克、烏藥(制)20克、熟地黃34克、血竭14克、木瓜20克、牛膝20克,沉香20克、甘草20克,赤芍34克、阿膠27克。白魚鰾(蛤粉炒)500克、沙苑(炒,童便蒸熟)36克、當歸36克、山藥45克、蓯蓉45克、巴戟天45克、菟絲子(酒)45克、淫羊藿45克、故紙180克、枸杞子120克、杜仲(蒸)45克、牛膝180克、白蓮蕊45克、茯苓120克、川附2個(大的)、京桂60克(去皮)。
上藥16味,蒸熟研末和入白蜜500克、開水120克,為丸。早晚各下百丸。
本文摘自王福強、蔡友清、冼建春主編《粵東蔡氏女科世家大娘巾婦科》,特表致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