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作為活血化瘀基礎方,換一句話說所有瘀血我們在治病的過程中,都可以把桂枝茯苓丸作為首選方。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證三條 方八首)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方見利中)。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
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后斷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獲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古代下死胎方,現代活血消癥的代表方。具有消散血腫、包塊,改善微循環,抗炎等作用。臨床以少腹宿有癥塊,腹痛拒按,舌質紫暗,脈澀為使用要點。
【推薦配方】桂枝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
【功效】活血化瘀,緩消積塊。
【病機】瘀阻胞宮。
【主證】婦人素有癥塊,腹痛拒按,經色紫暗。
【副證】
1.月經不調(閉經,痛經,月經量少)。
2.子宮內膜厚,漏下不止。
3.產后惡露不盡,胎盤殘留。
4.便秘,哮喘。
5.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6.動脈血栓,靜脈曲張,腰腿痛疼。
【舌脈】舌質紫暗,或見瘀點斑點,脈沉澀。
【方解】方中桂枝溫通經脈而行瘀滯;茯苓健脾養心而利濕;牡丹皮散血行瘀而退瘀熱;芍藥柔肝理脾調氣血;桃仁活血化瘀而破瘀塊;芍藥、桂枝,一陰一陽,茯苓、牡丹皮,一氣一血,桃仁既破且散,共奏活血化瘀,調理氣血之功。
【現代使用】常用于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輸卵管不通,閉經,痛經,多囊卵巢綜合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子宮內膜增厚,流產不全,胎盤殘留,下肢靜脈曲張,脈管炎,動脈血栓,肺栓塞,糖尿病足,支氣管哮喘,前列腺肥大,肥胖癥等。
【臨床加減】
1.子宮肌瘤,加浙貝母12克,生牡蠣30克,鱉甲15克。
2.卵巢囊腫,加澤蘭10克,益母草10克,薏苡仁30克。
3.腹痛明顯,加延胡索10克,白芍30克,益母草10克。
4.久病體虛,加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
5.瘀血明顯,加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益母草12克。
6.腰腿痛疼,加牛膝30克,丹參10克,獨活10克。
7.前列腺增生,加王不留行15克,石韋15克,三棱10克。
8.內膜增厚,加丹參20克,益母草15克,制大黃10克。
9.糖尿病足,加懷牛膝30克,石斛15克。
10.肺栓塞,加川芎20克,丹參20克。
【臨床釋疑】
1.《婦科良方》所載的奪命丹即為本方。
2.本方為活血化瘀良方,尤善于消腰腹以下瘀血。
3.癥塊,乃腹中有形的包塊,為瘀血痰阻所致,但氣血不足,氣血失調為根本。
4.患者體質特點:體格比較強壯,面色多紅,或潮紅,或暗紅,或面部皮膚粗糙或鼻翼毛細血管擴張,眼圈發黑,唇色暗紅、舌質暗紫暗淡,舌邊紫色或舌底靜脈怒張等。肌膚甲錯,干燥易起鱗屑,特別是下肢皮膚更為明顯,或小腿靜脈曲張,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腫,或下肢皮膚色暗發黑,膝蓋以下常有冷感;腹部大多充實,尤其是小腹部,觸之有抵抗,主訴大多伴有壓痛,易便秘。
5.本方對婦人小腹包塊,有緩消作用,將上藥各等分,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6~9克,每日2~3次。以蜜為丸,取其緩消癥積而不傷正,安全有效,便于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