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是中醫和法的代表方劑,調理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首選藥方。
傷寒論對它論述的比較詳盡,后醫對它的研究也頗多。
我之所以非常重視它,是覺得半表半里的這種狀態,是其他方法解決不了,非常之重要。我理解的這種半表半里的狀態既不是體表,又不是臟腑,而是體內聯系各臟腑的一個系統。兩側是足少陽膽經,前后是手少陽三焦經,也可以理解為“通道”。藥物雖僅7味,既有健脾胃,又有清熱宣通,不僅對外感傷寒可收表里雙解之功,而且對內傷雜病也有協調和解之效。如能適當加減變通,則適應證候更廣,治療效果更佳。我根據《醫方集解》和其他資料進行了初步整理,可以有20多種變化。
《醫方集解》記載的變化共15種:
1、小前胡湯(崔氏)∶以前胡代柴胡,治同。
2、柴胡雙解散:小柴胡湯加陳皮、芍藥,治同。
3、柴胡加芒硝湯:小柴胡湯加芒硝。
4、柴胡加桂枝湯:小柴胡湯加桂枝,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傷寒六七日,邪當傳里;支結者,胸中支撐而結也。喻嘉言曰∶謂結于心之邊旁也。嘔而支結,為將傳里;發熱惡寒,骨節煩痛。為外證未除。汪昂按∶此兼太陽,故加桂枝,脈經曰,發汗多亡陽譫語,不可下,宜此湯和其營衛以通津液,自愈)。
5、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小柴胡湯除黃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龍骨、牡蠣、鉛丹、大黃,治傷寒八九日,下之腹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不可轉側(傷寒八九日,過經然后下之,可謂慎矣。孰知外邪未盡,乘虛入里,煩滿者,陽熱入胸也;驚者,心惡熱而神不守也;煩驚雖系乎心,亦因膽虛,為將軍之官失榮而多畏也;小便不利,里虛而津液不行也;譫語,胃熱也;身重不可轉側,陽氣不營于表也;與柴胡湯以除煩滿;加茯苓、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而茯苓、牡蠣又能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黃以逐胃熱,止譫語;加桂枝以行陽氣;合柴胡以散表邪而解身重;因滿故去甘草。(按∶傷寒傳足不傳手,其實原無界限,此證邪熱干心,神明內亂,故致煩驚譫語,仲景加入心藥數種,不專以足經之治治之也)。
6、柴胡桂枝干姜湯:小柴胡湯去半夏、人參、姜、棗,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蠣,治傷寒汗下后,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頭汗寒 熱而兼滿渴,表里皆有邪,故除人參、半夏,而加桂枝以解太陽。干姜以散滿,花粉以生津,牡蠣以軟堅,以此和解,復津液而助陽;亦治瘧發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喻嘉言曰∶小柴胡 本陰陽兩停之方,可從寒熱以為進退,此方加姜桂則進而從陽,其加芩連以退而從陰,可以類推。李曰∶傷寒余熱未盡,重感六yin之氣,變而為瘧,治法與雜病不同,寒多熱少,或單寒者,太陽邪變也,柴胡桂枝湯;熱多寒少,或單熱,骨節煩痛者,陽明邪變也,白虎湯加桂;寒熱相等,或先熱者,少陽邪變也,小柴胡湯,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知母;寒熱大作,戰栗汗出不散者,太陽陽明合病也,桂枝石膏湯。服止后瘧愈甚者,三陽合病也,恐傳入陰經,從卯至午,發而嘔吐,大便閉者,大柴胡湯下之;從午至酉,發而腹滿便閉者,大承氣湯下之;從酉至寅,發而欲狂善忘便黑者,桃仁承氣湯微利之;不敢下者,梔子升麻湯;若挾痰食瘴氣,治法與雜病略同。附桂枝石膏湯∶桂枝一錢,黃芩二錢,石膏、知母各三錢。
7、桂枝黃芩湯∶即小柴胡加石膏二錢、知母二錢、桂枝五分。李 曰∶二方以桂枝治太陽,白虎治陽明,柴胡治少陽,意甚明顯,挾痰合二陳,食積合平胃,溺澀合五苓,便閉合大柴胡, 無汗加葛根、蒼術,有汗加黃、白術,夜發加白芍、桃仁,日久加常山、檳榔吐之;治瘧之法盡矣。
8、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小柴胡湯去半夏,加花粉,治往來寒熱而渴,及勞瘧花粉潤燥生津。太陽小便不利而渴,宜五苓;陽明大便不利而渴,宜調胃承氣、大柴胡;已利而渴,宜白虎;少陽寒熱往來而渴,宜此湯。遇勞即發,名勞瘧)。
9、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小柴胡湯去柴胡、黃芩, 加厚樸,治發汗后腹脹滿者(凡吐下后脹滿者,乃當 汗不汗,誤與吐下,表邪乘虛入里,邪氣盛則實之證也;汗后表已解而脹滿者,知非里實, 緣脾胃氣虛、陰氣內壅而為脹也,法當補虛散滯)。
10、柴胡飲子:小柴胡湯除半夏,加當歸、白芍、大黃,治肌熱、蒸熱、積熱,汗后余熱,脈洪實弦數(表為肌熱,里為蒸熱,壅為積熱);亦治瘧疾(喻嘉言曰∶子和法中略施攻補,深中肯綮)。
11、柴胡羌活湯:小柴胡湯加羌活、防風,名,治溫疫少陽證。
12、柴胡桔梗湯:小柴胡湯加桔梗,治春嗽。
13、柴平湯∶小柴胡湯合平胃散,治濕瘧身痛身重。
14、清鎮丸:小柴胡湯加青黛,姜汁糊丸,治嘔吐脈弦頭痛及熱嗽。
15、柴胡四物湯∶小柴胡湯一分,加四物二分,治婦人日久虛勞,微有寒熱。
16、調經湯:小柴胡湯與四物各半。
其他資料涉及的變化13種:
1·荊防小柴胡:小柴胡湯加荊芥10g、防風1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而怕風、鼻塞、清涕等表寒癥狀較為明顯者。
2·二活小柴胡:小柴胡湯加羌活12g、獨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而腰膝肢節疼痛明顯者。
3·杏蘇小柴胡:小柴胡湯加杏仁12g、蘇葉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兼見輕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小柴胡湯與止嗽散兩方合用,治療外感半表半里證而咳嗽明顯咯痰不暢者。
5·藿蘇小柴胡:小柴胡湯加藿香12g、蘇葉10g,用于暑天感寒而見半表半里證者。
6·楂曲小柴胡:小柴胡湯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證而胃脹、食少者。
7·銀翹小柴胡:小柴胡湯加金銀花30g、連翹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而發熱、痰黃、尿黃等熱象較顯者。
8·四金小柴胡:小柴胡湯加金銀花30g、金錢草30g、海金沙30g、雞內金12g,用于治療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
9·四君小柴胡:小柴胡湯加白術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調,脅脹隱痛,脘脹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適用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見證者。
10·二陳小柴胡:小柴胡湯加陳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脅發脹,惡心噯氣,食少吐涎。適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惡阻有上述見證者。
11·歸芍小柴胡:小柴胡湯加當歸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調,胸脅痛,心煩食少,大便不暢,適用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見證者。
12·棗仁小柴胡:小柴胡湯與酸棗仁湯兩方配合,用于肝氣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癥。
13·龍牡小柴胡:小柴胡湯加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用于肝氣不舒,胸滿煩驚,失眠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