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稔湯
【處方】崗稔根30-50g,地稔根30g,續斷15g,制首烏30g,黨參20-30g,白術15-20g,熟地15-20g,棕櫚炭10-15g,炙甘草9-15g,桑寄生15-30g,赤石脂20g
【功效】益氣攝血,補腎健脾,養血止血。
【主治】脾腎兩虛之崩漏出血較多階段。
2.滋陰固氣湯
【處方】熟地20g,續斷15g,菟絲子20g,制何首烏30g,黨參20g,黃芪20g,白術15g,崗稔子30g,阿膠12g(烊化),牡蠣30g,山萸肉15g,炙甘草10g
【功效】滋養肝腎,健脾固攝。
【主治】崩漏出血減少,仍漏下不止者。
3.補腎調經湯
【處方】熟地20g,菟絲子25g,續斷15g, 黨參20-25g,炙甘草10g,白術15g, 制何首烏30g,枸杞子15g,金櫻子20g,桑寄生25g,黃精25g,鹿角霜15g
【功效】補腎健脾,養血調沖
【主治】出血停止后,需恢復陰陽氣血的平衡,建立月經周期,促使按期排卵。本方以熟地、菟絲子、金櫻子、續斷、鹿角霜滋腎補腎,金櫻子兼能澀精固腎,使沖任得固,制約經血不使其妄行;枸杞子、黃精、首烏、桑寄生補肝腎養血,以填補血海之虧;黨參、白術補氣健脾,脾氣健則氣血生化有源,血之統攝有權。諸藥合用,使腎氣充盛,血氣和調,沖任得固。
4.田七痛經膠囊
【處方】田七末 醋炒五靈脂 蒲黃 延胡索 川芎 小茴香 廣木香 冰片
【用法】每日3次,每次3—6粒
5.橘荔散結丸
【處方】荔枝核【搗】150,桔核【搗】150,小茴香100,莪術100,制首烏300,黨參150,生牡蠣300,烏藥120,續斷150,川楝子(搗)80,海藻200,崗捻果300
【制法】先將荔枝核,桔核,川楝子,生牡蠣,海藻,莪術,烏藥,續斷反復熬煎,濃縮,另將黨參,首烏,小茴香,崗稔果研細,與濃縮藥液混合,水泛為小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淡鹽水送下。以3個月為1療程。
【主治】癥麚痞塊,子宮肌瘤之月經過多者,或乳腺增生。
6.補腎固沖丸
【處方】菟絲子240 川斷120 阿膠120 熟地180 鹿角膠90 白術120 黨參150 川杜仲90 枸杞120 巴戟天120 當歸頭90 砂仁20 大棗肉50 吉林紅參30
【制法】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次6克,每日2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月經期停服。
7.脫花煎
【處方】當歸25 肉桂3 川芎9 川牛膝 15 芒硝15(后下) 車前子9 紅花8
【主治】死胎不下
8.婦科調經丸
【處方】大當歸15 炙黃芪(姜汁,醋炒9,祈艾(姜汁炒)9,白茯苓12,香附(醋制)12,熟地(酒蒸)24,白術(土炒)9,川芎(酒炒)12,續斷(酒,醋炒)9,炙甘草9,春砂仁9,炮姜3,炙黨參9,制益母草24
【制法】共研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次服6克,鹽湯送下
【主治】月經先后多少不定,或經行腰腹疼痛,宮寒不孕等
9.術地湯
【處方】白術60 生地30 枳實10
【煎法】第一次以水600毫升,煎取250毫升,第二次以水500毫升,煎水250毫升,混合,兩次溫服。
【功效】健脾潤腸
【主治】習慣性便秘及老年性,孕婦大便秘結。
10.荊防止癢洗方(外用方)
【處方】荊芥25(后下) 防風15 蒲公英30 黃柏30 枯礬(沖)15 百部20 地膚子30
【煎用法】煎水作外陰熏洗,藥液溫和時坐盆約30分鐘,每日2次
【功效】祛風清熱止癢,
【主治】帶下量多,外陰瘙癢
11.清帶湯
【處方】冬瓜仁(搗)30 麥冬15 敗醬草30
【煎服法】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每日1付,以7天為一療程
【功效】清利濕熱,止帶
【主治】婦女濕熱帶下
12.止血散
【處方】血余炭(研細)24
【服法】祛瘀止血
【主治】婦女崩漏不止
【服法】每次服6克,一天4次,開水調下
13.滋腎育胎丸
【處方】菟絲子200,黨參150,吉林人參10,熟地160,川斷150,白術60,阿膠30,鹿角膠90,杜仲100,枸杞60,巴戟天60,制首烏150,艾葉30,春砂仁30,桑寄生150
【制法】以杜仲,首烏,桑寄生,枸杞,黨參,巴戟天,熟地,艾葉反復熬成流膏,去渣,加入阿膠烊化。吉林參,白術,砂仁,鹿角霜研成細末加入膏內,煉蜜為小丸。每服6克,每日2—3次,淡鹽水或蜜糖水送服。
【主治】婦女先兆流產或習慣性流產;男女腎虛不孕。
14.促排卵湯
【處方】菟絲子20 制巴戟天15 淫羊藿10 當歸10 黨參20 炙甘草6 熟附子6(先煎) 熟地15 枸杞20
【制法】經凈后續服10劑,每日1劑,留渣在煎
【主治】腎氣虛損,不能按期排卵,以致月經失調,久不受孕
15.雙柏散
【處方】大黃 黃柏 側柏3葉 澤蘭各等分,
【用法】共研細末60克,以白開水和蜂蜜調勻,加熱,敷貼于小腹或少腹部,每日換藥1次,10天一療程
16.蒿蒲解毒湯
【處方】青蒿12 蒲公英30 白薇20 丹參20 牡丹皮12 赤芍15 黃柏12 桃仁15 連翹20 青皮10 川楝子10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行氣化瘀
【主治】熱毒內盛,氣血瘀滯之帶下病。帶下色黃,氣味臭穢,小腹灼熱,疼痛拒按,發熱心煩,口苦而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胎黃厚膩,脈弦數
17.理血通經湯
【處方】吳茱萸60 赤芍60 三棱30 莪術30 紅花30 蘇木30 桃仁30 續斷60 益母草30 黨參45 香附45
【功效】行氣散瘀,活血通經
【主治】氣滯血瘀所致閉經。癥見月經數月不行,精神抑郁,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小腹脹痛或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
18.丹芍活血行氣湯
【處方】丹參2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烏藥15克、川楝子10克、桃仁15克、延胡索12克、敗醬草30克、香附9克、當歸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癥見經常下腹悶脹疼痛,或痛連腰骶,于月經前后加重,或勞累后痛甚。多伴有月經不調,帶下增多,或痛經、不孕。婦檢可見少腹包塊,或組織增厚、壓痛,有些還可發現輸卵管阻塞或積液。舌色暗紅,脈弦。
【加減】
(1)體虛者,去桃仁,加制何首烏15克、雞血藤20克。
(2)偏于寒者,加小茴香10克、桂枝12克。
(3)瘀滯明顯者,腹痛較劇,可加五靈脂12克。
(4)大便干結者,加生地黃25克。
(5)腹部包塊明顯者,加莪術、三棱各10克。
(6)小便短澀者,加車前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
(7)輸卵管阻塞者,加青皮10克、路路通15克、穿破石15克或王不留行15克。
19.補腎固經湯
【處方】:熟地25克,續斷15克,莬絲子25克,黨參20克,黃精25克,杞子15克,制首烏30克,白術15克,金櫻子20克,鹿角霜15克,桑寄生25克,炙甘草10克
【主治】經期延長
20.子宮肌瘤經期湯
【處方】莪術10 制首烏30 崗念根30 川斷15 荔枝核(打)20 生牡蠣30(先煎) 橘核15 炒蒲黃9 白術15 益母草30 貫眾20 血余炭10 月經期注重補澀,以控制過多經血
【主治】子宮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