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華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廬江縣徐氏中醫婦科世家,徐氏中醫婦科為安徽省中醫婦科三大學術流派之一。祖父徐竹巖,晚清秀才,江南世傳名醫,以善療婦科血證聞名,因避戰亂由皖南青陽遷至皖中廬江,父親徐煥章繼承世傳,精通婦科經、帶病。先生19歲習徒期滿,盡得家傳,并為鄉里所譽,自此涉入醫療生涯。初有求診而獲效者,輾轉相傳,求診者日漸增多。是全國著名中醫婦科專家、安徽省名老中醫、安徽中醫學院教授、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學50載,學驗俱豐,譽滿江淮,堪稱杏林典范。
1.先期飲
【處方】當歸、白芍、生地各10克,川芎5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知母、黃柏、丹皮、梔子、地榆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涼血調經。
【主治】血熱所致月經先期,量多,色鮮紅,質黏稠。
2.柴芩二丹歸芍散
【處方】柴胡5克,黃芩、白芍、丹皮、當歸各10克,川芎6克,炒白術、茯苓、澤瀉、丹參各10克。水煎服。
【功效】疏肝和脾,涼血調經。
【主治】郁熱所致月經先期,量時多時少,色紫紅,質黏稠。
3.清經湯
【處方】北沙參、麥冬、黃精、玉竹、炒生地、炒白芍、女貞子、旱蓮草、丹皮、梔子、當歸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養陰清熱調經。
【主治】虛熱所致月經先期,量少,色鮮紅,質黏稠。
4.雙補湯
【處方】黨參、山藥、茯苓、蓮子肉、芡實各10克,補骨脂5克,肉蓯蓉、山茱萸各10克,五味子5克,菟絲子、覆盆子、巴戟天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腎,固沖調經。
【主治】氣虛所致月經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淡或淡暗,質稀薄。
5.艾附暖宮丸
【處方】炒艾葉3克,香附、當歸、白芍各10克,熟地15克,川芎5克,黃芪10克,吳茱萸、肉桂各3克,川斷10克。水煎服。
【功效】扶陽祛寒調經。
【主治】陽虛里寒所致月經延后,量少色淡,質稀無塊。
6.琥珀散
【處方】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肉桂3克,丹皮、三棱、莪術、延胡索、烏藥、劉寄奴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經散寒調經。
【主治】實寒所致經期延后,量少有塊,小腹冷痛。
7.過期飲
【處方】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紅花、桃仁、香附各10克,肉桂3克,莪術、丹參、益母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燥濕化痰,活血調經。
【主治】痰濕壅滯所致經期延后,量少色淡,質黏稠,形盛多痰。
8.芎歸蒼附六君湯
【處方】川芎5克,當歸、炒蒼術、香附、黨參、白術、茯苓、制半夏各10克,陳皮、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燥濕化痰,活血調經。
【主治】痰濕壅滯所致經期延后,量少色淡,質黏稠,形盛多痰。
9.補腎八珍湯
【處方】沙苑子、懷山藥、菟絲子、枸杞子、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腎益氣,養血調經。
【主治】腎虛所致月經先后無定期,量少色淡,質清稀,腰骶酸痛。
10.定期調經八珍湯
【處方】丹參、丹皮、香附、茺蔚子、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熟地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脾益氣,養血調經。
【主治】脾虛所致經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質稀,神疲乏力。
11.圣愈膠艾湯
【處方】炙黃芪12克,黨參、白芍、生地、當歸、阿膠各10克,炒艾葉3克,升麻炭5克,炮姜炭3克,炒荊芥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血,固攝沖任。
【主治】因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紅,質稀薄。
12.通經湯
【處方】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丹參、紅花、桃仁、川牛膝、香附、郁金、三棱、莪術、澤蘭、劉寄奴、益母草各10克。【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調經。
【主治】因血瘀所致月經過少伴小腹脹痛拒按,舌紫黯,或有小瘀點,脈細澀。
13..桃紅二丹四物湯
【處方】桃仁、紅花、丹皮各6克,丹參、當歸、赤芍各9克,川芎5克,生地12克,炒蒲黃(另包)、益母草、血余炭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
【主治】行經期延長,量少色紫暗、質黏稠。
14.二丹解毒四物湯
【處方】炒丹皮、丹參、黃芩炭、鹽炒黃柏各10克,黃連5克,當歸炭、炒白芍、炒生地各10克,川芎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化瘀止血。
【主治】濕熱所致經期延長,量多或少,色紅或暗紅,質黏膩。
15.子宮內膜異位癥方
【處方】當歸、丹皮、白芍各15克,黃芩、梔子、白芥子、香附、郁金、紅花、莪術、三棱、延胡索、川楝子、制沒藥、八月札、徐長卿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氣行滯,化瘀消痛。
【主治】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進行性加重。
16.補腎養沖湯
【處方】熟地、山藥、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沙苑子各10克,仙茅、淫羊藿、補骨脂各5克,肉蓯蓉、巴戟天、鎖陽、茺蔚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補腎陽。
【主治】腎陽不足,子宮虛寒引起的閉經、不孕等癥。
17.聯珠飲
【處方】當歸、白芍、熟地各10克,川芎5克,白術、茯苓、澤瀉、桂枝、黃芪、豬苓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調經健脾利濕。
【主治】脾虛而引起的經期水腫。
18.雙補湯
【處方】黨參、山藥、茯苓、蓮子肉、芡實各10克,補骨脂5克,肉蓯蓉、山茱萸各10克,五味子5克,菟絲子、覆盆子、巴戟天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扶陽健脾,溫養沖任。
【主治】脾腎陽虛型絕經前后諸證。
19.苓藥芡苡湯
【處方】土茯苓15克,山藥、芡實、薏苡仁、蓮須、穞豆衣、樗白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濕,利濕止帶。
【主治】黃、白帶下。
20.丁丹土木消毒飲
【處方】天丁、丹皮各10克,土茯苓15克,木通5克,黃柏、蚤休各10克,薏苡仁15克,樗白皮、蜀羊泉、墓頭回、豬秧秧、白花蛇舌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除濕。
【主治】熱毒帶下。
21.五皮歸芍散
【處方】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各10克,生姜皮、陳皮各5克,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白術、茯苓、澤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調肝行氣,健脾祛濕,養血安胎。
【主治】子腫、子滿。
22.貝甲昆皂花留湯
【處方】川貝母、炮甲、當歸、皂角刺、漏蘆、王不留行、赤芍、白芍、連翹、郁金、夏枯草、昆布、天花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止痛。
【主治】熱毒壅聚,氣滯血瘀所致之乳腺炎。
23.舒筋散
【處方】絲瓜藤、夜交藤、海風藤、活血藤、絡石藤、當歸、赤芍、白芍、狗脊、桑寄生、尋骨風、伸筋草、鹿銜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舒筋活絡,祛風散濕,通瘀止痛。
【主治】產后關節痛。
24.蠲痹八珍湯
【處方】秦艽、防風、川斷、片姜黃、當歸、白芍、生地各10克,川芎5克,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養血,祛風止痛。
【主治】營衛兩虛,風濕痹痛。
25.蒿芩地丹四物湯
【處方】青蒿、黃芩、地骨皮、丹皮、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白薇、銀柴胡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虛熱,滋陰血。
【主治】產后陰虛發熱。
26.荊防蘇羌四物湯
【處方】荊芥、防風、蘇葉、羌活、當歸、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生地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養血疏風解表。
【主治】外感風寒之產后發熱。
27.紅敗三黃解毒湯
【處方】紅藤、敗醬草各15克,黃連5克,黃芩、黃柏、連翹、銀花、紫花地丁、赤芍、丹皮各10克,薏苡仁2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主治】產后感受邪毒之發熱。
28.清暑生脈飲
【處方】西瓜翠衣60克,黨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北沙參10克,黃連5克,黃芩、當歸、白芍各10克,生地15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暑益氣,養陰和血。
【主治】產后傷暑發熱,兼氣陰兩虛者。
29.實表湯
【處方】生黃芪、太子參各20克,炒白術、懷山藥、防風各10克,浮小麥30克,麻黃根10克,煅龍骨、煅牡蠣各12克(先煎),山茱萸、熟地、穞豆衣各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固表,收斂止汗。
【主治】產后氣虛自汗。
30.滋陰斂汗湯
【處方】炙黃芪12克,生地、熟地各10克,炒黃柏6克,白芍、北沙參各10克,炒白術6克,五味子10克,糯稻根30克,煅龍骨、煅牡蠣各12克(先煎),碧桃干、穞豆衣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陰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產后陰虛盜汗。
31.潤腸湯
【處方】生首烏20克,核桃仁12克,肉蓯蓉、當歸各6克,火麻仁10克,桃仁6克,甜杏仁、柏子仁、郁李仁各10克,枳殼、厚樸各6克,蜂蜜30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腎養血,潤腸通便。
【主治】產后陰血虧虛之便秘。
32.孕育湯
【處方】熟地15克,沙苑子、覆盆子、枸杞子各10克,淫羊藿5克,當歸10克,仙茅5克,金櫻子10克,蛇床子5克,芡實、肉蓯蓉、白術、菟絲子各10克,狗脊15克,補骨脂、茺蔚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腎暖宮,調補沖任。
【主治】腎陽不足所致月經不調,不孕等癥。
33.雙阻湯
【處方】金銀花10克,連翹9克,紅花、紅藤、當歸、白芍、莪術、三棱、紫花地丁、落得打、丹皮、石見穿、蜀羊泉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養血調經。
【主治】輸卵管阻塞不孕癥。
34.化癥湯
【處方】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三棱、莪術、橘核、檳榔各10克,雞內金5克,焦山楂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氣活血,化癥散結。
【主治】子宮肌瘤致經期延長,月經量多,小腹脹痛等癥。
35.止癢消風散
【處方】炒蒼術、苦參、知母、荊芥、防風、當歸、牛蒡子各10克,蟬蛻3克,大胡麻、白鮮皮、地膚子、生地各10克,木通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燥濕清熱,殺蟲止癢,養血祛風。
【主治】外陰部皮膚或陰道瘙癢,嚴重時灼熱疼痛伴帶下異常。
36.苦參湯
【處方】苦參30克,百部、花椒、蛇床子、土槿皮、地膚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燥濕殺蟲,祛風止癢。
【主治】外陰及陰道瘙癢伴帶下異常。
37.祛斑八珍湯
【處方】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當歸、生地各10克,川芎5克,白芍、白芷、白鮮皮、地膚子、何首烏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血,祛風化斑。
【主治】面部黃褐斑。
38.固腎安胎飲治先兆流產
【處方】桑寄生、當歸、白芍、杜仲、阿膠、川斷、菟絲子各9克,炒艾葉3克,甘草4.5克,生地、生黃芪、西黨參、苧麻根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功效】補氣益血,固腎安胎。
【主治】本病多因氣血虧虛,脾腎不足以致沖任不固,不能攝血養胎。
39.頭痛逐瘀湯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紅花、桃仁、丹參、制沒藥、僵蠶、延胡索、蔓荊子、刺蒺藜、菊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主治】瘀血阻滯所致的經行頭痛、月經不調等癥。
40.三參術澤四物湯
【處方】炙黃芪、太子參、黨參、北沙參各10克,大熟地、當歸各6克,川芎3克,白芍、白術各6克,澤瀉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陰,補血調經。
【主治】經行嗜睡。
41.逐瘀止崩湯
【處方】當歸10克,川芎、制沒藥各5克,五靈脂10克,炒艾葉3克,丹皮、丹參各10克,龍骨、牡蠣各15克,烏賊骨10克,三七粉3克,阿膠、炒蒲黃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逐瘀止血。
【主治】血瘀崩漏,月經過多。
42.百合甘麥大棗湯
【處方】百合10克,炙甘草8克,麥冬、知母、生地各10克,生龍齒、生牡蠣各15克,炒酸棗仁、茯神各10克,五味子5克,珍珠母、合歡皮各10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腎養心,鎮靜安神。
【主治】肝腎陰虧型絕經前后諸癥
43.固腎安胎飲
【處方】桑寄生、當歸、白芍、川斷各10克,苧麻根12克,杜仲、阿膠各10克,炒艾葉3克,菟絲子10克,甘草9克,生地、生黃芪、西洋參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益血,固腎安胎。
【主治】先兆流產。
44. 保胎無憂散
【處方】炒艾葉3克,川貝母6克,黃芪10克,川芎5克,生姜3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菟絲子10克,羌活、荊芥、枳殼、厚樸各3克,當歸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血安胎,疏氣解郁。
【主治】習慣性流產,胎位不正。
45.通乳湯
【處方】黃芪、黨參、白術、當歸、熟地各10克,通草5克,王不留行、漏蘆、瞿麥、麥冬、冬葵子、白芷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養血,通絡下乳。
【主治】產后氣血虧虛、乳絡不暢所致乳汁不足。
46.化瘀通經湯
【處方】當歸10 赤芍10 紅花10 桃仁10 三棱10 莪術10 川牛膝10 烏藥10 穿山甲10 丹參10 劉寄奴10 川芎5 肉桂3
【功效】活血化瘀,通經散結
【主治】宿疾瘀阻胞脈而致閉經,或月經后期量少淋漓不暢者
47.滋陰沖任湯
【處方】生地10 熟地10 黃精10 白沙參16 白芍10 龜板膠10 山藥10 山萸肉10 桑椹6 女貞子6 旱蓮草6 何首烏10 玉竹6 阿膠10
【功效】滋腎養肝,調沖助孕
【主治】排卵障礙性不孕癥
48.慢性盆腔炎方
【處方】當歸15 白芍15 延胡索10 莪術10 紅藤10 川芎5 敗醬草10 土茯苓10 樗白皮10 墓回頭 蜀羊泉10 白花蛇舌草10
【功效】清熱利濕,行氣逐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以帶下量多為主癥者
49.二丹敗醬紅藤湯
【處方】牡丹皮10 丹參10 紅藤10 敗醬草10 當歸10 赤芍10 三棱10 莪術10 延胡索10 黃芩5 薏苡仁5 甘草5
【功效】活血消瘀,清熱解毒
【主治】下肢疼痛,腰骶痛,白帶增多,月經失調,盆腔炎癥腫塊
50.理沖湯
【處方】佛手10克,香櫞皮10克,刺蒺藜10克,木賊草10克,白芍10克,無花果10克,柴胡5克,玫瑰花5克,綠梅花5克,青皮5克,木蝴蝶3克,甘草3克
【主治】經行情志異常
51.痛 經 散
【處方】當歸10g 白芍10g 丹皮10g 香附10g 郁金10g 烏藥10g 川芎5g 莪術10g 元胡10g 紅花10g 川楝子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氣活血,逐瘀止痛
【主治】可用于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經行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塊下痛減,舌紫黯,脈弦者。
【加減】 若痛劇難忍者,加制乳沒各5g。
52.溫 胞 飲
【處方】當歸10g 赤芍10g 川芎6g 生蒲黃(包)10g 玄胡10g 莪術10g 炒蒼白術各10g 肉桂3g 白芥子10g 制香附10g 干姜6g 云苓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經散寒,化瘀利濕
【主治】可用于治療因寒濕凝滯所致經行腹痛,得熱痛減、畏寒、苔白膩、脈沉緊者。
【加減】若腰酸者,加川斷
53. 子宮內膜異位癥方
【處方】當歸15g 丹皮15g 白芍15g 黃芩10g 山梔子10g 白芥子10g 香附10g 郁金10g 紅花10g 莪術10g三棱10g 玄胡10g 川楝子10g 制沒藥10g 八月札10g 徐長卿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氣行滯,化瘀消癥的
【主治】可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進行性加重者。
【加減】痛甚者,加生蒲黃;經量多者,加紅蚤休。
54.固 經 湯
【處方】炒地榆10g 旱蓮草10g 仙鶴草10g 紫珠草10g 拳參10g 大小薊各10g 丹皮10g 紅茜草10g 炒蒲黃10g 生地10g 白芍10g 當歸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可用于治療血熱所致月經量多,色深紅,質黏稠夾小血塊。
【加減】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心煩者,加山梔;量多不止者,加三七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