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朱仁康:外科皮膚科方51首】

朱仁康 (1908-2000),字行健,男,祖籍江蘇無錫,中國皮外科專家。早年從其兄長及江南外科名醫章治康先生學醫,后在蘇州、上海開業行醫。曾主編《國醫導報》。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費醫療門診部任外科醫生,1956年由衛生部選調至中醫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月應聘在西苑醫院,任中醫外科主任,亦稱瘡瘍外科。1963年合并入廣安門醫院外科研究所。擅長治療瘡瘍、銀屑病、痔瘺等。1980年創制克銀方,治療銀屑病,療效較高。1971年創用滋陰除濕法,提高了治療濕疹的療效。從事中醫工作70余年,精于瘡瘍、皮膚外科。擅長治療多發性癤腫、乳腺炎、脈管炎、濕疹、皮炎、銀屑病、丹毒、帶狀皰疹、扁平疣等病癥。在臨床實踐中,刻苦鉆研古代醫學文化,博采眾長,敢于創新,創制經驗方50余種。如濕疹為皮膚科多發病之一,經多年的觀察,總結經驗,對225例濕疹患者根據全身癥候,舌苔脈象、皮膚特點加以辨證論治,分為濕熱、血熱、風濕熱三類進行治療,并將其驗方輸入計算機制成無論診療系統,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編著有《朱仁康臨床經驗集》、《中西醫學匯綜》、《實用外科中藥治療學》等。

1.固衛御風湯

【處方】炙黃耆9g,防風9g,炒白術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棗7枚。

【功效】調營固衛,以御風寒。

【主治】冷激性蕁麻疹。

【加減】日久發作不休者,加烏梅、五味子。

2.烏蛇驅風湯。

【處方】烏蛇9克 羌活9克 白芷6克 荊芥9克 防風9克 馬尾連9克 黃芩9克 銀花9克 連翹9克 生甘草6克 五劑。

【功效】搜風除濕,清熱解毒。

【主治】結節性癢疹。

3.二白散

【處方】鉛粉15g 輕粉6g

【制法】以上先研成細粉備用。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調入已備藥粉備用。

【用法】外用瘡面,每天1~2次。

【主治】膿皰瘡等。

4.大黃湯

【處方】大黃15g 桂枝20g 桃仁30g

【制法】共研細未,紗布包煎。

【用法】加水1000ML,煎成500ML,溫洗患處,每天1—2次。

【功效】潤燥養膚

【主治】常用于魚鱗病。

5.去癢散

【處方】當歸、黃精、地膚子、透骨草各30g 苦參、蛇床子、白鮮皮各20g 花椒15g 薄荷20g 冰片10g 達克羅寧粉10g

【制法】前八味中藥加水浸泡,濾液濃縮成浸膏,加入后三味,烘干制成顆粒狀,裝入塑料袋內,每裝100克

【用法】臨用時將藥物放入浴盆內,加入3000ML開水溶化后,趁熱外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每次1袋。

【主治】老年性瘙癢癥。

6.皮炎湯

【處方】生地30克,丹皮、赤芍、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金銀花、連翹、竹葉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營涼血,泄熱化毒。

【主治】藥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植物日旋光性皮炎。

7.滋陰除濕湯

【處方】生地30克,元參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地膚子10克,蛇床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滋陰養血,除濕潤燥.

【主治】慢性濕疹,亞急性濕疹,脂溢性皮炎,異位性皮炎反復發作者.

8.癬濕藥水

【處方】土槿皮250g,大楓子仁、百部、透骨草、花椒各100g,防風、吳萸各50g,當歸、側柏葉各100g,蟬蛻75g、 斑蝥3g

【制法】前十味中藥共研粗末,斑蝥粉研成細末,共同混勻。采用滲漉法,用乙醇與冰醋酸依3:1比例的混合液作溶劑,浸漬48小時,緩慢滲漉,收集滲漉液2000ML,靜置,取上清液,加入香精少許,攪勻即成。每瓶分裝成50ML,備用。

【用法】溫水洗凈患處,每天擦3-4次。甲癬須去除空松部分,使藥液容易滲入。本品嚴忌入口或觸及眼鼻口腔粘膜處。

【主治】手足癬、體股癬、花斑癬、疊瓦癬,甲癬等。

9.腳癬感染浸泡液

【處方】苦參15g 蒲公英15g 明礬10g 丁香6g 百部12g 黃柏12g 黃芩12g 敗醬草15g 地膚子10g 川椒10g 防風10g

【制法】加水2000ML,煎沸2次,再將2次濾液混合,備用。

【用法】患處浸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

【主治】足癬感染。

10.復方健脾術苓湯

【處方】蒼術、白術、赤苓、豬苓、澤瀉、陳皮、淮山藥、扁豆衣、炒苡仁、萹蓄、萆薢,六一散(包)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健脾利濕。

【主治】淋巴管瘤。

【方源】朱仁康,《千家妙方·下》

11.斑蝥醋方

【處方】(1)土槿皮180g,蛇床子125g,百部125g,斑蝥3g(布包)。(2)硫黃125g,樟腦18g,白信18g,輕粉18g(研成細末)。

【制法】先將(1)加入米醋5000毫升內,浸泡一月后去滓,再加入(2)放入。

【用法】用時振蕩,毛筆蘸水涂上。

【功效】滅菌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頭癬,腳癬,體癬。

12.烏發固齒靈

【處方】何首烏、生地、熟地、青黛、苦參、升麻、冰片各100g 食鹽10g

【制法】各研極細末,過120目篩,混勻裝瓶。

【用法】取0.5克,加入普通牙膏少許,調放在牙刷上刷牙兩遍,每次5分鐘左右,再用溫水漱口。早晚各1次,一般可連用2個月左右。

【主治】少年白發。

【方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13.參白蛇湯熏洗劑

【處方】苦參、生百部、蛇床子、土茯苓、鶴虱、白鮮皮各10g、龍膽草、川花椒、川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煮沸20分鐘后,去渣留汁,待用。

【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20~30分鐘。如陰道內瘙癢者,可采用帶線藥水棉球塞入陰道內,次晨取出。10天為1療程,一般可用2療程。

【主治】女陰瘙癢癥,滴蟲性、念珠性、老年性陰道炎、急性宮頸炎,尿道炎,女陰濕疹等。

14.月白珍珠散

【處方】青缸花1.5g 輕粉30g 珍珠粉3g

【制法】各研細粉,共和一處,拌勻備用。

【用法】外摻皮疹處,每天2~3次。

【功效】祛腐生肌

【主治】可用于女陰潰瘍,硬下疳、濕疹等。

14.加味苦參熏洗劑

【處方】苦參、土茯苓、生百部各30g、龍膽草、紫荊皮、黃柏、川椒、蒼術各15g、地膚子24g

【制法】加水2000~3000ML,煮沸10~15分鐘后,去渣取汁,待用。

【用法】取汁熱熏,待藥汁溫和坐浴,并洗滌外陰部,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每次約半小時,10天為1療程。嚴重時可用3個療程。

【主治】婦女外陰瘙癢癥。

16.克銀方

【處方】

(1)土茯苓30克、山豆根10克、草河車30克、白蘚皮30克;

(2)生地30克、玄參30克、麻仁10克、北豆根10克、苦參10克,水煎服。

【功能】

(1)方涼血清熱解毒;

(2)方滋陰養血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銀屑病。(1)方適用血熱風燥型,證見基底鮮紅或暗紅,脫屑發癢,搔破有出血點,大便干,大便黃或有咽痛、口渴等癥,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數;(2)方適用血虛風燥型,證見皮膚干燥或皮膚皸裂,皮損基底黯褐或暗紫,層層脫屑,瘙癢較重,大便干秘,舌暗淡,脈弦細。

17.白疕一號方

【處方】生地、生槐花各30克,山豆根9克,白鮮皮、草河車、大青葉、紫草各15克,黃藥子12克。

【功效】涼血清熱,解毒治瘡。

【主治】牛皮癬進行期。

18.白疕二號方

【處方】土茯苓30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板藍根.、威靈仙各15克,山豆根9克,草河車、白鮮皮各15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牛皮癬早期。

19. 去疣二號方

【處方】馬齒莧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功效】解毒去疣。

【主治】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

20..去疣三號方

【處方】馬齒莧60克,敗醬草、紫草、大青葉各15克。

【功效】清解疣毒。

【主治】扁平疣,傳染性軟疣。

21.去疣四號方

【處方】當歸、赤白芍、桃仁、紅花各9克,熟地12克,牛膝9克,赤小豆15克,山甲片9克。

【功效】活血去疣。

【主治】多發性尋常疣、跖疣。

22.黃褐斑散

【處方】鮮杏花90g 鮮桃花90g 鮮梨花90g 鮮柿葉90g 補骨脂30g

【制法】將杏花、桃花、梨花和柿葉曬干后,與補骨脂共研細末,裝入瓶中備用。

【用法】每晚臨睡前取藥散適量,加芝麻油調稀糊狀涂于面部,次日早晨洗去,每晚1次,3周為一療程,可連用2個療程。必須晚上用藥,如白天用反會引起色素沉著。

【主治】黃褐斑。

23.一味全蝎散

【處方】全蝎30克,研末分為10包

【用法】早、晚各服1包,

【功效】剔解毒邪,毒解絡通,止痛

【主治】纏腰火丹

【加減】若患處久留色素沉著,可配桃仁、紅花、赤芍等藥;若病發于頭面者,可配菊花、蔓荊子、鉤藤等藥。

24.利濕清熱方(濕疹一號方)

【處方】生地30克,黃芩、豬苓、澤瀉、車前子各9克(包),木通4.5克,六一散9克(包)。

【功效】利濕清熱。

【主治】急性濕疹,下肢丹毒,帶狀皰疹等

25.健脾除濕湯(濕疹二號方)

【處方】蒼術、炒白術、厚樸、陳皮、茯苓、豬苓、澤瀉、六一散(包)、桂枝各9克。

【功效】健脾理濕。

【主治】泛發性濕疹,帶狀皰疹(水皰型),天皰瘡等。

26.滋陰除濕湯(濕疹三號方)

【處方】生地30克,玄參、當歸各12克,丹參15克,茯苓、澤瀉、白鮮皮、蛇床子各9克。

【功效】滋陰養血,除濕止癢。

【主治】亞急性濕疹,慢性陰囊濕疹,天皰瘡等。

27.小兒化濕湯

【處方】蒼術、陳皮、茯苓、澤瀉、炒麥芽、六一散各6克(包)。

【功效】健脾化濕

【主治】嬰幼兒濕疹

28.涼血消風散(消風一號方)

【處方】生地30克,當歸、荊芥各9克,蟬蛻6克,苦參、白蒺藜、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消風清熱。

【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等

29..養血消風散(消風二號方)

【處方】熟地15克,當歸、荊芥、白蒺藜、蒼術、苦參、火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膚瘙癢癥等

30.消風清熱飲(風疹一號方)

【處方】荊芥、防風、浮萍各9克,蟬蛻6克,當歸、赤芍、大青葉、黃芩各9克。

【功效】消風清熱。

【主治】急性蕁麻疹。

31.祛風勝濕湯(風疹二號方)

【處方】荊芥、防風、羌活各9克,蟬蛻6克,茯苓皮9克,陳皮6克,銀花9克,甘草6克。

【功效】祛風勝濕,佐以清熱。

【主治】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等

31.固衛御風湯(風疹三號方)

【處方】炙黃芪、防風、炒白術、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棗7枚。

【功效】調營固衛,以御風寒。

【主治】冷激性蕁麻疹

32.健脾祛風湯(風疹四號方)

【處方】蒼術9克,陳皮6克,茯苓、澤瀉、荊芥、防風、羌活各9克,木香3克,烏藥9克,生姜3片,大棗5枚。

【功效】健脾理氣,祛風散寒。

【主治】腸胃型蕁麻疹

33.活血祛風湯

【處方】當歸、赤芍、桃仁、紅花、荊芥各9克,蟬蛻6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營消風。

【主治】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等

34.止癢息風方

【處方】生地30克,玄參、當歸、丹參、白蒺藜各9克,煅龍骨、煅牡蠣各15克,炙甘草6克。

【功效】養血潤燥,息風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癥,陰囊瘙癢癥,女陰瘙癢癥等

35.養血息風方

【處方】黃芪15克,當歸、白芍各9克,川芎6克,紅花、玄參、荊芥、白蒺藜各9克,甘草6克。

【功效】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癥(老年性)

36.烏蛇驅風湯

【處方】烏蛇9克,蟬蛻6克,荊芥、防風、羌活各9克,白芷、黃連各6克,黃芩、金銀花、連翹各9克,甘草6克。

【功效】搜風清熱,敗毒止癢。

【主治】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扁平苔蘚,結節性癢疹等癥。

37.增液解毒湯

【處方】生地30,玄參12克,麥冬、石斛(先煎)、沙參、丹參、赤芍、天花粉各9克,金銀花15克,連翹、炙鱉甲、炙龜甲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養陰增液,清熱解毒。

【主治】剝脫性皮炎,紅皮癥

38.消炎方

【處方】黃連6克,黃芩、丹皮、赤芍、蚤休、金銀花、連翹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癤腫、毛囊炎、膿皰病、丹毒、腳氣感染等。

39.涼血清肺飲

【處方】生地30克,丹皮、赤芍、黃芩、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枇杷葉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肺胃經熱。

【主治】痤瘡、酒渣鼻

40.皮癬湯

【處方】生地30克,當歸、赤芍、黃芩、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涼血潤燥,祛風止癢。

【主治】泛發生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丘疹性濕疹

41.風癬湯

【處方】生地30克,玄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白芍、茜草、紅花、黃芩、苦參、蒼耳子、白鮮皮、地膚子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養血和營,消風止癢。

【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

42.通絡活血方

【處方】當歸、赤芍、桃仁、紅花、香附、青皮、王不留行、茜草、澤蘭、牛膝各9克。

【功效】活血祛瘀,通經活絡。

【】主治結節性紅斑、硬結性紅斑、下肢結節病

43.涼血除濕湯

【處方】生地30克,丹皮、赤芍各9克,忍冬藤15克,苦參、白鮮皮、地膚子、豨薟草、海桐皮、六一散(包)、二妙丸各9克(包)。

【功效】涼血清熱,除濕止癢。

【主治】丘疹性濕疹(粟瘡

44.溫腎健脾方

【處方】吳茱萸6克,蛇床子12克,補骨脂、仙茅、益智仁、蒼術、茯苓、小茴香各9克。

【功效】溫腎助陽,健脾理濕。

【主治】腎囊風(慢性陰囊濕疹)

45.活血疏風方

【處方】當歸、丹參各12克,赤芍、紅花、荊芥、威靈仙、白蒺藜、苦參各9克。

【功效】活血疏風,除濕止癢。

【主治】陰囊濕疹,皮損暗黑、瘙癢略見出水。

46.疏風清熱飲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白蒺藜各9克,蟬蛻4.5克,生地15克,丹參、赤芍、炒梔子、黃芩、金銀花、連翹各9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風清熱。

【主治】蕁麻疹(風熱型)。

47.烏蛇搜風湯

【處方】烏蛇6克,羌活、獨活各9克,防風、炙僵蠶各6克,生地15克,丹皮、丹參、赤芍、黃芩各9克,金銀花15克。

【功效】搜風祛邪,涼血清熱。

【主治】慢性蕁麻疹。

48.搜風流氣飲

【處方】荊芥9克,防風6克,菊花、僵蠶各9克,白芷6克,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烏藥各9克,陳皮6克。

【功效】疏風達邪,和營理氣。

【主治】赤白游風(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腸胃型)。風熱阻于營分則發赤腫,風熱阻于氣分則發白腫,又稱風注。又有風熱阻于臟腑,氣機失利則腹疼泄瀉,均宜此方治之。

49.清暑解毒飲

【處方】青蒿9克,厚樸、黃連各3克,丹皮、赤芍、金銀花、連翹各6克,綠豆衣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暑邪,解熱毒。

【主治】小兒頭面痱毒、熱癤。

50.炎方治癤腫

【處方】黃連6克,黃芩、丹皮、赤芍、金銀花、蚤休、連翹各10克,三棵針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于發際及臀部的癤腫,反復發作,俗稱“坐板瘡”、“發際病”。也可用于毛囊炎,膿皰病、丹毒,腳氣感染等。每日1劑,先將上藥用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加減】發際瘡可加荊芥10克,桔梗5克;坐板瘡加牛膝10克,赤芍1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黃(后下)、大青葉各10克。

51.復方狐臭液(腋臭)

【處方】丁香、黃連各5g醋酸洗必泰40g 花露水10ML 75%酒精加至1000ML

【制法】先將丁香、黃連用500ML酒精浸泡3天后,濾渣存汁,再將余藥混合、攪溶,即得。

【用法】患處溫水洗凈,外搽本品,第周2次,15次為1療程。

【主治】腋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濕疹的專藥專方
【濕疹的分型辨治】
皮膚瘙癢名醫驗方
皮膚瘙癢癥
四物消風散臨床應用舉隅
《朱仁康皮膚科臨床經驗集》10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营山县| 大关县| 邻水| 贵南县| 垣曲县| 商都县| 丹江口市| 香港| 巴马| 绥宁县| 台南市| 丽江市| 都昌县| 于都县| 天镇县| 吴旗县| 平邑县| 噶尔县| 巧家县| 兴业县| 教育| 贺州市| 城市| 闽清县| 原平市| 昭通市| 民丰县| 鹿邑县| 巧家县| 凉山| 阳春市| 平乡县| 河北区| 武胜县| 天等县| 景泰县| 美姑县| 达日县| 读书| 小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