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紅樓夢》的后40回,說好說壞的都有,爭論一直就沒有停息過。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文章指出后40回荒疏、悖理的地方。到了七八十年代,又極力鼓吹高鶚續書寫的好,甚至說高鶚超過了曹雪芹。一位大名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哉紅樓夢,再論一千年”。我借其意,改為:“續書好與歹,再論八百載”。
對后40回,無論怎么拔高,我讀到的時候,總是覺得意興索然,喚不起激情來,其藝術魅力比起前80回差得太多了。最近刊物上有一篇文章,叫《泰岳前的珠峰》,把續書比作泰山,夠可以了吧?但和珠穆朗瑪峰相比,那就差得太遠了。這種看法還是比較公正的。
有人會說:越劇《紅樓夢》的“哭靈”那一場感動了多少人?催下了多少人的熱淚?那情節可是后40回里的呀,能說高鶚寫得不好?
的確,黛死釵嫁那一段是后40回的高潮,是壓軸大戲。那就說說這一段吧。
故事的核心情節就是鳳姐的“調包計”。起因是寶玉丟了通靈寶玉,瘋瘋傻傻,又趕上賈政要放外任——到江西去做官,不知何日才能回來,于是想給寶玉娶媳婦,“沖沖喜”,或許能使他病情好轉。娶誰呢?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包辦,定下的是薛寶釵。賈府里上上下下都知道寶玉愛的是黛玉,如果直說娶寶釵,那一定會鬧得無法收場,甚至出現意外變故。于是鳳姐獻出了妙計:就說給他娶的是黛玉,實際抬過來的是寶釵,來一個“貍貓換太子”。
說老實話,這一招實在不高明。新人抬來,拜了天地就算“出閨成大禮”了,可是終究要揭蓋頭的呀,揭了蓋頭,寶玉一看新人不是林妹妹,會怎么樣?書中說寶玉看了新娘子不是黛玉,“本來昏聵的病,糊涂得更厲害了,便也不顧別的,口口聲聲要找林妹妹去。”弄得局面十分尷尬,于是襲人“滿屋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贝呙邉┥诵?,這一夜總算過去了,可是下一步該怎么辦?后來寶釵來了一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法子,直截了當告訴寶玉,林妹妹已經不在人世,寶玉一聽,差點兒死過去。這哪里是娶媳婦?簡直是玩兒命!
賈府里最高權威是賈母,書中表明她是支持娶黛玉的,鳳姐也是。可是不知怎么,來了個大轉彎,全都支持娶寶釵了。
薛家如何?薛家有錢、賈家有勢,薛姨媽自然是同意和賈家做親的,可是讓女兒冒名頂替他人,太不名正言順了,堂堂皇商豪富之家,怎能接受這樣的條件?況且還是讓女兒去“沖喜”,寶玉的病情未卜,若是一病不起,豈不讓女兒守“望門寡”?
寶釵呢,雖說是個標準的淑女,但她與黛玉是“情敵”的關系,讓她頂替情敵的名字上花轎,這是何等的難堪?這是多么深的侮辱?她怎能接受這樣的條件?
“調包計”不合理,但它是這段情節的支柱,如果抽去這個支柱,整個故事就會“呼啦啦似大廈傾”了。至于說越劇《紅樓夢》之感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演員歌唱、表演的魅力,如果換一個平庸的演員來演,效果會差得遠了。小說和戲劇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請您設身處地想一想:當年如果您有閨女,愿意給她大病在身的未婚夫去沖喜嗎?即使對方是有錢有勢的“高富帥”,估計您也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