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校訂本紅樓夢舉誤
周汝昌校訂本紅樓夢舉誤(部分)
據筆者所見,自2004年《石頭記會真》出版后,截至2011年,周汝昌先生校訂的《紅樓夢》(簡稱周校本)已經至少被6家出版社出版了10次。這些校本可以大致劃分為以下三類:
1、《會真》。
即海燕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的《石頭記會真》。此書為所有周汝昌校本中出版最早的一部,是以后所有版本的鼻祖。本書繁體豎排,于脂本中擇善而從,寫成定文,于定文后詳列脂本及程甲本異文,方便讀者對比研讀。
2、“精?!?br>這一系列包括海燕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的《紅樓夢:八十回石頭記:周汝昌精校本》(簡稱海燕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紅樓夢:八十回石頭記(周汝昌精校)》(簡稱人民本)以及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的重版(簡稱江蘇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四大名著典藏本:紅樓夢》(簡稱典藏本)。均為簡體橫排。
據《會真》特約編審侯廷臻先生所言,《會真》之后原本附有清抄的定文,海燕出版社在整理出版《會真》的同時,以這部分清抄定文為主,保留《會真》中部分周汝昌按語(簡稱周按),改為簡體橫排,出版了海燕本。人文本和江蘇本大體沿襲海燕本。這三本不僅沒有修正《會真》中存在的明顯問題,反而因為重新排版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江蘇本甚至全刪周按,成為純粹的白文本,嚴重影響讀者對周校本的理解。典藏本我沒有詳細對比過,不做評價。
3、“批點”
這一系列包括漓江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繁體豎排)、漓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簡體橫排,簡稱漓江本)、譯林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簡體橫排,簡稱譯林本)。譯林本封二中說即將出版繁體版,但似乎迄今未見,不知是否只是簡單沿襲了漓江本。
這一系列是《會真》出版后修訂程度最大的版本,于周按增、刪、改、補并用,正文及脂評定文也間有修改,標點亦頗異于上述兩本,而得失大致參半。我曾經較為詳細的對比過《會真》與譯林本前三十八回的異同,分為修改周按(刪、節、增、補、改、移位)、標點斷句、校訂幾個方面。統計結果如下:刪周按441條,節周按339條,增周按283條,補周按14條,改周按45條,移位周按26條。標點斷句分段不同1272處,校訂不同263處。刪是整條刪除。節是截取原按一部分。增是新增。補是在舊按上加以補充。改是改寫,包括同時使用刪節增補中的兩種以上。移位是調整位置,只統計大的調整;常見的小調整如《會真》在某個詞下面,而批點調整到句末的不計。標點短句分段不同,不計《會真》沒有書名號而譯林本有的,也不計《會真》沒有對話時的引號冒號而譯林本增加的。校訂不同包括用字不同、校訂取舍不同以及校記方式不同。數據并不嚴格精確,但基本可信。
此外還有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周校劉續本,前八十回正文取周汝昌校訂本,但與《會真》、“精?!本胁煌?,不知是否與“批點”是否相同。另有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據網友對比,正文與漓江本全同,且未作任何說明。
以上各本中,《會真》是各本之祖,而譯林本為最后修訂本,“精?!钡难苌咀疃?。因此本文選用《會真》、人民本及譯林本做部分對比,以揭示周校本中存在的部分問題。本文整理筆者之前對校三本的筆記而成,當時只做了一部分。以后也不打算做了,就把這些都發出來,也算是個結束了。原本的比較很龐雜,整理出來也是稍有條理而已??靸赡隂]碰了,草稿是用繁體寫的,倉促改為簡體,其間疏漏還望不吝賜教。
一、周校本誤校(集中于前五回)
01、第一回“至手倦攏書”。周按:“攏書是。拋是草書形訛。”
按:“手倦拋書”,語出北宋蔡確《夏日登車蓋亭》。周校非。
02、第一回:“猶能警省”。無周按。
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作“稍能警省”。此句意為略能領略一點,即可免遭輪回之苦?!蔼q能”不通。周校非。
03、第二回:“實非同宗一族”。周按:“豈定實三字草書行訛相混?!?br>按:甲戌本作“豈非”,當從。其余各本作“豈非”“實非”“并非”,皆屬形訛。周按已經明說三字相混,而仍存“實非”之誤文,則將《石頭記鑒真》中“無待煩言,甲戌本是正確的文字”一語置之何地?
04、第二回:“這位璉爺身上現蠲的是個同知”。無周按。
按:甲戌、庚辰、列藏本同。其餘各本“蠲”作“捐”,當從。蠲者,廢也。捐者,捐官也。二字迥別,甲戌三本音訛。周校非。
05、第三回:“再無緒室之意”。無周按。
按:甲戌本原作“緒室”,填改作“續室”。其余各本均作“續室”?!熬w”字顯系形訛。周本輕信抄本而不分是非,不可取。
06、第三回:“也并沒有見昨日太太說的那樣真”。周按:“此‘真’即真切確鑿之意,不解者妄刪妄改。”
按:“真”字為己卯、夢稿本衍文,當據其余各本刪。這句是說樓中沒有王夫人說的那種緞子,所以下文王夫人說“有沒有,什么要緊”。周按非。
07、第四回:“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傳罷了”。周按:“雪芹《石頭記》一書,乃是十二釵列傳,即他自創的賢女傳是也?!?br>按:周從列藏本。庚辰、舒序、甲辰、夢稿本作“記得前朝這(夢稿本無‘這’字)幾個賢女便(夢稿本無‘便’字)罷(甲辰本無‘罷’字)了”,甲戌本作“記得這前朝幾個賢女便罷了”,蒙府、戚寧、有正本作“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事跡便罷了”。周按臆說,與正文無涉?!皞鳌睘椤氨恪敝斡?。李守中只令李紈閱讀《女四書》等,意在令李紈了解前朝賢女,效法前賢,而不是要以記住這些傳記為目的。
08、第四回:人民本護官符下沒有注文。
按:護官符下注文,在正文中已經提及,并非脂評,依人民本體例不應刪去。《會真》不誤。
09、第四回:“雨村笑道:我如何得知”。無周按。
按:蒙府、戚寧、有正本同,何無心肝至斯耶!其余各本無“笑”字,是。
10、第五回:“不料早把那些邪魔招入膏肓了”。無周按。
按:周從己卯、夢稿本。其余各本無“那”,當從?!靶笔欠褐浮I衔臎]有出現邪魔,“那”字無謂,顯系衍文。
11、第五回:“雖聰明靈慧略可玉成”。無周按。
按:周從舒序本。其余各本作“望成”,當從。“玉成”的意思是請別人成全自己或自己成全別人,此處用“玉成”,就成了寶玉自己成全自己,非是?!奥钥赏伞眲t是說稍有希望重振家業。玉是望之壞字。
12、第五回:“因又聽下面唱道”。無周按。
按:周從己卯、夢稿本。蒙府、戚寧、有正本無此句,其余各本作“因又看下面道”,當從。唱曲不必先說唱的是第幾支曲。此句之下各本都標列序數,可證所引為寶玉翻閱的腳本唱詞,并非歌女唱的內容。
二、周校本可商之處(前五回)
01、第一回:“得在鐫上數字”。周按:“一‘得’字,北語常情,讀如děi上聲,‘須’是后加?!?br>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作“須得再(甲戌本作‘在’)”,當從。周案非。此句前后文辭較為典雅,不應混雜過于明顯的口語詞。
02、第一回:“不知弟子那幾件奇處”。周按:“‘賜了”二字是后加。”
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于“弟子”前皆有“賜了”二字,是也。周按認為“賜了”二字為后加,但是為什么是后加卻語焉不詳。沒有這兩字明顯不通。周按非是。
03、第一回:“今年紀半百”。周按:“年紀半百,約略之詞,最是。若作年已、年過,皆是死句。”
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均作“年已”,當從。文學作品自當以通順為第一義。語句尚且不通,何談活潑死板。周案非。
04、第一回:“故甚至五內便郁結成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按:“甚至”二字雖然勉強可通,終究不及蒙戚諸本作“其在”流暢自然?;驈募仔绫咀鳌捌洹币嗫?。
05、第一回:“并未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泄其一二”。無周按。
按:此句己卯、庚辰、甲辰、戚寧、舒序、有正本作“并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泄一二”,甲戌本誤作“并不曾將兒女真情發泄一干人”(下句之“干人”竄入此句,奪“二”字),列藏本作“并不將兒女真情發泄其一二”,蒙府本作“并未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泄一二”,夢稿本作“并不曾將兒女之私情發泄一二”。“其”字明顯累贅,“不曾”“未曾”意思并沒有什么區別。周氏無據而從孤文,非。
06、第一回:“雨村忙躬身”。無周按。
按:周從夢稿本。其余各本作“起身”,當從。甄士隱已起身謝罪,如依周本作“躬身”,則雨村系坐而躬身也——安得托大如此?周本無一字論及取舍之理由,非。
07、第一回:“甄家在隔壁,燒成一片瓦礫場了”。
按:周從己卯、夢稿、列藏本。甲戌、庚辰、甲辰、蒙府、戚序、戚寧、舒序本作“早已燒成(成了)……”,十分妥當,當據改。周本羅列各本原文,亦屬囫圇。
08、第一回:“了便是好,好便是了”。
按:周從夢稿本。當從甲戌、己卯、庚辰、卞藏、甲辰、列藏、蒙府、戚序、舒序本前后顛倒,恰可照應“好了”二字。周從夢稿本,當據下文“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此類照應文字,原在兩可之間,雖可參考,終不及十本原文有力也。
09、第二回:“因奉太爺之命來問他,既是你女婿”。
按:周從甲戌、己卯、夢稿本,但似應斷作“因奉太爺之命來問。他既是你女婿”(夢稿本、陶洙在己卯本上也如此點斷)。甲辰本缺前半句,無“他”字。卞藏、列藏本無“他”字,庚辰、舒序本“他”作“你”,蒙府、戚序、戚寧本作“問你,他既是”。
10、第二回:“一面說,雨村同席坐了”。周按:“只用一個‘一面’已足,另一個‘一面’恐是后加。原始文字較簡,不是先繁后刪。”
按:周從蒙府本。蒙府本旁添“一面讓”,其余各本均作“一面說,一面讓雨村同席(夢稿本無‘同席’二字)坐了”。周按用口語來衡量敘述文字,非是。“讓”字上承冷子興,最不可少。蒙府本顯系因“一面”重出奪漏,與是否先繁后刪、因簡而增無關。
11、第二回:“無奈竟不能改悔。打的吃疼不過”。
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皆作“無奈(甲辰本無此二字)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舒序本作‘痛’)不過”。“改悔”二字,意思重復,一個“改”字足矣。“打的吃疼不過”,則稍嫌語義不足,而作“每打的”則可以反映出甄寶玉的屢教不改。列藏本應屬形訛,當從其余各本。周從列藏本,而且沒有說明取舍理由,非是。
12、第四回:“至寡嫂子李氏房中來了”。
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無“子”字。周本非。第四回開篇敘李紈事,頗有文氣,作“嫂子”則盡壞。
13、第四回:“雖然亡夫”。
按:周從列藏本。己卯、夢稿本作“賈珠雖亡”,其余各本作“珠雖夭亡”,當從??赡苁恰柏病闭`作“夫”,或遂刪去而補一“賈”字,或遂刪“珠”而增一“然”字,而列藏又顛倒作“亡夫”。
14、第四回:“如系這樣說來”。
按:周從列藏本。其余各本“系”作“你”。列藏本之“系”顯為“你”之誤,系、你形近。周本非。
15、第四回:“萬不教說”。周案謂“敢”不易訛為“教”,列藏作“叫”,足堪為證。
按:周從己卯本。列藏本作“萬不叫說”,卞藏本作“萬不肯說”,其余各本作“萬(夢稿本作‘斷’)不敢說”(庚辰本原作‘萬敢說’,旁添‘不’字)。此句上承“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與下句“只說拐子系他親爹”均指香菱而言。如作“萬不教說”,則憑空插入拐子,恐非。己卯本當屬形訛,列藏本則復加音訛。周按非。
16、第五回:“常聽人說,金陵極大的地方”。
按:周從己卯、夢稿本,其余各本無“的地方”,當從?!暗牡胤健比掷圪?。
17、第五回:“寶玉看了仍不解,他又擲下”。
按:周從蒙府、戚本。己卯、庚辰、夢稿、舒序、卞藏本作“他又擲了”,甲辰本無此四字。甲戌本作“便又擲下”,當從甲戌本?!叭圆唤馑?,“他”字累贅;“他又擲下”,“他”字與句首“寶玉”犯重。甲戌本作“便又擲下”,通暢自然,上文作“遂擲下”可證。
18、第五回:“四株枯木”。
按:周從蒙府、戚本,夢稿本作“兩(作草書)枝枯木”,其余各本作“兩株枯木”。按:兩株枯木,二木為林之意,兼喻林黛玉日后處境之艱難。四株枯木,優在何處?周本無一字辨證,非。
19、第五回:“落陷污泥中”。
按:周從己卯、夢稿本,其余各本作“終陷淖(蒙府本誤‘悼’)泥中”。這句是說妙玉一生求潔,然終不免沉陷泥中不能解脫。周從己卯、夢稿本,應該是根據圖冊上所繪“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可商。
三、周校本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本書,一次校勘,很難做到盡善盡美,解決所有問題。在校者做出自己的校訂之后,最好能在校記中說明取舍理由。研究型校本可以較多的體現研究者的一些獨到觀點,這就要求校者在校記中清楚明白的說明自己的取舍理由。普及型校本則應該盡量做到不過分違俗,即使不得不違俗,也一定要有必要的說明,讓普通讀者理解何以如此。《會真》作為研究型校本,校者的很多“神來之?!倍紱]有說明取舍理由;而仔細對比各本情況后,恐怕大多數人并不會認可校者的??苯Y果。人民本、譯林本等作為普及型校本,依然承襲了《會真》中太多的校者個人觀點,雖本意在提供給普通讀者一個“信本”,但實際上適得其反。人民本是《會真》的進一步精簡,只保留了少量的周汝昌按語。江蘇人民出版社后來重新出版此書時盡刪周按,使此本成為純粹的白文本。白文本本無可非議,岳麓書社白文本就很受讀者歡迎。但周汝昌的一系列校本保留了太多的校者個人好惡,實際上都屬于研究型而非普及型,強行將研究型校本刪減成普及型校本,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梢哉f,周汝昌校本無論作為研究型校本還是普及型校本,很多地方并不合格。
主要問題:正文取舍隨意,無一定原則;名曰會真,實則與篡改無異,何況校訂取舍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妥之處。按語不當,當按處無按(絕大多數取舍不注理由),沒有必要之處不惜筆墨(不斷的提示某某是原筆,某某是程高妄改,究竟原筆標準何在,語焉不詳,仍是當按不按)。批點對會真周按刪改不當(對一些會真辨證各本異文的周按刪節不凈,而部分涉及正文取舍等的重大問題的周按卻被刪去)。濫用標點(會真、批點皆然。批點對會真標點有大量改動,然而逐一看去,依舊得失平分)。會真以下“存真”理念應予以規范,不宜濫用。
第一點舉例如下。其余問題后面或有揭示。
01、第一回:“南方人家都用竹籬木壁者甚多”。
按:甲戌本作“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璧者多”,己卯、卞藏、列藏、夢稿本作“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夢稿本作‘璧’)者甚多”,庚辰本作“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甲辰本作“此方人家俱用竹籬木壁”,蒙府本作“南方人家多用竹璧”,戚寧本、有正本作“此方人家多用竹壁”,舒序本作“此方人家都用竹籬木壁者多”。周本放棄各本皆同的“此方人家”而獨從蒙府,將原本通順的一句話拆成三段重新組合,生造原文,且無半字說明取舍理由(周本此處雖有按語,乃論無關緊要之“璧”為芹書原筆)。此等會真,與篡改何異?、
02、第三回:“再一時進入正室”。無周按。
按:“再”,從列藏本,其余各本作“在”“多”“好”“有”“幽(‘有’之音訛)”,均屬上句?!霸佟笔恰霸凇钡囊粲?,所以上句列藏本改作“且院中隨處有樹木山石”,與各本都不相同?!稌妗吩谏暇湟炎⒚鳌敖栽凇笔窃P,而此句仍從列藏本音訛后復加妄改之句,而且沒有任何說明,大非。
四、譯林本校讀札記(前三十八回)
01、序言P4:“黛玉正以芙蓉花為其象征。其所掣花名簽正是‘莫愿東風當自嗟’,出唐高蟾句‘芙蓉出在秋江上,莫向東風怨未開’,此皆雪芹之文心匠意,他人不可及?!?br>案:此句實出北宋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非高蟾詩。直云“出唐高蟾句”,欠妥。
02、序言P9:“妙玉出而勒止前文續延結句,有云‘贔□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案:□處本為“贔屓”之屓字,周本誤排。
03、凡例P1周按:“今將凡例全文補入,仍將舊日混文還歸為第五條?!?br>案:周按云凡例五條,而依譯林本分段,實為二條。譯林本疏之。
04、凡例P1“此書開卷第一回也”句下無按語。
案:《會真》周按云:“凡例前四條分別以‘是書’、‘書中’、‘此書’、‘此書’開端,故第五條仍以‘此書’開端。以后前四條既亡,第五條‘此書’字樣亦不復存,變為正書開端:‘此開卷第一回也’?!贝税词龇怖葑兩踉?,于讀者不無益處。不知譯林本出于何種考慮將此按刪去,欠妥。
05、凡例第二頁結尾,全無周按。
按:凡例全文僅見于甲戌本,然凡例末段在各本中已融為正文。周本凡例,尤其是末段,非復各本舊文,乃以甲戌本為底本參各本重訂。凡例末段甲戌本為一系,各本為第二系,第二系中又有支系,實為不同階段之改訂稿,不能混為一談。如此“會真”,看似“補全”,實亂體例?!稌妗肪吡懈鞅井愇?,尚不致發生誤解。譯林本采用《會真》定文而刪各本異文,極易誤導讀者。
06、第一回第一頁“說說笑笑”下錄蒙戚雙行批“這是真像,非幻像也?!?br>按:此批見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甲辰本第一回,皆為雙行批,但在上句“豐神迥別(甲戌本作‘異’,其余各本作‘別’,周本從甲戌本定作‘異’)下?!稌妗芬噤浽凇柏S神迥別”句下,不誤。譯林本疏之。
07、第二頁“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下無周按。
按:《會真》下有周按云:“書中寫甄士隱‘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有側批云‘所謂美中不足也’;曲子第二支‘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寫馮淵有眉批云‘所謂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先用馮淵作一開路之人’等處,俱源于此。”此批敘“美中不足”頗益于讀者,不知《批點》何故刪去。
08、第二頁“得在鐫上數字”下無周按。
按:此下《會真》有周按云:“在、再則音訛誤寫?!迷阽澤稀?,一‘得’字,北語常情,讀如děi上聲,‘須’是后加?!敝鼙敬颂幎ㄎ膹牧胁乇荆溆喔鞅緞t同作“須得再鐫上數字”。只一字之別。周按不當刪。
09、第三頁“不知弟子那幾件奇處”下無周按。
按:此下《會真》周按云:“‘賜了’二字是后加,無‘賜了’二字是原文?!敝鼙径ㄎ膹牧胁乇?。此句無“賜了”二字則語實不暢。周按不當刪。
10、第三頁“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周按云“劫,道家以三十年為一劫”。
按:此條周按為譯林本增,《會真》無。后文“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甲戌本眉批云“佛以世謂劫,凡以三十年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敝茉啤暗兰摇?,脂云“佛”。佛道固均以三十年為一劫一世,然前后互異,使人生疑。或徑刪周按,或改道為佛可也。
11、第三頁“卻反失落無考”,蒙府本側批“竗在無考”。譯林本校“竗”為“妙”。
按:竗即古妙字,不必校。《會真》不校,是。若以為異體罕見,當作整理,則直作妙字可也。
12、第四頁“敗人妻女”下無周按。
按:周本定文從列藏本。其余各本多作“貶人妻女”。《會真》周按云:“細玩其辭義,敗者,敗壞婦女之名節,猶今言‘糟?!庖玻c‘貶’不同,‘貶’或出主觀評議,或有不公,但非敗壞含有惡毒下流語義,舊時如坊間淫穢小說是也,雪芹意在于此?!贝税词鲋苁隙椤皵∪似夼闭呱踉?,不當刪。
13、第五頁“年紀半百”下無周按。
按:周本定文從列藏本。《會真》周按:“年紀半百,約略之詞,最是。若作年已、年過,皆是死句矣?!贝酸屩苁纤匀 澳昙o半百”,蓋不可少。刪之易滋誤解。
14、第七頁“竟修成個女體”下,引蒙府本側批云“點體處清雅”,緊接周按“點體指修成女體,而曰清雅,未脫清濁之論”。
按:蒙府本側批本在“五內便郁結成”右,《會真》亦置于“纏綿不盡之意”下?!包c體處清雅”,謂“點明黛玉之體及所處之地都很清雅”。周按已誤,而譯林本整理者蓋未核蒙本原文而徑作移位,翻成誤植。
15、第九頁“抱了英蓮步來”,又“粉粧玉琢”。前者無周按,后者下按云“粧是原筆,化妝、嫁妝、假裝、裝樣等?!?br>按:“步來”從列藏本,其余各本作“走來”?!稌妗非罢甙丛疲骸安絹?,步字是雪芹字法?!焙笳邿o注。兩字之異相較,前者突兀,且與“走”字形近,不注則易生誤解。而后者無非字不常見而已,翻閱字典即可知,可不必注。
16、第九頁甲戌本眉批“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匕矢〔賢〕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芥乎!”
按:“匕矢”即“賢”之異體,可不必校。如以為異體罕見,則直作賢字可也,《會真》即直作賢字?!稌妗芳热绱?,譯林本作為普及本可不必立異。且段字《會真》皆作叚,而譯林本幾統改為段。段字不從異,賢又何必立異?
17、第九頁“也不去采他”下無注。
按:《會真》周按云:“雪芹用‘采’字,凡‘睬’字皆后改。”
18、第十頁“每日賣字作文為生”,周按:“正文賣字作文,批語賣字為生,下文賣字撰文,足證。批中云云,乃作者生活實錄。”
按:此批“足證”以上語義含混。查《會真》周按,“足證”下有“賣字作文非”五字,蓋本是辯證各本異文之句。譯林本妄刪五字,大非?!白阕C”以上全句刪之可矣。
19、第十一頁“這丫嬛忙裝身回避”下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嬌杏回避,昔時婦女不許為外姓陌生男子覩面,故必藏形掩跡?!贝税词雠f時禮節,于讀者理解正文不無補益。譯林本刪之,欠妥。
20、第十三頁“不日可得接獲履于云霓之上矣”下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此處句法,以‘蒙、戚’為存原狀,他本是減字。唯‘戚’見‘獲履’難通,乃改‘步履’,實不可從。疑本是‘夔履’,行草致訛。臯、夔、伊、望,古之四相,用此以頌雨村騰達也。又,諸本之所以減字處,常因句中忽一字難解,遂徑將此字刪省,以圖省事,為例不少。此處將句法改為‘可接履’者,竟刪去二字,痕跡尤顯。一解:南北朝時有笏頭履,故原當是笏履,音訛為護,又形訛成獲,姑存備考?!贝税瘁尅敖荧@履”三字甚詳,不當刪。
21、第十五頁“可知世人萬狀”下無周按。
按:周本定文從列藏本?!稌妗分馨丛疲骸叭f狀、萬般,亦是行草致訛?!碑斀裥1?,以甲戌、庚辰、程高為底本者眾,而三本皆作“世上萬般”,至少看去要比列藏本通順自然。周本如堅持用列本文字,則不當刪去此按,而應重寫按語,略述各本異文加以辯證。
22、第十六頁“如何兩鬢又成霜”,甲戌本側批“貸〔黛〕玉晴雯一干人”。
按:此批甲戌本在“如何兩鬢又成霜”句旁,依此則譯林本不誤。但此批與上批“寶釵湘云一干人”歷來以為錯位。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贰⑧崙c山《紅樓夢脂評輯校》均于“如何兩鬢又成霜”下錄評,而均注云針對“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句。即以《會真》而論,亦錄于“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下。譯林本修改雖與甲戌本原文合,恐未必合于周氏本意。
23、第二回第十八頁回前評,底本為甲戌本,以《會真》標準匯校。周按分為三節。
按:《會真》是匯校存真,有各本原文佐證,不必強立底本。譯林本意在普及,故批語引錄常主于一本。故兩本校勘略異,亦不必強非。然依周按此批當分三節,而譯林本只分兩段。雖有三批可作分節之用,然不分段仍嫌疏漏。凡例之分段亦欠妥。
24、第二十頁“偶因一著錯”,周按:“見第七十二回司棋云‘如今我雖一著走錯?!┣壑P各有所指,容易致禍?!?br>按:《會真》周按‘雪芹’句前尚有‘蒙戚二本刪一著錯、人上人,蓋有避忌’一句,知“雪芹之筆各有所指容易致禍”一句蓋為蒙戚異文而發。今既不錄蒙戚異文,此句轉成無謂。當刪去。
25、第二十一頁“書香之族”下周按:“閱批語,可知鐘鼎為原文?!?br>按:《會真》周按句后尚有“偏要改世祿”一句。甲辰本、程甲本作“世祿之家”,知此按為辰、程異文而發。今既不錄異文,此句轉成無謂。當刪。又按,此按評“鐘鼎之家”,而系于書香之族下,亦欠妥。
26、第二十三頁“一面說,雨村同席坐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只用一‘一面’已足,另一個一面恐是后加。原始文字較簡,不是先繁后刪?!敝芏ㄎ膹拿筛?,其余各本均作“一面說,一面讓(雨村云云)”。除周本外,此處不見任何別本取蒙府本,是周本獨異處。此按不當刪。
27、第二十三頁“近日都中可有新文沒有”,周按:“雪芹祖上友輩大文家周亮工,于書影中自紀其先家人教,第一條即賓客落座,不許問有無新文,可見當時風習。雪芹寫雨村開口便問都中新文,可謂入木三分,形容盡致?!?br>按:《會真》周按句后有“但今人已不能懂得雪芹筆意。新文,指政局消息、官場升降等動態。早時多用新文,后漸變為新聞二字”數句。蓋此按本有三意,一則釋雪芹筆意,一則釋新文之義,一則辯新文非訛字。三義皆不可少。譯林本刪其二,欠妥。再,《會真》周按于“書影”用書名號,譯林本則否。按《書影》為周亮工所著,譯林本不用書名號,非。
28、第二十三頁“實非同宗一族”,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豈、定、實三字屢混,皆行草形訛?!贝司涠椤皩嵎恰?,句意實不可通?!妒^記鑒真》亦云豈非為是,不知周定文何故從“實非”。然既從“實非”,則此按不可少。譯林本非。
29、第二十三頁“如何就消疎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疑消疎更近原始?!贝税崔q證原筆俗字之例,不當刪。
30、第三回第三十六頁“朝陽五鳳桂珠釵”,無周按。
按:此字別本多校從他本作“掛珠釵”?!稌妗分馨矗骸肮鹬殁O,庚、楊本同,定非偶然。因知作掛者實為誤字,‘掛珠’原不成名色,若是鳳口銜珠一串(如舞臺俗式),亦不能叫做掛珠,細思便悟其可笑矣。”此按釋周從桂珠之故甚詳,不可少。譯林本刪之,非。
31、第四十一頁“黛玉亦常聽得母親說過”,下錄蒙側“幼曾聽得,所以聞言便知,不必用心搜求了?!?br>按:此批《會真》錄在“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下。按蒙府本此批實在下文黛玉答言“亦曾聽見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句旁。《會真》已誤,譯林本亦未正。即周氏以為蒙批錯位,而調整不加說明,亦欠妥。
32、第四十六頁“寶玉滿眼淚痕,泣道”,周按:“泣道,批語中明明呼應?!?br>按:《會真》周按下有“妄改者謬甚”。按或本改作“哭道”“道”,故此按乃辨其非。刪末句,不錄異文,而獨存前半,轉成不可解。全按可刪。
33、第四回第五十三頁“雨村心中甚是疑怪”,下錄蒙側“請看見〔衍〕文字遞出第〔遞〕轉,閑中皆是要筆?!敝馨矗骸耙晒质窃摹?。
按:按譯林本體例,“表示抄本原文顯有訛誤,當作某字為宜時使用〔〕”。據此則此批當校作“請看衍文字遞出遞轉”,顯然不通?!稌妗穭t〔〕均作()?!稌妗罚ǎ┯梅ㄎ丛?,但“第(遞)”是?!暗凇睘椤斑f”無疑。而“見(衍)”則當謂“見”字衍,非謂?!耙姟睘椤把堋?。《會真》體例不明,譯林本遂延其誤。
又按:《會真》周按下有“批中呼應明白,妄人篡改作狐疑”兩句。是此按意在辨析異文。今既不錄異文,又無異體,留之徒增誤會,不如刪去。
34、第五十六頁“胭脂?”,下錄甲戌本夾批“寶釵之熱,黛玉之怯,悉從胎中帶來。今英蓮有痣,其人可知矣。”
按:甲戌本夾批實作“?”不作“痣”。譯林本誤,《會真》不誤。
35、第五十六頁“萬不教說”,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粗視自以萬不敢說為順。但敢難訛為教,反之教卻易改為敢(后筆修飾)。且蘇作叫,足為佐證。故從教字為準。”此按論定文取“萬不教說”甚詳,且別本不見取此者。譯林本刪之,不可。
36、第五回第六十四頁“目下無塵”,周按:“目無下塵,容不得污穢,高潔之至,意味轉深?!?br>按:正文定作“目下無塵”,周按反云“目無下塵”之高妙,不可解。檢《會真》周按云:“目無下塵,語則現成,只表一味孤僻狂傲,實淺語也。目下無塵,容不得污穢高潔之致,意味轉深,故從此本?!贝税幢巨q證“目無下塵”與“目下無塵”之高下,截其半已嫌語義不完,遑論截其首尾?此蓋先刪其前半,而后編輯者以為“目下無塵”為誤排而改。周本之謬,編校整理者難辭其咎。
37、第六十五頁“家宴小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家宴寫作晏,當是原筆如此,與抄誤有別?!毕乱仔绫緜扰宰鳌凹谊獭保瑒t此按不當刪,免滋誤會。
38、第六十六頁“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是”,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其聯云,乃敘事文。此處則寶玉目中見是,二者有別,細玩自曉?!备鞅局?,己卯、夢稿作“是”,甲辰、程甲作“云”,其余各本作“其聯云”。此按不當刪。蓋從己夢者周外無二,無按則增誤會。
39、第六十八頁“兩邊一副對聯乃是”,周按:“對聯稱副不稱幅。”
按:各本中或作“一付”(簡寫)“一幅”,此按蓋為辨一幅之非。然既不錄異文,此按仍存,反成贅疣。宜刪之。
40、第七十頁“根并荷花一水香”,無周按。
按:周定文從舒序本。然別家無從之者,是為周本獨異,安可無按?《會真》周按云:“根并荷花一水香,諸本多作一莖香者,平仄失調,知其非是(莖是平聲,在此失律)。況此句恐亦系后文結局,非泛語也。己、楊二本作青,是行草所混?!贝税崔q證一水香為原文甚詳,不知譯林本何故刪去?
41、第七十一頁“二十年來辨是誰”,周按:“誰字令人矚目,今知楊藏本、己卯本作‘辨是誰’。”
按:此按語義含混,似與正文無干。檢《會真》周按云:“二十年來辨是誰,誰字令人矚目,疑改非亦是掩跡之筆?!鼻宄靼?。譯林本之改轉成蛇足。
42、第七十五頁“寂寞時”,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寂寞時三字于此千斤力量,形音義都勝改寂寥時。后筆連三個三字句皆平出,避與下寂寞林相重也。”此按一證寂寞時為原文,二也是絕好評點,譯林本刪之,何也?寧存辨抄寫俗體之周按無窮,不忍著一字于真文之鑒賞乎?
43、第七十六頁“博得個地久天長”。
按:《會真》作慱,且云抄本皆作慱。譯林本改作博,或謂書法慱博相近而混,實當作博與?
44、第七十七頁“云中杏蕊多”。
按:《會真》作“云中香蕊多”,從舒序本。譯林本轉從眾,不知何故。
45、第七十七頁“休似掩那銀錢上”。
按:掩,各本皆作俺,無作掩者。此字《會真》既誤,致七年六局十版不能正之,亦可悲矣。
46、第六回第八十三頁“那些髒東西”,周按:“今時所謂臟者,雪芹書中寫作臟、贓,本是貪臟納賄,故有不潔一義?!?br>按:周按與正文不相應。檢《會真》正文作“臟”,周按云:“今時所謂臟者,雪芹書中寫作臟(贓),本是貪臟納賄,故有不潔一義。臟字原是臟腑,與不潔污穢亦無涉,至于髒,原為婞直不阿,美詞也,而以此字作今之臟(贓)字,用者自戚為始,他本皆不見此用法,可知乃后人妄改,參見第五回骯髒按語?!贝税磾⑴K、贓、髒、臟四字源流甚詳,明確芹書本作“臟”。譯林本刪節周按致文義不全已屬不當,更誤正文,愈非。
47、第九十頁“[楊雙]批:小家氣象,不免東張西望”,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楊雙上冠一批字,下句不免東張西望六字實系正文?!睋恕稌妗冯m錄楊批,然已有所取舍。夢稿本相比其余各本,正缺“不免東瞧西望的”一句。譯林本擅刪周按,“批”字及“不免東張西望”六字卻不知刪去,妄改大非。
48、第九十頁“正獃時”,周按:“正獃時,批語明點是三字?!?br>按:三字,戚本作“正獃想時”,《會真》周按云:“正獃時,批語明點是三字,豈容妄添?!笔谴税幢颈嫫荼局?,今既不錄異文,徒增誤會。
49、第九十一頁“這就是我才回的那個姥姥了”,下錄甲側:“鳳姐云,不敢稱呼。周瑞家的云,那個姥姥。”
按:此批《會真》錄在上句“鳳姐忙說”句下。按甲戌本此批本在“了數拜問姑奶奶安鳳姐”句旁。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贰⑧崙c山《紅樓夢脂評輯?!穼⒋伺c下批“凡三四句一氣讀下,方是鳳姐聲口”合并,位置與譯林本同。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錄在“不敢稱呼”句下,與下批分錄。
50、第九十二頁“鳳姐呌人抓些果子與板兒吃”。
按:《會真》統作“菓子”。譯林本時而作菓子,時而作果子,體例不一。
51、第七回第一百〇三頁“晚間只求求鳳姐便罷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只求求鳳姐,便至完了,亦伏后事,甚有關系。唯至字不知系何字之誤,不敢妄改,故暫依他本?!贝税闯鲋芤猓静豢蓜h。若云后半系辨正文之誤字,則刪后留前即可。
52、第一百〇四頁“方知他學名喚秦鐘”,周按:“秦鐘一名,由本人答問點出,最是。又,作鐘為正,其表字鯨卿,正用擊鐘典故?!?br>按:此按后半在《會真》中本辨“秦鐘”為正,“秦鍾”為非。今簡化俱作“鐘”,則鍾鐘無別,辯證亦無謂。刪之可也,或改用秦鐘。
53、第一百〇五頁“我們那里坐著去”,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處處寫炕。”此按點明紅樓夢北俗,是絕好評點文字,不知譯林本何故刪去。
54、第一百〇六頁“我因業師又回家去了”,無周按。
按:周本定文從列藏本、舒序本,其余各本均有“上年”二字?!稌妗分馨丛疲骸叭羯夏昊丶遥髂昊貋?,是此師返里二三年之久方纔復館,恐無是禮?!贝税凑撝軓牧惺嫔踉?。他本罕見從列舒者,無按易增誤解。
55、第八回第一百十一頁“是在老爺跟前來的不是”,無周按。
按:周本定文從列藏本、舒序本。其余各本“在”作“從”?!稌妗分馨丛疲骸啊诶蠣敻啊?,在字是,從字等文皆妄改?!贝税幢嬖跒檎竞睆牧惺嬲?。不當刪。
56、第一百十三頁“我今兒到要瞧瞧”,下錄甲雙:“自首回至此,回回說有通靈玉一物,余亦未曾細細賞鍳,今亦欲一見?!?br>按:譯林本從甲戌本原筆,“鍳”字右上作“卜”?!稌妗穭t作“鑒”?!稌妗纷鳛檠芯啃托1荆抑苁媳疽饧礊椤按嬲妗?,保留俗字無可非議。然譯林本本意在普及,《會真》既從俗,譯林本可不必過分立異。
57、第一百十四頁“也在這里發獃作什么”,周按:“獃、呆本是不同的二字,呆在元曲中還讀作泥也切,本不互混?!?br>按:《會真》周按“泥也切”下有漢語拼音“nié”。《會真》本是研究校本,讀《會真》者諒不致不解泥也切之今音。譯林本是普及校本,反刪去漢語拼音,徒留反切注音與普通讀者,是不可解。
58、第一百十七頁“這個須得就酒纔好”,周按:“就酒,北語。就酒喝,就飯吃,皆指下酒下飯之菜肴而言。就著吃,猶言伴食。”
按:后半句似無關正文。檢《會真》,知為列藏本、舒序本異文而發(舒作就著酒吃,列作就有酒吃)。譯林本既不錄異文,徒增誤會,可刪。
59、第一百二十頁“一逕回至賈母房中”。
按:逕,此字《會真》作徑,引庚辰本作逕?!稌妗芳炔粡霓?,譯林本可不立異。
60、第一百二十四頁“然兒子的終身大事”,無周按。
按:周本定文從列藏本,各本多有異文?!稌妗分馨丛疲骸叭蛔质恰!彪m無辨,然定作然字意甚明。他本罕從列者,不當刪。
61、第九回第一百二十七頁“站贓了我的地,靠贓了我的門”,無周按。
按:《會真》作“贓”字,周按云:“髒字是妄改。雪芹只用贓字,在蘇本獨存其真?!薄稌妗非白鳌芭K”,此處作“贓”,前后不統一,仍系體例,不辯。然譯林本前文作“髒”繁體,此處又作“贓”簡體,作為普及本實屬不該。然此類情況譯林本多見。此其一。雖然前文已辨芹文贓真,然此處不注終覺不妥。
62、第一百三十頁“撅草棍大抽長短,誰長誰干”,下引蒙側“怎么長短四字何等韻雅,何等渾含。俚語得文人提來,便覺有金玉為聲之象”。無周按。
按:蒙、戚本此處因語涉淫穢,故刪改作“(商議者怎么)長短”。蒙側即因此而發?!稌妗分馨矗骸按耸敲善轁嵒笞允缀蠊P?!币喟l此義。然蒙側與周定文實不相應,刪周按則不知所云。然《會真》周按無各本異文亦難解,此按當重寫為當。
63、第一百三十二頁“一碗茶也砸碎了”,無周按。
按:各本多作“一碗茶也砸得碗碎茶流”。周定文從列藏本,他本不見從列者?!稌妗分馨丛疲骸巴胨椴枇鳎凰蒲┣酃P致,恐是妄加?!贝税磾⒅軓牧兄碛桑划攧h。
64、第一百三十三頁“我回師太爺去”,無周按。
按:列藏本作“四太爺”,其余各本作“太爺”?!皫熖珷敗敝Z出周氏自造?!稌妗分馨丛疲骸八奶珷?,明系師太爺之音訛。可證前師老爺用語不誤?!弊g林本妄刪,大非。
65、第一百三十三頁“偏你這小?的知道”,無周按。
按:周定文從己卯本。他本多從戚本作“小狗肏”?!稌妗分馨丛疲骸?,音日,北地穢語,與從肉者非一字,狗、囚皆后加者?!卑创俗帧掇o源》不收,《康熙字典》引《字匯補》為古文財字,與文意不涉。譯林本刪周按,大非。
66、第十回第一百三十五頁“陪了不是”,無周按。
按:他本多以“陪”為俗字、借代字統改作“賠”,同戚本程本。《會真》周按云:“陪是。雪芹此處原用字,不必統一作賠。”
67、第一百三十六頁“這秦鐘?。ㄅT祝┳印?,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牛宰)是雪芹原用字,字書收崽字,但崽音義甚不單一,其指畜子義者本亦借用,故從雪芹原字,不以字書所收為準?!币袅x甚詳。(牛宰)非unicode字符,《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字書無載,按中亦明言。譯林本存此僻字于普及本中而無按,置讀者于何地?
68、第一百三十七頁“偏偏今兒早辰”,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早辰,辰是原筆,不必改用晨字?!贝酥鼙敬嬲嬷矗划攧h。
69、第一百三十七頁“半盅燕窩粥”,無周按。
按:其余各本多作“燕窩湯”。周從夢稿本,他本不見從夢者?!稌妗分馨丛疲骸安∪宋催M早餐,故補以佳粥,與湯何涉?妄改可笑,大抵如此?!贝吮嫠詮膲?。譯林本刪去,非。
70、第一百三十九頁“且叫來升來,吩咐他預備兩日的筵席,要豐豐富富的”,無周按。
按:周從蒙戚。其余各本于筵席下接“尤氏因叫人叫了賈蓉來,吩咐來升照舊例預備兩日的筵席”,下接“要豐豐富富的”。他本多不從蒙戚?!稌妗分馨丛疲骸按讼聫拿善葜苯印S豐富富的’。他本中間有(即上引,略)廿四字,今不取。賈珍一段吩咐,全是向尤交待,賈蓉后至,尤方轉述,層次分明,蒙戚兩本最是。”釋所以取蒙戚,不當刪。
71、第一百四十一頁“總沒有個真著話”,周按:“真著話,謂真切中肯之話。”
按:《會真》周按下仍有一句“著讀如招”。不當刪。
72、第一百四十二頁“大爺最高明的人”,無周按。
按:周從蒙戚。其余各本作“大爺是最高明的人”,他本多從之。《會真》周按云:“原話神采,加是字累贅。”不當刪,否則徒增誤解。
73、第一百四十二頁“可用前日買的一斤好的罷”,周按:“可用語氣得體。”
按:可用,語氣得體,并非“恰好昨日買了好參,今日就用上了”之意。宜細辨。
74、第一百四十二頁戚本回后批“不禁眼花繚亂”,無校改標記。
按:戚本此批實作“撩”不作“繚”,蒙本則作“了”。《會真》不校,存戚本原文。譯林本改作“繚”而無校改符號,欠妥。
75、第十一回第一百四十三頁“各處的坐位”,無周按。
按:他本多規范化作“座位”。周從蒙戚列舒?!稌妗分馨丛疲骸白唬P如此寫,亦非不通,必作座位,乃后人修飾拘墟。”不當刪。
76、第一百四十五頁“給大老爺拜壽”,周按:“大家庭中長輩口語稱呼自家或親戚諸人,皆以小輩語氣為代稱。賈敬為賈蓉之祖父,或邢王二夫人稱之為太老爺,賈蓉亦稱太爺?!?br>按:此按與正文不應。《會真》周按仍有“在蘇本為是。但下文諸鈔本皆抄失一點作大,無法照應,不得已酌從大字?!眲h節不當。
77、第一百四十五頁“忠靖侯”,無周按。
按:《會真》定作“中靖侯”,亦無周按。
79、第一百四十六頁“一分也無有了”,無周按。
按:周從舒。其余各本作“沒(有)了”。《會真》周按云:“沒了,有時指死去了,故病家忌諱,無了是?!?br>80、第一百四十七頁“任憑是神仙也自能治得病治不得命”,無周按。
按:周從蒙府本。其余各本“自能”作“也罷”?!稌妗分馨矗骸叭螒{是神仙,一句;也只能治病,二句;治不了命,三句。只能寫成自能,自能訛變為罷,遂誤連上為句。”不當刪。
81、第十二回第一百五十二頁“舍不得回來”,無周按。
按:己卯本、庚辰本、夢稿本、列藏本、舒序本句下有“也未可知”一句。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甲辰本無此句?!稌妗窂拿筛?,將此句標出,雖無按語,體例如此,無可非議。然他本罕從蒙府本者,周從蒙府屬獨異,不當無按。譯林本非。
83、第一百五十四頁“哪里想到這段公案”。
按:段,《會真》作“叚”。按前三十八回統計,《會真》作段者,譯林本往往作叚;而《會真》作叚者,譯林本又往往作段??桃饬?,費解。
84、第十三回第一百六十二頁“二門上傳事云牌連叩四下”,刪《會真》周按,增周按述云牌功用。
按:此句下,除己卯、庚辰、蒙府、戚序、戚寧本外,各本均有“正是喪音”類一句。周從蒙府,然他本有從甲戌本者。人文社紅研本從其底本庚辰本,仍有注說明情況,態度嚴謹?!稌妗分馨丛疲骸罢菃室羲淖置?、戚、己、庚無,必非偶然脫漏,疑本是夾批,混入正文者。蒙、戚、己、庚猶存原貌?!弊g林本刪之,大非。
85、第一百六十二頁“想他平日和暖”,無周按。
按:周從夢稿本,他本罕從夢稿本者。其余各本作“和睦親密”。《會真》周按云:“親密二字是后加,和暖是真筆?!弊g林本刪之,非。
86、第一百六十二頁“素日憐貧恤賤,慈老愛幼之恩”,引庚側“八字乃為上人之當銘于五里”。
按:批意不可解。《會真》?!拔謇铩睘椤拔堇铩?,非。檢庚辰本此批,末字模糊難辨,似里,又似衷。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鄭慶山《紅樓夢脂評輯校》等皆輯作“衷”字,雖全句仍不甚了了,但仍可大致想見其意。周本非。
87、第一百六十二頁“也不和人頑?!?,引甲側“可知后文皆非實然文字”,無周按。
按:批意不可解。此批甲戌本作“實然”,有此批之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均作“突然”?!稌妗分馨丛疲骸安輹窒路街惤匀绱笮?,故突誤認為實?!敝芤庖嘁宰鳌巴蝗弧睘槭?。譯林本不校,非。
88、第一百六十三頁“襲人等慌了”,無周按。
按:周從夢稿本、列藏本。其余各本作“慌慌忙忙”之類,他本多從之?!稌妗分馨丛疲骸盎帕耍俗终`為重文(兩點連寫),由是生出種種訛文,如慌慌忙忙之類,實不成文。”譯林本刪周按,非。
89、第一百六十四頁“賈政因勸到”,下引甲眉“寫個個皆知,全無安逸之筆,深得金瓶壺〔壼〕奧”,又引庚眉“寫個個皆到,全無安逸之筆,深得金瓶壺〔壼〕奧”。
按:《會真》不校,且無庚眉“瓶”字。檢庚辰本此批,確無“瓶”字。譯林本失校。二批意近,《會真》存異文是其體例,無可非議;譯林本意在普及,于按語中略作說明即可,不必重出。
91、第一百六十七頁銷金大字牌文字方向大亂。
按:此譯林本出版者之失。《會真》豎排本不誤,譯林本直接旋轉未作任何調整,乃有此誤。胥惠民以此譏周氏,欠妥。
92、第一百六十七頁“獨鳳姐款款站了起來”。
按:《會真》從甲戌本等作“阽”?!摆纭北疽鉃槲kU,此處當屬借字。《會真》從“阽”,譯林本似不必立異。矌、(辶廣),捱、挨,徇、狥,果、菓,站、阽,纓、緓,丫、或者甚至《康熙字典》不載,俗字取舍全無標準,亂甚。
93、第一百六十九頁“需用過廢”,無周按。
按:周從甲戌本、列藏本作廢,他本罕從者。其余各本作“過費”?!稌妗分馨丛疲骸斑^廢是原筆,費乃后改。”此辨原筆,乃周本體例。譯林本刪之,非。
94、第一百六十九頁甲戌本回后批“故赦之”。
按:甲戌本此批實作“姑赦之”,《會真》亦不誤。譯林本非。
95、第十四回第一百七十三頁“更衣盥香”,無周按。
按:周從列藏本,他本罕從。其余各本作“盥手”?!稌妗分馨矗骸邦孪?,香草書似手字,致訛。”不當刪。
96、第一百七十四頁“于是里外男婦上下”,無周按。
按:周從列藏本,獨異?!稌妗分馨矗骸澳信诌B文,極易涉語嫌(如狗男女,本奴才義,又連淫賤等事,或有別義如古呼奴仆為男女),故用時慎重,作男婦是。”不當刪。
97、第一百七十四頁“我說是誰誤了”。
按:《會真》作“悞”。第五回“紅樓夢曲”《終身悞》,人民本簡化作“終身悮”,譯林本則折中作“終身悞”,不倫不類。然前既從“悞”,此處不當作“誤”。周本定字之隨意,令人發指。
98、第一百七十四頁“鳳姐向他們要了帖子”,無周按。
按:周從舒序本,獨異?!稌妗分馨丛疲骸啊颉c‘命’俗寫相近,故形近致訛?!?br>99、第一百七十四頁“你為什麼”,無周按。
按:周從蒙戚,獨異?!稌妗分馨丛疲骸澳阌惺颤N,‘有’是‘為’字草書致訛?!辈划攧h。
100、第十五回第一百八十頁“碧玉紅?帶”,無周按。
按:各本或作“鞓”“挺”,《會真》周按云:“‘此字當作‘?’,‘鞓’乃異體字。今酌從?,以符原貌。”從“?”實出周意,與各本皆異。譯林本妄刪周按,謬甚。
101、第一百八十一頁周按“脂批既云西昆體,原文自是七言詩”。
按:此按難解。檢《會真》,正文“雛鳳清于老鳳聲”,蒙戚作“雛鳳勝于老鳳”,蓋針對蒙戚異文而發。《會真》周按下有“‘家聲’乃‘鳳聲’之遺痕,誤入下句,乃后加‘家’字”,針對正文“未可諒也”蒙戚作“家聲未可諒(量)也”。既知后半句無關正文而節,何不全句刪之?
102、第一百八十七頁“你可還和我強”,周按“‘強’與‘強嘴’義不同”。
按:各本中唯夢稿本、列藏本、舒序本作“強嘴”,其余各本均作“強”。列、舒、夢本獨異各本,他本不見從而周從之,不注;列、舒、夢獨異各本,他本不從,周不從,而出注——則注之意義何在?置讀者于何地?
103、第一百八十百頁結尾止于“賈珍只得派婦女相伴”。
按:此句下各本皆有“下回分解”之類套語。《會真》周按:“諸本止是,下兩行為諸本后添。”譯林本妄刪。
104、第十六回第一百九十一頁“聽知此信”,無周按。
按:周從夢稿本,他本罕從之。其余各本多作“聽如此說”“聽如此信至”?!稌妗分馨矗骸啊犞诵拧犎绱苏f’,‘知’‘如’行草形似致混?!?br>105、第一百九十二頁“夏太監出來說道”,無周按。
按:周從列藏本、舒序本,夢稿本亦近,他本罕從之。其余各本“說”上有“道喜”二字。《會真》周按:“臨敬門外,只有家下人祗候探訊,六宮都太監如何特意出來向仆輩‘道喜’,恐不可通。當是訛改。”譯林本妄刪。
106、第一百九十二頁“智能私游進城”,引甲側“好筆仗”。
按:甲戌本此批實作“好筆伏”,《會真》引批亦作“好筆伏”,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同。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引作“好筆仗”,實校而不出校。鄭慶山《紅樓夢脂評輯?!芬鳌昂霉P伏”,?!胺弊鳌罢獭?。鄧遂夫《甲戌校本》引作“好筆伏”,校“伏”作“法”。按當作“筆仗”,校而不出校,周本累累如是。
107、第一百九十三頁“口角又?”,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今‘笨’字,當是原本?!弊g林本妄刪。
108、第一百九十四頁“擺酒請客的廢事”。
按:廢當簡化作廢。
109、第一百九十六頁“只是訕笑吃酒”。
按:訕笑,《會真》、人民本均作“赸笑”。人民本作為簡體本已從“赸”,譯林本可不立異。
110、第一百九十七頁“竟準了不成”。周按:“竟凖了,是原文?!?br>按:正文作準,周按作凖,下文又作準,自亂體例。凖、準簡化均作準。又,《會真》周按下有“因古無問句符號,恐不明白,方又后筆加不成二字”,既知無“不成”為原文,定文為何不從?譯林本存其半,徒增誤會。
111、第一百九十七頁“朕躬禁錮”。
按:錮當簡化作錮。
112、第一百九十九頁“坐纛旗兒”。
按:《會真》、人民本作“旂”。人民本從旂,譯林本可不立異。
113、第二百頁“聽果了話”。
按:《會真》作“聽獃了話”,譯林本形訛。
114、第二百三頁“蕭然長逝了”,周按:“己卯本、庚辰本截止于此?!?br>按:《會真》周按作“己、庚止是”。下句“下回分解”下又按“甲、蒙、戚止是”,是其意在注明各本正文長度。譯林本意在普及,不必多留此類痕跡。后按既刪,前按亦不必存。再,據 《會真》回末周按,此回末段以舒序本為底本,則譯林本所留此按易生誤解,當刪去。
115、第十七回第二百六頁蒙側“現成筍〔榫〕楔”。
按:筍在“榫頭”義上通“榫”,可不必校。若謂異體字當整理,則徑改不出??梢??!稌妗凡恍#崞讲嬕嗖恍?。陳慶浩輯、鄭慶山輯則出校,亦不必。
116、第二百七頁“羊腸小道”。
按:徑、逕通。前文作逕,此作徑,自亂體例。統一作徑可也。
117、第二百十頁“猩猩氈簾二百掛,金絲藤紅漆竹簾二百掛”,無周按。
按:或本中間尚有“湘妃竹簾二百掛”一句,《會真》周按云:“湘妃竹乃名貴之品,即使作簾,亦無多至二百掛之理。故以無此句之‘蒙戚己庚’四本為是?!北嫖錾踉?。他本有從或本者,則此按不當刪。
118、第二百十一頁“才都相稱”,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稱,都去聲,南音同趁?!辈划攧h。
119、第二百十二頁“看去覺得無味,似非大觀”,無周按。
按:夢稿本作“看去覺得無味”,其余各本作“似非大觀”?!稌妗分馨矗骸按颂幹T本情況不同,各缺一句,今酌兼取,使文義更為美備?!笔谴伺e出周氏新意,周按不當刪。
120、第二百十七頁“乃在前道引”。
按:《會真》作導,簡化當作“導”。此字譯林本屢誤。
121、第十八回第二百二十頁引蒙戚雙“怒之極,正是情之極”。
按:此批蒙戚實作“怨之極”,己庚作“怒之極”?!稌妗贩咒洸徽`。譯林本來源標注錯誤,校改不加說明,大非。
122、第二百二十一頁引庚眉“樹〔櫥〕處引十二釵,總未的確”。無周按。
按:此批歷來癥結,亦不必詳述。然?!皹洹睘椤皺弧保圆豢赏ǎ胁患啊稌妗沸椤扒啊?。如堅持此校,當加周按辯證為宜。斯人已逝,奈何!
123、第二百二十二頁“轉眼元宵在邇”。無周按。
按:“轉眼”,《會真》、人民本均作“目展眼”。“目展”字字書無載,或出芹筆、抄手自造。周本素存“原筆”,且人民本已存之在先,譯林本可不立異。然當稍作說明為是。
124、第二百二十六頁“勤慎恭肅以侍上殿”,無周按。
按:周從蒙、戚、己、庚。然他本罕從。《會真》周按云:“上殿,諸要本一致,非同偶誤,疑是殿下之變換引文,實指乾隆帝。此時尚是太子,即前文‘老爺又往東宮去了’之呼應。又一解,或‘殿’省寫作‘’,形與‘庶’近,致混?!贬審摹吧系睢鄙踉?,不當刪。
126、第二百二十八頁引己雙“寶代〔黛〕二人”。
按:《會真》不校。己、庚二本“黛玉”之“黛”多作“代”,可依借代字之例徑改,不必出校。
127、第二百二十八頁“神仙何意下瑤臺。名園一自邀游幸”,無周按。
按:二句各本多歧。《會真》周按云:“神仙何意下瑤臺,‘意’字草書末點折回連下,即成‘十’字形,致訛為‘章’?!我狻?,猶言‘未料’,表望外之喜也。‘章’字文意音律皆不可通,故妄削‘立’成‘早’,音雖是而意仍不諧。于是又改為‘幸’,然‘幸’字與下句‘游幸’犯復,乃又妄改‘游賞’。至于‘遨游后’尚不在論下。如此層層訛謬,遂相沿于俗世流傳本中。而芹筆久湮,大抵類此?!鞭q證甚詳,不當刪。
128、第二百三十頁引庚眉“代〔黛〕卿自何處學得”。
按:代字作借代字徑改即可,不必出校。
129、第二百三十頁“穿簾礙??香”。
按:《會真》人民本均作“鼎香”。譯林本可不必立異。
130、第十九回第二百三十六頁引蒙側“天生一叚癡情”。
按:《會真》作“一段”,譯林本可不必立異。
131、第二百三十七頁“轉眼已到門前”。
按:《會真》、人民本作“目展眼”,譯林本不必立異。
132、第二百三十七頁“正吃果茶”。
133、第二百三十八頁“另擺果桌”“果子也不用擺”“擺上一桌果品來”。
134、第二百三十九頁“抓些果子與茗煙”。
按:果(菓),《會真》通作“菓”,人民本通作“果”。唯譯林本時作“果”,時作“菓”,自亂體例。
135、第二百三十九頁引庚眉“襲卿有意微露峰〔鋒〕芒軒中隱事也”。
按:此校不可通。俞、陳、朱、鄭四家均校作“絳蕓”,是。《會真》不校。
136、第二百四十一頁“實在好的,就該給你家作奴才嗎?”
按:此上數句各本歧出,周拼合蒙府、列藏成文?!稌妗分馨矗骸皩氂裾f,‘我因為他實在好得很’,故襲人硬語相激,‘戚’少了一個‘就’字,語氣全非。他本皆后筆掩飾,不知說些甚么。批中所示‘連補奴才二字’,實出三次,兩個為‘蒙、戚’所刪,諸本幸存。一個為諸本所刪,‘蒙、戚’幸存?!鞭q證甚詳。譯林本僅存其前半,欠妥。
137、第二百四十四頁“性格非?!?。無周按。
按:周從列藏、夢稿本。他本罕從?!稌妗分馨矗骸啊愿穹浅!?,是原筆,若本作異常,斷無反改作‘非?!??!辈划攧h。
138、第二百四十五頁周按“見這話有文章,‘見’是意度而悟知之意,不必居俗文視‘話’字即須用‘聽’,蓋‘文章’方是主眼。”
按:此按可刪。
139、第二百四十五頁周按“此前批中脂硯齋三字消滅之又一痕跡”。
按:按之上下文,周按不可解。檢《會真》,上引己雙“脂硯齋所謂”,蒙戚作“此評者所謂”,周按蓋為此而發。此按可刪。
140、第二百四十七頁引庚眉“花解語一段”。
按:《會真》作“一叚”。凡《會真》作“叚”,則譯林本作“段”。《會真》作“段”,則譯林本作“叚”,幾無例外。刻意立異,亦可怪。
141、第二百四十八頁周按“黛玉一語不曾同意寶玉同臥,所謂沒有枕頭,既是拒之之語?!?br>按:周從蒙戚。而他本罕從?!稌妗分馨聪律杏小霸瓱o‘你就歪著’一句,后人增之,又改黛玉之言為寶玉之語,‘外頭不是枕頭’,要他外頭去‘歪著’也?!笔鲆饧氨嫒∶善葜馍踉?。刪節不當。
142、第二百四十八頁周按“□□□冷,當是原稿真相。此時元宵剛過,北地春寒正烈?!?br>按:《會真》周按下有“但冬寒十月更不相合,故疑此四字亦僅配筆后來補湊,皆不足據,仍從古鈔原貌為近真”,是此按“此時”以下在辯證異文。今不錄異文,此句可刪?;驈娜嗣癖?,仍用全按為是。
143、第二百四十九頁“景致古蹟”。
按:簡化當作“古跡”,人民本即然。
144、第二十回第二百五十三頁引庚側“若知好事多魔,方會昨〔作〕者之意”。
按:此批蒙側與庚側基本相通,唯蒙側不誤“昨”字。人民本定脂評來源完全沒有標準,既然如此,直接取蒙側即可,又何必多此一舉?
145、第廿一回第二百六十三頁周按“都丟開手,謂黛湘二人”。
按:此按意義顯豁,然累贅。看書至此,誰不知謂黛湘?檢《會真》周按,下有“卻字不可通,行草致訛,前后例多,不備注”,是此按僅在辨析或本異文“卻丟開手”之非?;虮局嚕煌芍滩淮妫稌妗反税匆咽菬o謂。人民本直接刪去即可,又何必留此不倫不類之文字?
146、第二百六十七頁“兩個小丫頭地下站著”。
按:《會真》作“阽”,人民本不必立異。
147、第二百六十九頁“寶玉一日夜”,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一旦夜’當是原稿作‘一日一夜’四字而中‘日’‘一’二字位近,遂致誤連,其理甚顯?!笔侵芩於ㄗ鳌耙蝗找埂保砸浴耙蝗找灰埂睘樵?。此按不當刪。
148、第二百七十頁“請大夫來診過脈”“輪流斟酌胗脈”。
按:《會真》人民本作“胗過脈”。譯林本不必立異。
149、第二百七十一頁“贓了身子”。
按:《會真》作“贓”。
150、第二百七十一頁引庚眉“只有此一叚丑極太露之文”。
151、第二百七十二頁引庚眉“此叚系書中情之瑕疵”。
按:《會真》作“段”。譯林本此字每與《會真》刻意立異,不知何故。
152、第二百七十三頁引蒙戚雙“讀之無不聰明得失”。
按:蒙戚雙實作“不無”,庚雙方作“無不”?!稌妗反伺愿秊橹?,附注蒙戚作“不無”。譯林本妄加刪節。
153、第二百七十三頁“瞅他不防”“塞于靴掖內”。
按:《會真》人民本作“矁”“?”。譯林本不必立異。
154、第二十二回第二百七十七頁“你和我聽”
按:聽字衍?!稌妗窡o聽字,是。
155、第二百七十九頁引庚雙“趣語”。
按:蒙戚雙作“趣語”,庚雙作“趣極”?!稌妗穼懙暮苊鞔_。譯林本妄加刪節。
156、第二百七十九頁引庚雙“一叚醋意可知”。
按:《會真》作段。庚雙作叚,蒙戚雙作段。
157、第二百八十一頁引庚雙“代〔黛〕玉一生是聰明所誤”。
按:《會真》不校。借代字徑改可也。
158、第二百八十二頁“是無不證”,無周按。
按:周從列藏?!稌妗分馨丛疲骸啊弧植輰懶斡灋椤小帧!辈划攧h。
159、第二百八十六頁引庚雙“的(是)賈老之謎”。
按:按譯林本體例,()為補字?!稌妗芬酂o“是”字。然檢庚本此批本有“是”字,是《會真》奪漏。譯林本妄改。
160、第二百八十七頁元春詩謎以下,均引庚、蒙、戚雙并蘇雙。
按:《會真》錄各本批語,乃資料匯編體例當然,不得不繁。譯林本作為普及本,不必條列。且蘇雙意已在庚、蒙、戚中,何必重出?
蓉又按:庚、蒙、戚批實無本質差異。乃三條批語分注庚、蒙戚、戚,意義何在?徒亂心目耳。
161、第二百八十七頁“暫記寶釵詩謎”云云作正文。
按:此畸笏批中語,故云“暫記”。豈正文有作“暫記”者乎?譯林本之謬,令人發指。
162、第廿三回第二百九十一頁“繡鳳一把推開金釧”,無周按。
按:周從鄭藏。《會真》周按:“彩云與賈環有情,素不理睬寶玉。‘鄭’推開金釧者為繡鳳最是。”不當刪。
163、第二百九十三頁“賈迎春住了紫菱洲”。下文周按未作解釋。
按:譯林本周按有刪節改寫?!稌妗分馨丛疲骸坝较司犹幟Q,前后文不符,論者每有疑詞,實則皆沁芳溪畔近水處相連之軒館,皆相通連,或一處而多名。唯綴錦樓確有未合,今蓋從蒙?!碑攺痛税磁f貌。
164、第二百九十六頁“瞪了兩支”。無周按。
按:支,周從蒙府?!稌妗窡o按,蓋各本原文俱在,不會誤解。譯林本當補按語。
165、第二百九十八頁蒙回后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妬婦愚夫以指璉、鳳為賈芹小和尚道士事?!庇兄斫馀狻2恢喂蕜h去。
166、第二十四回第三百一頁“各自回房安置”,無周按。
按:“安置”,列藏本、鄭藏本、夢稿本、舒序本同,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甲辰本作“安歇”。庚辰本作“安值”,點改作“安息”。今校本多從庚點改。《會真》周按云“安置,古小說中常見”,不當刪。
167、第三百三頁周按“本書凡用見字,不同于看見,乃是‘有鑒于某種情勢’之意”
按:多此一舉。
168、第三百三頁“專慣打降吃酒”,無周按。
按:戚本同。其余或作專愛,或作專管?!稌妗分馨矗骸啊畱T’是?!堋锹爩懸粲?,‘愛’又是管行草致誤?!辈划攧h。
169、第三百七頁“為奪車正辦嘴”。
按:《會真》周按云:“辦嘴是原筆?!辈划攧h。
170、第三百七頁“茗煙、鋤藥兩個小廝下象棋”,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焙茗與茗煙歧出,‘蒙、楊、蘇、覺’四本則始終用茗煙,‘庚、戚、舒、鄭、甲’中改焙茗,而‘程’則加字以‘調解’之。按茗煙于第九回原與墨雨對仗,此處數小廝名字又皆上一字動詞,下一字名詞,排比。在此回中又似應從焙茗?!辈划攧h。
171、第三百十頁引蒙戚雙“神情寫淂出”。
按:蒙戚作“得”不作“淂”?!稌妗凡徽`。
172、第三百十頁“你踩了我的鞋”。
按:《會真》人民本并作“跴”,譯林本可不立異。
173、第二十五回第三百十七頁“轉眼過了一日”。引庚雙同。
按:《會真》人民本作“目展眼”,譯林本不必立異。
174、第三百十七頁“趙姨娘命小丫頭捯了茶來與他吃”。
按:各本或作到、或作倒、或作(氵到),無有作捯者?!稌妗啡嗣癖静徽`。捯與倒、到無關。
175、第三百廿一頁引庚眉甲側“代〔黛〕玉念佛”“自代〔黛〕玉看書起”。
按:前批《會真》不校,后批徑作“黛玉”。代、黛俗體借代,徑改可也,不必出校。
176、第三百廿三頁“寶玉淌在牀上”,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不當刪。(實在回后)
177、第三百廿五頁引庚回后“為卋〔世〕之乖覺人為鑒”。
按:俗體字徑改即可。
178、第二十六回第三百廿八頁引甲側“代〔黛〕玉之弱”。
按:借代字徑改可也。
179、第三百廿九頁“咕冬咕冬又跑了”。
按:《會真》人民本作“咕咚咕咚”。譯林本何必立異?
180、第三百三十頁引甲雙“轉眼便是紅稀綠瘦”。
按:《會真》人民本作“目展眼”,譯林本不必立異。
181、第三百三十一頁“早堆著笑立起身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立起身來’,叔見侄來拜見。豈有先施起立之理,此種凡不見于‘楊、蘇’二本文字,大概妄加者。批語‘小叔身叚’四字,亦非脂硯風格?!辈划攧h。
182、第三百三十一頁引庚側“小叔身段”。
按:《會真》段作叚,且有周按為證。
183、第三百三十六頁“我在□□□□會席”,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沈世兄家四字,以蘇空缺為正,他本恐皆妄添。按馮紫英、衛若蘭等,皆于可卿殯時預設,未有突出‘沈世兄’之理?!辈划攧h。
184、第三百三十六頁“多咱晚”,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多咱晚,原筆”。不當刪。
185、第二十七回第三百四十二頁“出色的蝴蝶”,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玉色乃出色訛字,玉焉有定色,回目亦有‘彩蝶’之語,可以參看?!辈划攧h。
186、第三百四十二頁“忽起忽落”,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來來往往’,俗筆后添?!辈划攧h。
187、第三百四十五頁,矌字。
按:《會真》本頁均作曠。
188、第三百四十七頁“也得見識見識”,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學得是‘眉眼高低、出入上下’,下邊‘天下的事也得見識見識’是另一回事,大小是不懂妄改?!辈划攧h。
189、第三百五十一頁“未卜奴身何日亡”,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葬,去聲、平聲二音,在此正用平聲,與下句‘亡’葉韻,不曉者竟妄改‘亡’為‘喪’以就去聲,遂致下句為敗筆,近失雪芹本真?!辈划攧h。
190、第三百五十一頁兩引甲、庚批。
按:存其一可也。
191、第二十八回第三百五十四頁“寶玉痛哭了一回”,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痛哭’是原筆真語。‘悲慟’已連上回兩見,文忌復字,復則索然無味?!辈划攧h。
192、第三百五十五頁“弄得有冤沒處訴”,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弄的我’,‘我’字后筆所加,前文數句皆明出‘我’字,豈可如此死板?!辈划攧h。
193、第三百五十六頁周按“此批是證上文重言教訓者是”。
按:全按可刪。
194、第三百五十六頁引甲側“寶玉因代〔黛〕玉事完”。
按:借代字徑改即可。
195、第三百五十七頁“人形帶葉葠三百六十兩”。
按:《會真》特從甲戌本作“人形帶葉葠”,而別本皆作“參”。既如此,當保留此字。人民本譯林本皆作“參”,欠妥。
196、第三百六十一頁“拿住了三曹對案我也無回話”,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小曲末句往往疊一遍,‘蘇’是,并非悞復。他本不解而刪剩一句也。”不當刪。
197、第三百六十二頁引甲側“?關妙”。
按:甲戌本作“?関妙”。譯林本無原則至于斯。
198、第三百六十三頁“嫁了個大烏龜”,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嫁了個大烏龜,口語不文,模擬薛蟠聲口甚合。改為七字句,文人氣矣。是后摹甚明。”
199、第三百六十三頁“眾人說道該死該死”,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眾人說道’,是最早筆。‘回頭’是潤色,‘扭著臉’是后筆所改。”不當刪。
200、第三百六十三頁“兩個蒼蠅嗡嗡”,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螥蠅是原筆。”又按:“哼哼、嗡嗡,皆二字,故有‘哼哼韻’之戲稱。重三字是后筆所改。”不當刪。
201、第三百六十四頁“活神仙離九霄”,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離云霄,連三平聲,不合曲律。九霄是?!?br>202、第三百六十四頁“茜香國女國王之物”,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女王豈能以汗巾子(系褲之物)進貢乎?顯是妄加?!辈划攧h。
203、第三百六十五頁引甲側“紅綠牽巾是這樣用法”。
按:甲側下尚有“一笑”二字?!稌妗芬嘤小Wg林本疏之。
204、第二十九回第三百六十九頁“帶了他們姊妹去矌”“有要矌去的”,無周按。
按:《會真》作(辶廣),周按云:“(辶廣),依‘楊’存此原筆,又作矌、曠,當時隨俗書寫,并無規范。”按語不當刪,改動亦無據。
205、第三百七十頁“奶子抱著大姐兒帶著丫頭們另是一車”,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據第四十一、四十二回,只大姐兒一人,起名巧哥兒系一人,此處又分為二人,顯系矛盾。今姑從‘戚’改之文?!辈划攧h。
206、第三百七十頁“(扌尸曾)了我的花兒”,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扌尸曾)存此原筆?!辈划攧h。
207、第三百七十二頁“把你這胡子還捋了呢”。
按:《會真》作撏。
208、第三百七十五頁“拿眼睛飄人”。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飄,是原筆。摽、瞟為后改?!辈划攧h。
209、第三百七十七頁“你同妹妹辦嘴”,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辦嘴,是原筆。”
210、第三十回第三百八十二頁“咱們又辦了嘴似的”,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辦嘴是原筆,拌乃后改?!?br>211、第三百八十四頁“搭訕笑道”“又同別人搭訕去了”。
按:《會真》譯林本作“搭赸”,譯林本不當立異。
212、第三百八十四頁“小丫頭靚兒”,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靚兒是。以靛取名,無此理義?!辈划攧h。
213、第三百八十五頁“往西去,過了穿堂”,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往西去,應讀斷,‘走’字甚謬。”
214、第三百八十五頁“奴才再也不敢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奴才,唯‘楊’獨存當時旗家實際用語,他本諱之?!辈划攧h。
215、第三百八十六頁“數一數,十八筆”,無周按。第三百八十七頁“薔”。
按:《會真》周按云:“薔(下半作囬)字十八筆,薔字十七筆。”不當刪。字形采簡化字形一不當?!稌妗啡嗣癖静⒆魉N(下半作囬),譯林本不當立異。
216、第三百八十八頁“一擡頭見是襲人”,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哭了,二字甚謬,明是妄增。襲人始終未落淚?!辈划攧h。
217、第三十一回第三百九十一頁“你出去矌矌”。
按:《會真》人民本作“曠曠”。
218、第三百九十六頁“林黛玉聽了道”,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冷笑’等形容系后添之筆。原文大抵簡凈得神方為高手?!辈划攧h。
219、第三百九十六頁“同你姐妹們去矌矌”。
按:《會真》作“曠曠”。
220、第三百九十七頁“這就糊涂死我了”,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本句依‘蘇’增‘就’字。”不當刪。
221、第三十二回第四百八頁“到各處去玩玩曠曠”。
按:《會真》作“曠曠”。
222、第三十三回第四百十頁開頭。
按:第三十二回末及本回開頭,夢稿、列藏與諸本異。周本不加說明,欠妥。
223、第四百十一頁“你是何等草芥”,周按:“草芥,言卑微之人。”
按:《會真》周按后有“草莽,為妄改”一句,是此按在證甲辰、程甲之非。全按可刪。
224、第四百十二頁“不知往那里曠去了”。
按:《會真》作“矌”。
225、第三十四回第四百十八頁“早聽人一句話”,周按:“前襲后釵皆用‘一句話’。”
按:《會真》周按又有“‘一句’‘一句勸’皆非”一句,蓋因上文夢稿、列藏作“一句勸”,此句甲辰本作“一句”而發。全按可刪。
226、第四百二十頁“寶玉默默的淌在牀上”,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淌是原筆,躺字后出?!辈划攧h。
227、第四百二十頁引蒙側“有這樣一叚語〔話〕”。
按:《會真》作“一段”。
228、第四百二十一頁“你瞧瞧我的眼睛”。
按:《會真》作“眼精”。
229、第四百二十二頁“把這個拿兩瓶子去”。周按:“拿兩瓶子,可證上文所送者是‘幾’瓶子為是?!?br>按:此按可刪。
230、第四百二十二頁“兩個小玻璃瓶都有一二寸大小”,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一二寸’是,‘三’乃訛字,下文云‘極小’可證?!辈划攧h。
231、第四百二十三頁“說了半截,忙又咽住”。
按:《會真》人民本作“嚈”,譯林本可不立異。
232、第四百二十四頁“心懷感愛襲人不盡,忙說道”,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王夫人此時豈有‘笑道’之理。”不當刪。
233、第四百二十五頁“只見春纖正在欄桿上晾手帕子作什么呢”。周按:“春纖是瀟湘館之侍女,雪雁、春纖,廿九回有明文?!?br>按:《會真》此句有兩按。一曰:“春纖是瀟湘館之侍女,改春雁(怡紅院人)者非。雪雁、春纖,廿九回有明文?!贝税茨吮娈愇模鋵嶏@而易見,所辨者蓋不必辨。可刪。又云:“晾手帕子作什么呢,口語,猶言正在晾手帕等等之事?!辈划攧h。
234、第四百二十六頁“不識香痕漬有無”,無周按。
按:《會真》周按云:“‘漬有無’是原文,‘漬也無’是后筆妄改?!辈划攧h。
235、第四百二十七頁“又見寶釵勸他不要曠去”。
按:《會真》作矌。
236、第四百二十七頁“他母親又說他拉舌”。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犯舌’恐是后筆妄改?!辈划攧h。
237、第四百二十八頁“你不用說我鬧”。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說我鬧’是,‘說’改‘和’者非?!?br>238、第三十五回第四百三十一頁“另掛在月洞窗外的檐上”,周按:“掛鳥只須表明地位,此種細處最宜詳審。”
蓉按:周按有刪節,致意不可解。當從《會真》周按。
239、第四百三十五頁“你站了這半日可乏了?”
按:《會真》作阽。
240、第四百三十七頁“我只管耽誤時候”,第四百三十八頁“所以耽誤到如今”。
蓉按:《會真》作躭悞。
241、第四百三十八頁“寶玉自己燙了手到不覺得”“燙了那里了”“你自己燙了”“他自己燙了手”。
蓉按:《會真》均作蕩。
242、第四百三十九頁“鶯兒一面接線”,周按:“接線,謂鶯兒結果襲人等拿來的線。”
蓉按:周按甚無謂。檢《會真》,知為辨或本作“理線”而發。當刪。
243、第四百四十頁“一面向他手里去瞧”。無周按。
蓉按:周從列藏、夢稿、舒序本。其余各本前有“一面說”?!稌妗分馨矗骸啊畻睢⒘?、舒’無此三字,今不依此?!弊g林本妄校。
244、第四百四十頁“還不叫人過去磕頭”,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叫人過去磕頭,‘人’即代詞,必改‘我’笨甚,全失原來口吻?!辈划攧h。
245、第四百四十頁“叫哥兒明兒過來散散心”,周按:“丫嬛等傳話,皆依長輩原語。”
蓉按:周按不知所云。《會真》周按有“故‘叫哥兒明兒過來’為是”,不當刪。
246、第三十六回第四百四十二頁周按:“回目中‘驚夢’,梨香院應皆原筆。”
蓉按:《會真》作“梨花院”,譯林本誤。
247、第四百四十三頁“也都不向他說這些正緊話了”。
蓉按:《會真》原有周按,譯林本刪去,另增新按,大謬。
248、第四百四十四頁“明兒挑一個好丫頭送去老太太使”。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補襲人’乃后筆?!辈划攧h。
249、第四百四十五頁“再等過個二三年再說”。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過個二三年’之‘個’,乃俗??谡Z中常見。”不當刪。
250、第四百四十五頁“是什么阿物兒”。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阿物兒,如‘阿哥’之‘阿’,皆本入聲,北語轉為去聲,‘蘇’正輯此音小變如‘傲’也?!辈划攧h。
251、第四百四十六頁“一柄白犀拂塵”,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白犀塵,塵乃‘塵尾’之省文,但二獸名相連欠佳,故以‘拂塵’為勝,后文有‘蠅拂子’可參看?!辈划攧h。
252、第四百四十六頁“還有蒼蠅蚊子”。
蓉按:《會真》作“螥蠅”。
253、第四百四十六頁“白綾兜兜”。
蓉按:定文作“兜兜”,譯林本周按卻云“兜肚”,《會真》周按又云“不讀‘肚’”。體例之亂,一至于斯!
254、第四百四十八頁引蒙側“此一叚議論文武之死”。
蓉按:《會真》作一段。
255、第四百四十九頁“會銜旗串戲臺么”。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此句文字,以‘楊’為是。只其‘公’字乃‘會’字之訛,今參取‘蘇’改正之。”不當刪。
256、第三十七回第四百五十四頁“妹雖不才”“宴集詩人”。“醉飛銀盞”下無周按。
蓉按:《會真》作“娣”“燕”。周按云:“吟盞與上文吟字復,以銀盞為是。”
257、第四百五十五頁引己雙“看他寫代〔黛〕玉”。
蓉按:《會真》作“代玉”,不校。借代字徑改可也。
258、第四百五十七頁“就如此”。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就如此,猶言就是這樣,‘既’乃妄改?!?br>259、第四百五十九頁重引己雙、蒙戚雙。
蓉按:批意無別,存其一可也。
260、第四百五十九頁引己雙“妙在終不忘代〔黛〕玉”“一心掛著代〔黛〕玉”。
蓉按:《會真》不校。借代字徑改可也。
261、第四百六十一頁“小侯爺家”,周按:“小史侯爺家,指湘云之叔保齡侯史鼐家?!?br>蓉按:自亂體例。
262、第四百六十二頁“那瓶也該空了,收來吧。”周按:“空了,即閑了?!?br>蓉按:《會真》不斷。推周按之意,“空了”即“得空”之意,不當斷。
263、第四百六十四頁“自是孀娥偏耐冷”,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耐冷,似勝于‘愛冷’?!辈划攧h。
264、第四百六十五頁“人為題秋易斷魂”。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題秋為是,悲秋則俗矣?!?br>265、第三十八回第四百七十四頁周按:“請看前矮薆舫一批已然明白說破,脂硯其人即湘云之原型也。”
蓉按:各本實作矮?舫。
266、第四百七十四頁“蓼紅蘆白斷腸時”,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蘆白為佳,作葦白則紅字孤平,音律欠考究矣?!辈划攧h。
267、第四百七十七頁“食螯”。無周按。
蓉按:《會真》周按云:“‘蒙、戚’二本另行低二格書此詩題,他本均無此二字。”不當刪。
268、第四百七十七頁引己雙“看他這一說”,蒙戚雙“可有這一說”。
蓉按:存其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