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是什么?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提出要發展“家庭農場”,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要解決職業農民的問題。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人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家庭農場2013年至2015年發展境況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2014年農業領域最火爆的就是家庭農場,可家庭農場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各地認證標準不統一,針對家庭農場的扶持政策也不完善。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鼓勵發展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將家庭農場發展推向了高峰。因此2015年,家庭農場發展形勢利好。
家庭農場發展形勢利好主要因素
1土地改革進一步“促進家庭式流轉
2015年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土改力度,并大力推動農墾土地改革,并繼續鼓勵“適度規模的家庭經營”,而在補貼資金的力度上也更加放大!因此家庭農場將迎來不管是在規模、數量還是收益上的蓬勃發展。
2規模農業為家庭農場帶來生機
2015中央一號文件還明確提出:“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在耕地面積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糧食實現連增呢?這就為規模農業帶來了商機。規模農業既降低了人力勞動成本,又依靠機械化保證了勞動生產效率,從而保證了產量。而家庭農場則是規模農業最好的生產經營主體。
3巨額補貼更加向家庭農場傾斜
規模農業生產將會得到更多扶持和補貼,2014年國家糧農補貼資金高達1700億,同比2013年增長了30.7%,如果按照同比增長的話,在2015年國家糧農補貼資金將超過2200億,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將成為獲得巨額補貼紅利的主體。
以上三個因素可以看出,2014年,家庭農場已掀起發展熱潮,而在2015年一號文件中,更加明確了規模農業的主導地位,這就為家庭農場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會。2015年,家庭農場或將成為農業獲利的第一群體!
看國外家庭農場知中國家庭農場發展方向
在形勢利好的大環境下,家庭農場這種農田集約化經營的模式目前已在中國遍地開花,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中國式的家庭農場尚在摸索階段,在充分借鑒國內外經臉的甚礎上,探索適合廣大農村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使更多欠發達地區農業生產走上規摸經營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道路,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外家庭農場之比較(圖):
從表中我們可以總結一下:
(一)以美國為代表的大中型家庭農場發展特點
1.土地所有權的私有化
2.經營規模化和組織方式多樣化
3.生產經營的專業化
(二)以法國為代表的中型家庭農場的發展特點
1.土地的集中與分散
2.農場數量的減少與規模的擴大
3.農場專業化程度很高
(三)以日本為代表的小型家庭農場的發展特點
1.農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結合
2.土地轉讓和相對集中
3.農業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
借鑒國外經驗,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
一、全面理解現代家庭農場內涵
家庭農場作為農村一種新型的經營組織,是我國農村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產物。縱觀美、法、日三國家庭農場的發展史,其內涵主要從四個方面來理解:一是農場主的綜合素質較高,他們都是懂管理、善經營,思想意識超前,熟悉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稅收政策,了解市場動向的農業生產能手;二是農場生產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較高;三是農畜產品高質高效,符合法定標準,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四是相對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
二、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建設
家庭農場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是地權的界定清晰。如日本的家庭農場和我國現在的家庭承包制非常相似,主要是在土地使用權上進行改革,放開、盤活土地經營權,調動家庭農場的生產積極性。因此,我國要盡快改變土地承包期短、土地不固定、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現狀,建立土地流轉制度,讓土地活起來,使農地相對集中,擴大經營規模。同時要賦予家庭農場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使家庭農場成為名符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三、加快原始積累增強市場競爭力
我國部分家庭農場走過了原始積累階段,具備了自我投入、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能力,但是大多數家庭農場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在生產投入上明顯不足,加快原始積累非常重要。主要依靠:一是科技技術;二是政府政策支持。
四、建立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應大力發展適合家庭農場發展需要的生產資料如良種、化肥、農藥、農機具等,向農場主提供各種先進的技術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產前服務體系;產中與產后服務在我國還很落后,如運輸、儲藏、加工等服務業的發展都是我國努力的方向。
五、培育公平競爭的農村市場
完善的市場對家庭農場起著龍頭作用,不僅可減少家庭農場進入市場的風險,而且能使家庭農場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對未來的市場變化可進行科學的預測。我們要縮短這個過程就必須從制度建設開始,如農產品的銷售規程,既有利于維護農產品市場秩序,保證農業生產者之間的公平競爭,又確保農產品質量,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六、培育現代化的農場主
農場主不是一般的農民能夠勝任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以及熟悉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國外農場主的學歷一般為大學水平,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而我國現在許多地方農業農村發展都面臨著“農無傳人”的威脅,素質較好的農村勞動力紛紛轉向農村非農產業或城市就業,農業經營者的素質普遍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事業,以提高家庭農場主及成員的文化素質、技術素質和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和經營管理水平,造就一大批現代家庭農場主和農民企業家。
2016年家庭農場發展趨勢,搶占農業政策先機
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要應對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亟需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家庭農場作為新生事物,還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要鼓勵發展、支持發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規范。加強對家庭農場政策扶持,在注冊管理、土地流轉、金融信貸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措施,推動家庭農場的發展,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