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明明現正在讀小學五年級。2012年,這個孩子被診斷患有輕度智力障礙和混合型多動癥。
在其他家長看來,他的兒子明明就是那種典型的“熊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欺負別的同學。5年來,孩子的父親沒少被“請家長”,也沒少遭其他家長的數落。
一年級時,明明把一個同學推倒,導致對方頭受傷,他父親付了3000余元醫藥費,同學出院后就轉學了;明明還曾把一個同學的手臂抓出紅印,第二天,他父親趕到學校向被抓傷的同學道歉……某段時間,孩子父親一聽到電話響,頭皮就發麻——可能又是其他家長找上門來了。
孩子家長就像一個修補匠,往返學校間,縫縫補補明明闖出的漏洞。久而久之,他也疲乏了,對家長的投訴也找不到更多回應,家長們覺得他像一個“悶葫蘆”。
更讓家長們擔心的是,隨著身體的發育,強強會有親女生等過分動作——這成為家長們寫聯名信的導火索。
“你這個娃娃,如果有病就先去看病,好了再來讀書……”
“他這樣影響其他人的學習,也太自私了吧……”
反方
不能被勸退,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應該被勸退,不能因為一個孩子影響別的孩子學習!
反方
看著這個新聞我只覺得可笑,那些聯名的家長根本不懂為人父母,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資格,多動癥也不是什么危害大不可治愈的疾病!退學,呵他們說的輕巧要是自己的孩子被一群大人為難,做何感想。
*你持哪方態度?可評論*
事實擺在那里,熊孩子天天打人,推別的小朋友導致摔破頭,欺負同學,這又會對別的小朋友從小造成多少心理創傷?平心而論,如果摔破頭的是你孩子,你又會做什么呢?打熊孩子一頓?還有人,說父母不該從小就幫孩子劈荊斬棘的,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適應!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孩子沒有處理這些事能力的時候,就需要站出來,既然這件事學校都處理不了,家長再不幫,只會讓小學的孩子完全無助吧?結果是什么?被熊孩子打了回家不敢說?
“這不是孩子的錯。作為父親,我不能放棄他。”孩子父親堅持要拯救“熊孩子”兒子。
他不同意孩子退學,寧愿半工半陪讀換取其他家長的妥協,“我是他爸爸,我有責任做這些事”。
如果你是這孩子的家長,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家孩子和這孩子在一起上課,你怎么做?
*為方便言論,智慧山開啟了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