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年級后,兒子有了英語課。
這小子平時毛手毛腳,對那些鉤子筷子一樣的英文字母天生不感冒,學了幾個星期了,連26個字母都還念不清白,老和漢語拼音搞混,急得我直跳腳。
我呢,語文、數學還馬馬虎虎,可以湊合輔導一下,可這“陰溝里洗”(英語)早就還給老師了,哪里還記得?
所以盡管我們條件并不太好,但想來想去,祖國的花朵重要啊,還是咬著牙,決定給兒子找個英語家教試試。
那個星期六,我和兒子來到一個家教的集散地:
學工的、學文的;男的、女的;胖的、瘦的……各類家教,應有盡有。
這本當是件好事情,人越多我挑選的余地就越大嘛,只是我這人,天生沒主見,一下子好像來到了最頭疼的集貿市場,貨越多,眼越花,轉來轉去就是不曉得選哪個好。
考慮到兒子性子急,學習馬虎,我想還是請個女家教吧,以柔克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想想我讀書的時候,我們班上女生的英語普遍比男生學得好,找個女生教英語,心里總覺得靠得住些。
大目標已圈定,我心里稍微穩了點神。
最先問的是一個師范大學的女生,英語專業,只可惜是大一新生,自己連大學生活都還沒完全適應,哪有蠻多精力輔導別人的孩子?只好作罷。
接著,又來到一個就讀于重點綜合大學的女生跟前,這丫頭雖然學的是中文,但英語也不錯,已拿到大學英語六級證書。可是仔細交談后才發現,她已經帶了幾個孩子的家教,時間上錯不開……
就這樣,一個個地問,又一個個地否定,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晃過去了。
回家后,老婆大人問情況,我趕忙大吐苦水:“別提了,如今真是辦啥事都難啊!街上的家教站成隊,可就是還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
我還沒有說完,一直站在旁邊一聲不吭的兒子卻陡然發話道:“老爸,你那是在誠心給我找家教嗎?那么多的哥哥你連看都不看一眼,專找那些臭美的姐姐問這問那……”
(已載9月16日《德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