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五點多,56歲的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德州市楹聯藝術家協會理事劉榮義,都會拋開一切雜務,鋪開宣紙,在筆墨的世界中盡情徜徉,仿佛書法以外的整個世界都與他無關。直到八點以后,他才開始在董子文化街那家掛著“書法培訓”牌匾的店鋪中接待學生。
劉榮義與書法結緣已有接近半個世紀了。“我父親很喜歡書法,當我七八歲也表現出對書法的興趣時,父親就在村里請了老師教我,從此我就癡迷上了書法。”他回憶說。高中畢業后,劉榮義又到濟南學了兩年書法函授。此后為了謀生,他做過很多工作,不管做什么,對書法的熱愛始終如一。
2013年2月,應朋友之邀,劉榮義從濰坊壽光老家來到德州董子文化街。“剛來的時候,我一邊研習書法,一邊制作觀賞石的底座——我做觀賞石底座也有十幾年了。從今年開始,我不再做底座,專心研習書法,并帶了一些學生。”
11月21日上午,記者去拜訪劉榮義時,他正在指導兩個學生練字。其中,65歲的周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本來不認識他,只是在董子文化街看到了劉榮義的書法作品,覺得很漂亮,就來跟著學。“平時旅游的時候,我看到很多碑刻牌匾等上面的書法,很喜歡,但一直沒時間學。退休了,我到董子文化街來轉轉,看到劉老師的字就不愿意走了。”他笑著說,“劉老師教學認真負責,從一點一橫、一撇一捺教起。看老師寫得好,教得也好,我就在這里學上癮了。”另一位學生是位35歲的全職媽媽。“我姓王。我看到一位朋友能寫出漂亮的書法作品,很羨慕,就從她口中打聽到了劉老師。本來是想讓孩子過來學,但孩子業余時間學的東西太多,時間不允許,我有時間,我就來學了。”她說。
劉榮義表示,對他來說,練書法是一種樂趣,喜歡上它很容易上癮。幫別人慢慢學著寫出漂亮的毛筆字來,更能讓他滿是成就感和自豪感。現在,劉榮義已有二十幾個學生,他希望能多教出幾個好學生,把“國粹”弘揚光大,把“書法癮”傳給更多的人。
(已載11月24日《德州晚報》)
END
■編輯: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