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美國的教育信息化評價概述

美國政府從1996年開始全面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

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從其整個走過的發展軌跡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硬件階段、軟件階段、整合階段,在每個階段推進過程中,其政府決策、資金投入、專業培訓、教學應用等呈現出多元的發展局面。由政府或者研究機構進行的綜合研究和評價項目給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下面部分將從硬件建設、軟件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等幾方面展開分析,需要明確的是這種劃分僅僅是為了從單獨的視角提供較為全面的分析,實際推動中這些方面是綜合推進,相互影響的,綜合起來才能獲得整體信息。

1、已經開展的教育信息化評價
    評價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從一開始就受到極大的重視。2000年,美國聯邦教育部在組織社會各界對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狀況進行評估。

    由美國克萊蒙特大學的Kenneth C. Green教授主持的CCP(CCP:Campus Computing Project)項目是美國教育信息化評價和研究的主要參考之一。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的Kenneth C. Green教授首次提出了“Campus Computing"(校園信息化)的概念,并于同年開始了針對美國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項目:Campus Computing Project(CCP)"。該項調查對羊國大學校園中計算機應用的現狀提供了詳盡的數據,全面反映了美國大學校園信息化的發展過程。該項目目前已經持續了14年,被認為是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最具權威性的研究項目之一。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層次評價體系:LOTI(Loti :Level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客觀、明確的評價,使得教師了解如何對自己的教學應用進行評價的需求變得非常迫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應用層次評價體系就是應這一需求制定的,用以指導教師和決策者對課程整合進行評價。

二、美國教育信息化及教育信息化評價的政策
    1993年,美國政策“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報告的提出,更使得互聯網絡成為信息社會發展的基本技術框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問題,并將之作為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和突破點。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逐漸成為美國,甚至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焦點。

1.基礎教育領域
(1) 基礎教育領域的信息化

    美國從1996年開始全面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2000年6月,已有95%的中小學和72%的教室接通了互聯網;平均每5名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基本完成了基礎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2) 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三階段

    美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80-1997): 硬件建設,目標是每5個學生一臺計算機,截至到2001年,全美實現平均每6個學生一臺計算機;某些地區已經達到1人1臺;

    第二階段 (1995-2001): 網絡建設,目標是100% 學校與互聯網聯接,截至到2001年,96% 學校已經聯接;77% 教室已經聯接到互聯網

    第三階段 (1999-):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目前這一過程還在不斷推進著。

(3) 基礎教育信息化相關政策

    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2000目標:美國教育法》,提出了一系列學校系統內為教育計劃和培訓提供技術及技術指導的全國策略,成立了美國教育技術辦公室,負責向國會提供資料,協調全國教育技術資源和領導計算機輔助下的課程改革。

    1996年美聯邦教育部制定了題為《讓美國的孩子為21世紀做好準備:迎接技術讀寫的挑戰》(Getting America's Students Ready for the 21st Century: Meeting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的教育技術發展計劃,提出了包括教師技術培訓、教育技術應用、教室聯網和課程建設等在內的四年發展目標。

    1997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又提出建立第二代信息網絡,使每個教室都聯網起來,所有學校都能感受到信息時代的力量。包括教育者、研究者、決策者、學生、家長和產業界及其他領域在內的社會各界,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并啟動了“科技掃盲挑戰基金”、“培訓明日教師科技能力”、“計算機輔助特殊教育”、“計算機輔助閱讀和教學”、“明星學”、"21世紀社區學習中心”等多項教育科技項目。分別于1996年和1999年舉行的由政界、產業界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參加的兩次教育高峰會議,也將科技輔教作為其核心內容之一。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并在其目前正在實施的新一輪教育改革過程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到2000年,美國公立中小學學生與聯網計算機的生機比例為7: 1,公立中小學校和教室的聯網率分別達到了98%和77%, 89%的聯網學校淘汰了速度較慢的撥號上網方式,而采用了專線上網及其他諸如ISDN, Cable Modem、無線等高速上網方式,并極大地促進了學校與外界的聯系與溝通。到了1999年,1/3的教師已經具備了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進行教學的能力,絕大部分教師接受了8小時以上的技術培訓,有53%的國立中小學教師至少在小范圍內運用過計算機輔助教學,48%的教師布置過相關作業,并且大部分教師已將計算機網絡作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優先考慮的手段。

    2000年12月,結合新一輪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美國聯邦教育部發布了它的第二個教育技術發展計劃,題為《電子學習:在所有孩子的指尖上構建世界課堂》( e-Learning: 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 the Fingertips of A 11 Children),提出了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和相應的保障措施,又進一步提出了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目標。各相關組織、機構也紛紛進行調查評估,提交報告和建議。

    2001年1月23日,新任美國總統布什發布了題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計劃,明確提出各學校應將技術作為工具以提高學業水平,而且課堂中最新技術應用的目的不應僅僅局限于其本身,進一步明確了新戰略的發展方向。至此,已從總體上形成了以“電子學習:構建世界課堂”為核心的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戰略的體系。

2.高等教育領域的信息化
    表現在高等教育領域,高校信息化問題實際上早在1993年美國政府正式提出NII計劃之前,就已初露端倪。從理論上來說,所謂“高校信息化”,即以信息通訊技術(ICT)作為工具和手段,以數字化校園為技術構建基礎,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于高校的管理、教學、科研和圖書資源等方面,進而促進高校的管理、教學及科研的水平和效率,最終達到培養出能夠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人才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系統建設工程。

(1) 美國高校信息化基礎建設概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校園網站(Web Site),作為在數字空間之中學校與外界溝通的窗口,已逐漸成為代表學校在虛擬電子世界中地位和形象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通過校園網站,不僅能夠及時地向社會展示學校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時也有利于外界深入了解學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在如今教育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重點的時代中,學校是否建立了校園網站,或校園網站所有提供的信息類型和服務項目,甚至校園網站本身設計技術的優劣、網頁界面的美觀與否,已成為衡量一所學校校園信息化程度和社會聲譽的一個重要標志。

(2) 信息技術應用和服務情況

    CCP項目200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美國高校校園網站所提供的服務項目正在逐步增加。例如,有75.5%的高校在其網站為高中生提供入學申請服務,該項目在1998年和1999年的比例分別為55.4和69.5;能為學生提供在線課程目錄的高校,也從1998年的65.2%, 1999年的77.3%提高到2002年的82.0。另外目前有55.1%的美國高校能夠為學生提供一門或一門以上完整的在線課程;70.9%的高校能夠提供在線課程注冊服務,而在2000年、2001年,該比例分別為20.9%和43.1。同時,在校園網絡之中,具備在線提供學生成績單(student transcripts)功能的高校比例也增加了3倍,從1998年的17.6%提高到2002年的55.2。美國高校內的電子商務< eCommerce)和電子服務(eService)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40.1%的高校已能夠通過校園網絡進行信用卡支付。不過,總的來說,不同類型的高校情況各不相同。通常,公立和私立大學所能提供的網站服務項目要比四年制學院和社區學院多一些,內容也更加詳細。

三、硬件建設推進情況
    美國克林頓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 俗稱“信息高速公路(IS)”,其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IT)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揭開了美國教育信息化的序幕,表現在實際的發展階段為對硬件建設的重點投入和推進。到了2000年6月,已有95%的中小學和72%的教室接通了互聯網;平均每5名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基本完成了基礎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最新的數據表明,美國的教育信息化出現了新的發展特點,表現為:投資總量下降,重點資金支持新興技術。如圖3-1所示:

 

    圖3-1 信息技術的資金投入 (學生平均值)

Resource:Meng-Fen Lin(2004,University of Houston).Current Sta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USA

    從-圖3-1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平均每個學生的資金投入從2002年的118.25$下降到88.29$,其中硬件從77.93$下降到55.32$,軟件資源建設方面從22.59$下降到19.50$,而教師專業發展則從17.74$下降到13.78$。

 

    圖3-2 Investment in Wireless Technology:無線技術應用資金投入(學校所占百分比)

  Resource:Meng-Fen Lin(2004,University of Houston).Current Sta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USA 

    從3-2圖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學校資金投入傾向新興的信息技術,如無線網絡、掌上手持設備等。例如,掌上電腦的普及比例從2002年的36%增加到2003年的43%;無線網絡的普及率從2002年的15%增加到2003年的27%;為教師配置掌上手持設備普及率從2002年的7%增加到2003年的8%;為學生配置掌上手持設備普及率從2002年的3%增加到2003年的4%,各上升了1個百分點。

表3-1 全美電腦的普及率最新變化

 
 2002
 2003
 
每臺教學用電腦平均學生數
 3.8
 4.0(責任編輯:麥田守望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校數字化轉型與教育大腦
教育信息化如何避免“重設施、輕應用”:建構育人本位的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
【智慧校園論壇專家聲音】王曉蕪呼吁:不能僅僅把教育信息化當成工具,更要當成一門學科
規范發展,標準指引|聯盟《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評價標準體系》隆重發布
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中國教育報 趙國棟)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與建設的基本內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犁县| 太白县| 南乐县| 武城县| 农安县| 馆陶县| 铜陵市| 宜兴市| 民权县| 永和县| 德化县| 昌江| 修武县| 高雄市| 兴文县| 云浮市| 澄城县| 右玉县| 定州市| 来安县| 徐闻县| 游戏| 巍山| 梁河县| 凤凰县| 项城市| 安达市| 寿宁县| 尼玛县| 平利县| 上杭县| 洛扎县| 政和县| 深圳市| 巴塘县| 苍山县| 云和县| 绥棱县| 游戏| 克什克腾旗|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