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最近幾位老人聊天時談到,人老了,血膽固醇就逐漸不高了,理應是好事,但又聽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時易患腦出血。
難道“壞膽固醇”真能有這么好的作用嗎?望您介紹一些相關的醫學科技新動態。謝謝!
高脂血癥是常見“三高癥”之一,是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血癥及高甘油三酯血癥兩種,臨床常合并發生。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其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有益健康,俗稱“好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促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被稱作“壞膽固醇”。
膽固醇(CH)是人體脂類的一種,最初發現于膽汁中,為一種固態的醇類,因此而得名。
脂類是以“溶解性”來定義的一種生物大分子物質,共同特征是不(或難)溶于水。它包括多種不同化學結構的物質,分為單純脂、復合脂及衍生脂三類。
單純脂的化學結構,為酸、醇合成的酯,稱三酸甘油酯,簡稱甘油三酯(TG),或稱“脂肪”,復合脂是結構中除酸、醇外,還含有非脂成分(氮、磷、硫及糖),如糖脂、磷脂,為細胞膜及其受體、載體的組分,也是構成神經髓鞘的主要物質;衍生脂包括動物膽固醇、植物膽固醇及酵母膽固醇三種及萜類。
人體膽固醇屬于動物膽固醇的一種,是人體細胞膜的重要組分,也是激素、膽汁的前體,腦內膽固醇含量豐富,約占腦干組織重量的7%。膽固醇的化學結構核心是環戊烷和多氫菲組合(甾體)。
人類血液中的膽固醇很少以游離形式獨立存在,而主要是與血漿載脂蛋白(apo)結合成脂蛋白顆粒(球形大分子),脂蛋白組分中疏水性強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位于顆粒內部,而游離膽固醇和載脂蛋白裹覆在外表面,極性基團朝外,從而增加了脂蛋白顆粒的親水性,便于其均勻地分散在血液中。血漿脂蛋白分為六型,即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α)。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體積較小(直徑20~27nm),密度較低(1.019~1.063),含脂質較多,所含脂質主要為膽固醇,這些含在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被稱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一定量的LDL-C水平
對腦出血有保護作用
開灤研究共納入9萬余人(96043人),隨訪9年,結果顯示:
LDL-C<70mg/dl(1.83μmol/L)者較對照者,腦出血風險增加65%(風險比1.65);
LDL-C<50mg/dl(1.31μmol/L)者較對照者,腦出血風險升至169%(風險比2.69);
但LDL-C>70 mg/dl(>1.83μmol/L)者與>100mg/dl(>2.61μmol/L)者,腦出血風險相同。
這些數據表明,血中LDL-C過低(<1.83μmol/L和<1.13μmol/L)時,腦出血患病率升高,且LDL-C越低,腦出血風險越高,兩者呈“負相關”;而LDL-C>1.83μmol時,腦出血風險沒有出現升高現象。
這個現象表明,一定量(正常量)的LDL-C水平,對腦出血有保護作用。
開灤研究共納入9萬余人(96043人),隨訪9年,結果顯示:
LDL-C對心臟的影響
仍是水平越低越好
但LDL-C>70 mg/dl(>1.83μmol/L)者與>100mg/dl(>2.61μmol/L)者,腦出血風險相同。
這些數據表明,血中LDL-C過低(<1.83μmol/L和<1.13μmol/L)時,腦出血患病率升高,且LDL-C越低,腦出血風險越高,兩者呈“負相關”;而LDL-C>1.83μmol時,腦出血風險沒有出現升高現象。
這個現象表明,一定量(正常量)的LDL-C水平,對腦出血有保護作用。
2
心腦兩科醫生對血脂的認識明顯不同
如此,心腦兩科醫生對血脂的認識明顯不同。
心臟科醫生要求LDL-C越低越好,是否有“下限”還不知道;而神經科醫生要求LDL-C不能低于1.83μmol/L,否則腦出血風險升高。另外,國外還有報道稱,體內膽固醇長期偏低,癌癥高發。
所以,以健康、疾病、長壽多方面獲益為目標,找到LDL-C 的“最佳”控制水平,是醫藥學界一項急迫、艱巨的長期任務。
End
美術編輯 趙阿曼
然而,LDL-C對心臟的影響,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