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最快樂的是四件事: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在這四件事中,“洞房花燭夜”是最特別的一件喜事兒。
古時,人們習慣把新人完婚的新婚稱作“洞房”。
洞房之夜,就是新婚之夜。
新婚之夜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唐詩三百首》中有一首最絕妙的“洞房詩”,也許,你能讀懂新婚之夜的心情。
詩名《近試上張水部》。
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是一個來自新媳婦的忐忑心情。
昨夜是新婚之夜,洞房里的紅燭亮了一整晚。
清晨,天還沒亮,新媳婦正在化妝。
她鄭而重之,因為一會兒,她要去拜見公公婆婆。
舅姑:古時指丈夫的父母。
古時習俗,新婚的第一天,新媳婦要正式拜見公公婆婆。
化好妝再去,可見新媳婦心中對這件事非常鄭重。
化好了妝,她猶不放心,問丈夫:你看我這眉毛畫得怎樣?是現在時興的模樣嗎?是公公婆婆喜歡的式樣嗎?
為何有此一問?
中國有一句俗話:丑媳婦遲早要見公婆。
經過繁復的禮節,新媳婦來到了丈夫家,新婚第一天,要正式拜見公婆,能否得到他們的歡心和接納,決定著自己婚后的生活是否幸福。
所以,她極切想給公婆留下一個最完美的印象。
新媳婦擔心呀,擔心自己化得不好,不得公婆的喜愛。
一句“畫眉深淺入時無”將新媳婦見公婆的內心的忐忑寫得尤為生動。
一首別開生面的“洞房詩”將新媳婦的嬌羞與忐忑盡數表達出來,后世人很喜歡讀。
小七少時讀時,很奇怪。哪里奇怪?標題奇怪。
“近試上張水部”和洞房、婚姻沒一點關系呀。
長大后,才知道這是一首“假的洞房詩。
詩的作者,名朱慶馀,是唐代詩人。
詩題《近試上張水部》。
“近試”,就是臨近考試了。
于唐代讀書人來說,考上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是他們的理想。
朱慶馀也不例外。
“上張水部”,就是呈給張籍水部。
張籍是中唐詩人,彼時,擔任水部郎中。
考試臨近了,朱慶馀不好好準備,為什么要寫詩給張籍呢?
原來,唐代的科舉考試,和現在高考不一樣,不僅是高考成績,還要參考平時成績。
考官會根據考生的社會聲望和才德評價制成一個榜單,名為“通榜”,供錄取時參考。
“通榜”的名單又是誰定的呢?
朝廷公卿、文化名人、社會賢達都會借由自己的影響力,向主考官推薦自己中意的人。
為了能上“通榜”,考生們會四處活動,將自己的詩文投給有名望的人,期望得到推薦,這就叫“行卷”。
《近試上張水部》就是一首“行卷”詩。
這一年,朱慶馀參加了科舉考試,可是,他很緊張,能不能高中呢?他心里沒有底。
與其坐著等待,忐忑不安,他期望得到張籍的推薦。
張籍是當時的大詩人,與韓愈齊名,時任水部郎中,有名望有實力。
怎么問呢?
直接問?您可以推薦我嗎?太直白且愚蠢。
他靈機一動,寫下這首“洞房詩”,呈給了張籍。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在詩中,朱慶馀玩起了角色扮演。
昨天,已經參加完了科舉考試,只待主考官的結果了。
我只想問問您:我寫得好不好,內容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口味呢?
在詩中,朱慶馀自比為新媳婦,將張籍比喻為丈夫,而主考官呢,則是公婆。
一首詩,語意雙關,一箭雙雕,可看成新媳婦見公婆,又可看成士子求推薦,太絕了。
讀到詩的張籍,對于朱慶馀的匠心獨運,拍案叫絕。
作為大詩人的張籍,馬上回了一首詩《酬朱慶馀》: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張籍不愧是當世的大詩人,他仿朱慶馀之意,寫下這首詩作為回答。
他將朱慶馀比作越地的采菱女。
要知道,越地出美女,西施就是吳越的美女。
越地的采菱女那么美麗,自己卻不知道。
許多姑娘穿著齊地出產的綾羅綢緞做的美麗的衣服,卻中是空有其表。
而采菱女自然而然的歌唱,是天籟之音,才值得千金貴重。
在張籍看來,朱慶馀就是那個采菱女。
張籍的意思是:放心吧,你這么優秀,一定考得中,我一定會推薦你。
聰明如朱慶馀,一定也讀懂了張籍的詩意。
一首《近試上張水部》讓朱慶馀得到張籍的贊賞,而“一曲菱歌敵萬金”使朱慶馀聲名大震。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朱慶馀一舉考取了進士,新媳婦見舅姑,終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千百年來,無人不贊朱慶馀的獨具匠心,無人不贊張籍的慧眼識英。
有時候,勇敢地自薦,會改變你的命運。
這首《近試上張水部》使朱慶馀千古留名,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才華加上勇敢,也許,就會改變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