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有朋友說,總是以修身治世的角度來做解讀,或許就會被人視為穿鑿。但是,文本脈絡(luò)上的在在昭然,又應(yīng)該怎么說呢?如上一章言盅而用之,即是建立修為所必須的神室,來到這一章的“谷神不死”,自然就是據(jù)宅舍而安神,依神祇為化用!
谷,山谷,空虛,虛空,虛而能容,空而能應(yīng),虛而以待,空以所載,無有而無所不承受。神,可感而知,可藉可憑,有信可行,有兆可征,靈妙不可測度,默契皆在經(jīng)營。如此流動不居而非執(zhí)實(shí)拘泥,自相承接而前后貫通,雖然也還會有某些取舍與敷用,但是文字求索的心靈神會原本也就在此。
版本之多,字詞多有分別而致歧義。如谷、浴、欲、俗等歷來紛紜。參以《列子》“谷神不死”,司馬光“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等,可以無疑。
又嚴(yán)復(fù)“以其虛故曰谷,以其因應(yīng)無窮故稱神,以其不屈愈出故曰不死,三者皆道之德。然猶是可名之物,故不為根。若其所出者,則真不二法門”等,谷神之無物不容,無聲不應(yīng),無微不入,無入不化,圣凡俱在,形神并妙,故得長生長存,質(zhì)于實(shí)修驗(yàn)證,不亦如是?
2
玄牝,是道體的形象,或者別稱,是天地萬物之母,造化生育之根。玄為玄妙難識,如玄德、玄同等形上意義;牝則生物,如道生天、生地、生育萬化等,有物化之實(shí)際。
黃元吉“何以謂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謂之牝?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闔辟成;其間一上一下,一往一來,旋行于虛無窟子,即玄牝之門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不誠然乎?”
天地即是陰陽,若天地不交,則萬物不生,故以此為天地根,是說天地萬化,無不道體或玄牝生出。勤,盡也。不勤即是不盡?!痘茨献印ぴ榔罚骸靶龖叶豢删浚w微而不可勤?!薄蛾套印吩唬骸鞍傩罩η谝印!?/span>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作為全章綱領(lǐng),承上章推演至虛無極,若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萬物畢羅,無所不生,無所不容,無所不有,無所不化,而其用無窮。個中機(jī)緣,無以形名,而稱之為神,正是至虛藏大用,妙化自通神。
3
谷喻道體,神喻道用,體能涵用,用不二體。即體即用,即用即體,體用合一,亙?nèi)f古而常存。即此本一非二,是二本一,統(tǒng)理萬殊,化育萬物,全歸一道而已。由此司天地生化機(jī)權(quán)之道,而不與萬物同生化,故谷神不死。
萬物之在天地,生生不已,化化不息。此生化之機(jī),即是玄牝。以玄牝?yàn)槿f有生生之根元,天地萬物亦唯玄牝能生。萬物皆出于此,而入于此,故玄牝之門。
盈天地間,不外陰陽二氣。獨(dú)陽不生,孤陰不長,陰陽媾和,則萬物生。據(jù)此無生無化,而又生化不已;無始無終,而又終始不已;不自生化,而又生化萬物;不自終始,而又終始萬物,故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天地根即生死根,亦是承上章“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而來。其氣氤氳,其機(jī)恍惚,其靜則湛寂而不可知,其動則生物而不可測,故曰綿綿若存。即此一本化而為萬殊,由萬殊返而歸一本,自然流行,循環(huán)往復(fù),綿綿若存,用之不盡;生生不息,化化不已,歷億萬世而無窮時。
4
明道之體用,亦明造化之源流。玄牝生生不息,化化不已,靜存順受,順長順成。有而形無,實(shí)而形虛;無朕無兆,無象無跡。以言乎無,無非“真無”,中涵妙有;以言乎有,有非“實(shí)有”,復(fù)返于無。故玄牝相應(yīng),有無相生,乃道之循環(huán)不息,亦造化自然之法則。
生亦一無窮,化亦一無窮;此亦一無窮,彼亦一無窮。故圣人體之,唯谷神是法,虛中以為用;唯玄牝是守,順受以為功。谷神不死則自不生,不生則不死。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即生即死,即死即生。故以其為天地萬物之母,以應(yīng)無窮。
文本為具體功境或修為進(jìn)程,所謂上合于天,而一之與道,亦只心死神方活,無欲自通神,以邵康節(jié)“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即可為驗(yàn)。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為人總是據(jù)實(shí)而不能用虛,執(zhí)有而不能用無;能動用而不能靜存,能逆取而不能順受。如能了然老子之用虛、用無,行其靜存、順受,或可欣然如注。而經(jīng)典解讀以身心受用而漸進(jìn)推及,比及其它或者也更為實(shí)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