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特克斯縣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的西北邊陲小縣,哈薩克族占全縣總?cè)丝诘慕咏?0%。在特克斯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和很多哈薩克朋友在一起工作、生活,朝夕相處,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一年中,我也深深感到,正如本文描述的哈薩克族一樣,每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其他各民族學(xué)習(xí),每一個民族都不能自我封閉,都必須堅持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才能形成一個相互尊重、和諧共榮、共同發(fā)展的氛圍,才能讓每一個民族不斷自我完善、長足發(fā)展,真正驕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一直生長生活在被人們稱之為祖國大西北最偏遠(yuǎn)的這個小地方。到過許多大城市,但被那喧鬧吵雜的聲音、擁擠的人流車流搞得暈頭轉(zhuǎn)向、苦不堪言。所以更加喜歡這里的寧靜和舒適,喜歡在這樣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土生土長,喜歡這里一年四季的分明和山山水水,喜歡一起生活居住的人們。
記得小時候,家住在牧區(qū),十來戶,就我們一家漢族,左右鄰居大都是哈薩克族人家。在七歲以前,我還是會用哈薩克族語言和哈薩克族小朋友們交流的,不過長大了,搬到了鄉(xiāng)里,上了漢族小學(xué),就慢慢忘記了。但因小時候常和哈薩克小朋友一起玩耍、去人家家里蹭吃蹭喝......點點細(xì)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如果你有機會到哈薩克人家去做客,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不管是悠閑還是忙碌,女主人總是把屋內(nèi)收拾的井井有條、干干凈凈。你要進到哈薩克朋友家里就會發(fā)現(xiàn),繡著鮮艷的哈薩克族刺繡的被子疊放有序、墻上掛著帶有濃郁的哈薩克族風(fēng)情的掛毯鮮亮奪目、潔白的臺布上擺放著各種哈薩克族小吃引人垂涎欲滴、冒著熱氣噴著茶香的奶茶壺永遠(yuǎn)是光亮如新。
對待老人非常尊敬孝順、對待孩子呵護有加、對待鄰里和睦相處、對待客人永遠(yuǎn)彬彬有禮......常常會坐在通行于阿勒泰市區(qū)的公交車上,常常會感動于一些細(xì)節(jié)。發(fā)現(xiàn),哈薩克族群眾,無論男女老幼,互相之間都非常的尊重和謙和,每次坐車,車上只要有哈薩克人,他們同族之間不管認(rèn)識不認(rèn)識,一律年輕的會給年紀(jì)大的、年少的會給年長的主動熱情讓座位,也常常會遇到老人主動為小孩子交車費的事情。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享有幾千年孔孟文化的漢族人,在公交車上可能會主動讓座給老人。但一般不會讓座給比自己年長者,許多次,我一手拿著滿滿的東西,一手吃力的抓住吊環(huán),兩腳用力的維持著平衡,面前的座位上坐著小年輕,理都不會理你,這就是區(qū)別。事都是小事,但小事卻透露出一種道德修養(yǎng)、一種處世風(fēng)范,是一個民族之間那種互敬互愛的親和力,在我接觸的哈薩克人里,從來沒聽說過有誰誰不孝順老人的事情,他們才是“百善孝為先”的典范呢。
哈薩克族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重禮節(jié)。年輕人不會當(dāng)著老人的面抽煙喝酒;不會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會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會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dāng)面數(shù)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不能騎馬進入羊群;忌諱別人當(dāng)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rèn)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還有許多其他生活上面的禮儀,比如招待尊貴的客人,大盤子的手抓肉里會擺放羊頭和江巴斯(髖骨的一部分)。想想哈薩克豐富的美食,尤其是清香無比的手抓羊肉,真讓人吃不夠??!他們還非常尊重水源,絕對不會在河邊洗衣往河里傾倒臟水......
哈薩克族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乞丐的民族。我從沒見過有哈薩克人流落街頭、四處要飯、撿拾垃圾的。他們只要有能力,就會自食其力;他們只要有能力,就會自覺自愿的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哈薩克族以牧業(yè)為主,他們長期游牧于深山老林或荒漠草原,經(jīng)常要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野獸作斗爭,造就了強壯、團結(jié)互助、純樸友善的性格。哈薩克有史以來就以殷勤好客而聞名。有諺語說:“祖先留下的財產(chǎn),有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狈彩乔皝戆菰L或投宿的客人,無論是否認(rèn)識,也不論是哪個民族,不論懂不懂他們的語言,都熱烈歡迎,謁誠接待。平常待客是奶茶、包爾沙克、奶疙瘩、奶皮子、酥油等。如果是貴客或貴親,還要宰羊殺馬款待。哈薩克族有一句俗語:“如果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就是跳進河里也洗不清這個恥辱”。倘若過客在黃昏時投宿哈薩克人家而遭到拒絕,便可傳告他們的頭目,這個拒絕過客的家庭,一定會受到懲罰。實際上哈薩克人是從來不拒絕過客住宿的。正因為他們熱情好施,族人之間互相幫助,才被人們譽為“ 沒有乞丐的民族”。
回憶是美好的,想起二十年前,年少的我,在牧區(qū)里,和外公一起在布爾津縣賈登峪一帶普查中草藥,外公背著藥箱,無論走到誰家,都受到熱情款待,管吃管住,毫無抱怨冷漠,當(dāng)初,那濃濃的民族情誼至今讓我難以忘懷。在那個年代,在農(nóng)村、在牧區(qū)出門時是不需要帶銀兩的,走到哪兒,只要有住戶,都會把你當(dāng)親人一樣招待。記得有一次,到了一處山坳,一個牧民家只有一個簡易氈房駐扎在半山坡,但還是熱情地把我們留下招待住宿。夜里,一氈之隔,外邊是一頭母牛在睡夢中喘著粗氣,不時把熱乎乎的呼氣透過氈房的縫隙吹到我的小腦袋瓜上……清早,霧氣彌漫了整個山坳,一米開外就什么也看不清楚了,氈房也仿佛飄蕩在濃霧里,那感覺、那情景,恍如在人間仙境里漂游,別提多美了!
哈薩克族性格豪放、隨遇而安,他們逐水草而居、遷徙轉(zhuǎn)場,有草原有牧場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園。他們把美好的祝福播撒在行走過的大地上。
哈薩克族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及娛樂生活。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擁有自己通俗易學(xué)的哈薩克文字;哈薩克語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方言區(qū)別的語言;哈薩克族能歌善舞,有樂器冬不拉、蘇爾,有優(yōu)美的卡拉焦?fàn)栨匚琛⒐媚镒?,有阿肯彈唱會、大型歌舞劇“阿克加依”、“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朋友二毛,作為新疆音樂總監(jiān),為青河縣制作了《通天之聲》專輯歌碟,里面收錄了《姑娘的家要去遠(yuǎn)方》、《小黑鳥》等十二首優(yōu)美的哈薩克族民歌,每當(dāng)用心聆聽這些歌曲的時候,就仿佛被帶入了廣闊的大草原上、被帶入了或歡樂或憂傷的情緒里.......
我的好友小七,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新疆作家,寫了身邊哈薩克族的許多故事。在《遇見阿勒泰-惟愿蓮心不染塵》、《草原不遠(yuǎn)》兩本書內(nèi),小七用溫和、細(xì)膩、樸實的筆觸描寫了一個個鮮活的哈薩克人之間關(guān)于親情、愛情、友情的故事,寫了哈薩克人生活中幽默的、風(fēng)趣的、歡樂的、悲傷的、激情的點點滴滴,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哲理,讀來讓人啟迪、感動、深思……是??!哈薩克人尊老愛幼、講究禮儀、互幫互助、熱情好客、勤勞善良、聰明智慧的美德就在我們身邊,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是的!美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風(fēng)俗習(xí)慣,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一直就在悄悄、默默感動著我們,我感謝哈薩克人帶給我許多美好的感受!帶給我們許多的啟迪!我感謝而慶幸,在我們身邊,擁有這么美好的民族!(作者: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