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的粟特人(下)


粟特城邦

粟特本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城市與寨堡,各由當地的家族統治,寨堡與規模較大的小型城市,則向大城城主稱臣,這些以大城為中心結成的城邦,在漢地文獻中稱為「國」。河中地區的粟特城邦有康國、安國、米國、東曹國、西曹國、何國、畢國、史國……等。在中古時期,這些粟特城邦以何國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邊奉安國為首、東邊則以康國馬首是瞻。


在粟特城邦中的貴族并沒有明確的階級與稱號,多稱為「迪赫坎(Dihqān)」與「領主(Khuv)」,可同時用于康國、米國等國的國王,也可用于臣服其下的城主。

除了世襲的貴族之外,粟特還有大量的自由民,他們可能是手工業者、農人、小商販或工人等,另外還有大量的奴隸。此外,就是大量的粟特商人,大商人的地位甚至能與王公貴族同等,許多貴族也經營商業,例如附于安國的畢國,就是一個商人城,沒有國王,由商人們共決國事。在近年的考古研究中,也已經發掘到畢國的商棧與城墻,有相當寬大的大門,可能考量到商人裝卸的需要,其商業貿易之興盛,可見一斑。

不過索格底亞那雖有寨堡、城市與城邦這三層形制,結構卻不嚴密。像畢國隸屬于安國,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城邦,但是在漢地文獻中,仍稱其為「畢國」,這一點在阿拉伯文獻中也有記錄,「畢國可視為一個城邦,國人不喜歡任何人稱其國為村莊。如果畢國公民去至巴格達,被問起來自何方,他會說自己來自畢國而非安國。」由此可見,即使在政治上隸屬于安國,畢國人對于自己的城邦有很深的歸屬感與驕傲,不認為自己就是安國人。

在考古報告中,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康國、安國、米國等比較大的城邦里,就連一般的民居里都有很漂亮的壁畫,這些壁畫里也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影響。比如代表波斯的英雄史詩魯斯通(Rostam)的故事,或者當地的商人宴飲圖,在康國的王宮中,也有代表著各國來使的壁畫。


米國城市遺址中挖到的魯斯通連環壁畫,表現魯斯通英勇殺退惡龍的故事。

魯斯通:波斯史詩中的英雄,他的故事流傳很早,七到八世紀的粟特壁畫中已有他的故事,但是正式被寫下來是十到十一世紀的《列王書(Shahnama)》,羅斯坦年少時的冒險故事、中年后忠心輔佐國王,到晚年誤殺失散多年的兒子的悲劇,扣人心弦。這些故事讓他雖然不是波斯之王,卻以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在伊朗與伊斯蘭世界仍有許多以他為主題的改編作品。


粟特人對于商業的愛好也顯示在他們的生活中,粟特的小孩子出生之后,父母會在他嘴巴裡放一塊糖、手上放一塊膠,希望他長大之后嘴甜,賺錢就像膠會黏東西一樣牢固。大概十幾歲左右,男孩子就會隨著父親離家去做生意。

在上層的貴族中,王公們雖然不用自己去做生意,但是他們會派遣商隊為自己賺錢,連國王也不例外。在漢地的傳統,總覺得商人就是商人、官員就是官員,好像公私應該分開,但是粟特人并不這麼認為,他們可以同時擁有許多種身分,在身分與身分之間轉換自如,有時候很難分辨他們到底是商人、軍人、官員或者是間諜、密探,他們可能只具備其中一兩種身分,也可能什麼都是,或者說,「身分」這種標識并不能阻擋粟特人謀取個人或者國家的利益,為了達成目的,他們并不把自己框在某個身分中。


阿拉伯人襲來

松散的結盟與諸國之間的沖突,對于粟特人原先的宗主突厥與中國而言,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到了七世紀,西方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在中文史料中稱之為大食,在擴張的的過程中,首先擊垮了波斯,將帝國的疆域推到粟特邊界,而粟特人內部的矛盾,也成為阿拉伯帝國向東擴張的助力。首位攻入河中地區的呼羅珊總督在西元 673年揮軍東征,雖然只是攻下畢國并在安國范圍內抓走一些俘虜,并未駐軍。


康國王宮大使廳想像圖,在四壁上畫了粟特人與各國交流的圖樣

675年新總督賽伊德上任后,再次東征,當時西粟特之首的安國太后雖然希望以重賄送走阿拉伯人,出于戰略的考量,阿拉伯人接受安國的和議并要求以當地的領主們為質。在安國的協助下,阿拉伯人得以繼續攻打東粟特諸國,而后又退回阿拉伯境內。

數年后,賽伊德的繼任者第三度攻入索格底亞那,以美貌著稱的安國太后不惜以身相許,請求康國王、粟特全境之王突昏的協助,最后粟特聯軍再次失敗,阿拉伯軍隊也因此得到安國換取和平的大批財寶。

雖然在阿拉伯文獻的紀錄,七世紀下半的這數場戰爭中,粟特諸國損失了不少錢財與領主、武士,但是阿拉伯人當時的目的僅止于掠奪。真正使阿拉伯帝國在粟特站穩腳步的人,是西元 704-705年就任呼羅珊總督的屈底波,除了勇猛詭詐之外,屈底波也充分利用了粟特諸國之間的矛盾,尤其在712年攻打康國的戰爭中,屈底波是在安國與火尋國(即花刺子模)的幫助下得勝。


除了戰爭,屈底波也在粟特諸國大興土木、建立清真寺,甚至逼迫城市中的居民搬遷,好使阿拉伯人得以進駐,屈底波的軍隊據說北至石國(即赭時),東至唐帝國境內的疏勒鎮(即喀什)。隨后粟特諸國在畏懼之下,趁著屈底波回師呼羅珊時,向突厥請求支援,雖然此次戰事失利,但是也使突厥的勢力進入河中地區。

屈底波之后,有長達20年的時間,總督們陷入與突厥、突騎施纏斗的泥淖,粟特諸國作為戰場,更是苦不堪言。直到善于用兵也長于治民的總督納斯爾就任,納斯爾除了繼續作戰之外,也改善內部的稅制問題,并接納曾經投靠突厥的粟特人有條件地回歸。然而納斯爾的時代僅持續了短短十年,由于此時阿拉伯帝國的政權正逐漸由烏馬亞家族轉向阿拔斯家族,政治與宗教上的激烈衝突,致使納斯爾不得不在748年退出呼羅珊。

同一時期,阿拔斯王朝興起、突厥第二汗國滅亡,而唐帝國也來到極盛的轉捩點、玄宗天寶年間。西邊是剛改朝換代的阿拉伯帝國、東邊則是如日中天的唐帝國,索格底亞那無可避免地再次成為兩國角力的戰場,751年的怛羅斯之役,唐帝國重奪西域的意圖就此中斷,755年的安史之亂后,更是完全失去對于北亞、中亞的控制權。

隨后興起的回鶻、烏古斯等原屬突厥的游牧汗國阻斷了索格底亞那與唐帝國的交流,河中地區成為突厥人與阿拉伯人交鋒的地區,為求生存,粟特人或伊斯蘭化、或突厥化,也逐漸拋棄了粟特這個名字。當阿拉伯文獻開始記錄粟特地區的歷史時,已經是十世紀以后的事,當時粟特人的商業規模大不如前,世界局勢也已經改變。

安祿山:一個粟特窮小子的唐國夢

怛羅斯之役失敗后,唐帝國的勢力再也無法深入中亞,原先受到唐帝國保護的粟特人也不能回到故土,于是他們積極地成為唐帝國的一份子。

不過早在怛羅斯之役前,從四世紀開始就有粟特移民進入中國,到唐代時,帝國中的粟特人幾乎隨處可見,即便是朝廷與禁軍中,也有許多粟特移民擔任武官。在唐的邊境,突厥人與粟特人雜居、通婚、共同生活的情形也相當普遍,這種「粟特化突厥人」或「突厥化粟特人」在唐與突厥之間來去,有人從軍、也有人經商。而唐玄宗重用胡將的策略,也給了這些與突厥雜居的粟特人出頭的機會,安祿山就是其中最成功的案例。


史思明墓出土玉冊

安祿山的名字就是粟特語,其意為光明,由于粟特人多信奉祆教,祆教崇拜火、崇拜光明、相信黑暗與光明會不停地戰斗,因此在轉譯的過程中,就把光明的意思衍生成了戰斗神。安祿山的母親是一個突厥女巫、生父姓康,在父親死后,其母改嫁了安延偃,安祿山也跟著改姓安。他們一家人原先生活在突厥,后來家道中落,繼父就帶著一家人越過邊境,進入唐帝國投靠原先就在唐從軍的親戚。安祿山一家的經歷,顯示了粟特人在突厥與唐之間來往的境況,也凸顯了唐帝國邊境複雜的族群關系。

代常說外國窮小子到美國發展是一種「美國夢」,那麼安祿山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個粟特人的「唐國夢」。他的掘起與商業有關,他因為能說六種蕃語所以在邊境的互市擔任仲介與翻譯(牙郎),因為對不同族群有所了解、加上擅于逢迎,所以他得到節度使的賞識,成為節度使的義子,在粟特文化中,義子或者貼身宿衛就是視做心腹的預備干部,安祿山也憑藉著節度使的信任,扶搖直上。

而后,安祿山靠著戰功與調停族群紛爭而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也積極以人脈經營副業,以政治力庇護他旗下的粟特商人、擔任了祆教的大祭司,如同他的粟特祖先一樣,安祿山在商業、政治與軍事上齊頭并進,很快地,從原先的軍人身分之外,也累積了許多財富,這些在唐帝國中東奔西走的粟特商人,也成為安祿山的探子。

現代人想像中的安祿山是個重三百斤的大胖子,貪酒、好色、殘暴外加背叛朝廷。但是安祿山官拜節度使時,年僅三十九歲,在當時擁有實權的大將中,可以說相當年輕,當時與他同樣身分的蕃將,通常是累代的部落首領或者累代禁軍將領,文官更不用說,大多是名門士族,而文官們在他的年紀通常還在中階的官位上掙扎。

安祿山的青云之路并沒有斷絕,他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陸續在天寶末年統領了三個藩鎮,成為河北最有權力的節度使。為了鞏固權位,他努力地巴結玄宗與玄宗最寵愛的楊貴妃、甚至不惜拜貴妃為母,以近乎兒戲的滑稽表演博取皇帝與貴妃的歡心。

但是安祿山并不是沒有敵人,他雖然與貴妃關系良好,卻無法避免與貴妃家族的衝突,因為貴妃的堂兄、宰相楊國忠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商業頭腦的人,楊國忠的利益與安祿山早年一致,但是隨著安祿山坐大而想入主中央,兩人也面臨決裂。


西域風格的唐代鴛鴦蓮瓣紋金碗,扶風法門寺出土。

最后,楊國忠說服了皇帝剷除安祿山,首先就是扣住安祿山在長安的家人。殊不知,安祿山早已培養了強大的私兵,光是他認作義子的就有八千人,他因為與太子不睦,早有反意,早先不反,只是顧忌著玄宗的提攜之情,想等玄宗去世后再下手。楊國忠的行動給了安祿山叛變的口實,于是,造成唐帝國元氣大傷的安史之亂由此開始。


安祿山雖然一度成為皇帝,但是后來被親信所殺,他的勢力由史思明繼承。安史之亂前后歷經八年才平定,唐帝國雖然勝利,卻是在安史二人培養的河北軍人臣服下才得到的和平,也從此失去了對于藩鎮的控制力。在唐代的史書中對于安史二人的評價很低,但是在安史二人死后,河北仍立廟祭祀,稱為「二圣」。


唐憫忠寺無垢淨光寶塔頌,這是史思明唯一留在世間的碑刻,這塊碑原先是獻給安祿山的,但是在安史亂后,這塊碑上的紀年與帝號都被磨去,改刻唐帝國的紀元。此碑現藏于北京法源寺憫忠閣的佛像背后。

其實安史之亂的對戰雙方中都有粟特人,但是在大亂平息之后,唐帝國內部產生了強烈的排胡情緒,在戰亂并未波及的揚州,甚至出現了殺胡事件,為了洩恨,許多長相不似漢人的人無端犧牲,在朝廷內部也有不應重用胡人的言論。

這種強烈的情緒造成粟特人的不安全感,為了身家性命,粟特人有的改姓,不能改姓的就說自己并非來自西域,而選擇了位于沿海的會稽作為出身,并表示自己是周代康王之苗裔,比附這些久遠的世系來表示自己乃是唐人,也不再給孩子取粟特語的名字,然后積極地與唐人通婚,一代代洗去自己高鼻深目的外表,好融入唐帝國中。

依附于其他游牧民族的粟特人也差不多如此,在突厥破散之后,原先依附于突厥的粟特人以部族的形態分散到不同的族群中。其中一支被稱作索葛部而併入沙陀,在唐末的紛亂中,沙陀人乘勢而起,建立了五代中的后梁、后唐與后漢,其中的后梁與后漢就是索葛部建立的政權,五代到宋之間,出身沙陀的安氏一族,如后唐宰相安重誨等,也都是索葛部的后人。

改了漢文的譯名,粟特人卻改不了他們在武力上的天份,但是失去了根源與族群記憶,在中國的粟特人最終還是逃不過消融的命運。

圖文來源:塔吉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唐朝節度使竟然大部分是外國人,還有很多高麗人
鐵馬冰河:“安史之亂”使盛唐走向衰落,唐朝因何重用番將?
關于大唐盛世,五個歷史疑問與答案
大難不死的偷羊賊,竟然成了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唐朝憑啥3年平定突厥?真相:重用番兵番將,沒有朝代敢這樣干
雄文 | 史詩級帝國的崩潰!農耕文明的極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汉沽区| 永城市| 三门县| 新兴县| 新晃| 屏东县| 修武县| 昆山市| 沁水县| 读书| 济源市| 汉沽区| 鞍山市| 剑川县| 津市市| 滦南县| 临朐县| 水富县| 泰安市| 日喀则市| 虹口区| 绥宁县| 垦利县| 湖北省| 巴彦淖尔市| 额济纳旗| 许昌县| 齐齐哈尔市| 云梦县| 揭东县| 翁源县| 泸定县| 蒲江县| 永善县| 腾冲县| 东平县| 宁城县| 绥中县| 定州市|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