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癥狀體征 編輯本段
失眠的主要臨床類型表現如下:
1.原發性睡眠障礙 長期夜間睡眠障礙,無可解釋失眠的神經病學癥狀、抑郁或其他精神障礙和軀體疾病。部分患者可為終身性,與夜間睡眠僅需3~4h即可滿足的正常人群不同,該類患者常出現部分睡眠剝奪的癥狀,并且不惜采取各種藥物或措施以保證睡眠時間。該類患者睡眠時間短,尤其第Ⅳ期睡眠時間短,經常覺醒,喚醒閾值低,易伴發精神障礙,但精神障礙是原因還是結果不甚明確。
2.繼發性睡眠障礙 又稱環境性失眠。常繼發于疼痛或其他軀體疾病,或繼發于藥物濫用、抑郁。持續時間常較短暫。常見誘因為:
(1)軀體原因:不安腿綜合征常致患者入睡困難,關節或神經受累所致的疼痛、消化性潰瘍或腫瘤所致的腹部不適、心肺疾病常致覺醒次數增加,甲狀腺功能亢進伴發的心悸等,均可出現失眠。
(2)環境因素:由于工作或生活上的變化,如夜班倒班、搬家、乘坐車船、航空旅行的時差,以及寢室中的亮光、噪音等均可導致失眠。一般均能在短期內適應。
(3)精神因素:興奮和焦慮為短期失眠的主要因素,以入睡困難為主;抑郁癥、焦慮癥為長期失眠的主要因素,以時常覺醒、晨醒過早為主,EEG記錄可見散在的覺醒期明顯延長和增多;神經衰弱者因為記得各個覺醒期中聽到的或看到的各種環境刺激而煩惱,而正常人多能忽略。此外,患有腦部變性疾病的老年人也常有失眠。
(4)藥物因素:苯丙胺、咖啡因、麻黃堿、氨茶堿、異丙腎上腺素等均可致失眠,長期服用一般安眠藥常可致REM睡眠的相對減少,停藥后可因反跳而產生噩夢。
3.假性失眠 患者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但常主訴睡眠不足。
2 用藥治療 編輯本段
1.對繼發性失眠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應設法消除或減輕導致失眠的各種原發性疾病。
2.改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增進全身健康,對失眠有肯定的預防作用。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解釋工作或心理疏導,以減少其對失眠的顧慮,對上述三類失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3.鎮靜催眠藥物 如地西泮對改善失眠狀有肯定的療效,但應以短期治療為主。不宜長期使用。
3 飲食保健 編輯本段
3.1 宜
1、宜食含礦物質豐富的食物
2、宜食含卵磷脂豐富的食物
3、宜食堿性食物
3.2 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3、忌食興奮性食品
4 預防護理 編輯本段
1.壓力型失眠 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易醒,先減壓,再入睡。只要方法得當,中短期就會恢復正常的睡眠。
2.不良嗜好型失眠 咖啡因、酒精、尼古丁是直接導致失眠的三大罪魁禍首。這一類失眠者只要戒掉不良嗜好,很快就能消除失眠的困擾。
3.焦慮型抑郁型失眠 焦躁、恐慌、抑郁,夜間醒后無法再次入睡。由于焦慮型失眠和抑郁型失眠的人通常需要做長期的努力才能改善睡眠,所以需要專科醫生(心理醫生)針對自己的作息、身體、工作情況做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
4.對于長期依賴藥物入睡的人來說,應及時請教醫生,改變這一習慣。
5 病理病因 編輯本段
產生睡眠問題的原因很多,如某種睡眠障礙、軀體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過多飲用咖啡和茶葉)以及環境因素(噪聲、擁擠或污染)等等。
1.身體原因 軀體疾病和服用藥物可以影響睡眠。如消化不良、頭痛、背痛、關節炎、心臟病、糖尿病、哮喘、鼻竇炎、潰瘍病,或服用某些影響中樞神經的藥物。
2.精神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壓力很大、過度憂慮、緊張或焦慮、悲傷或抑郁、生氣,容易出現睡眠問題。
3.生活方式 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睡眠問題也很常見。如飲用咖啡或茶葉、晚間飲酒、睡前進食或晚飯較晚造成滿腹食物尚未消化、大量吸煙、睡前劇烈的體力活動、睡前過度的精神活動、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時間不規律、起床時間不規律。
4.環境因素 吵鬧的睡眠環境、睡眠環境過于明亮、污染、過度擁擠。
6 疾病診斷 編輯本段
Epworth睡眠量表(ESS);夜間多相睡眠圖(nocturnal polysomnographic recording,NPSG)記錄;多相睡眠潛伏期測定(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等,對鑒別診斷有益。MSLT可發現患者在1天的數小時中可有數次小睡,總的日間睡眠時間增加,睡眠潛伏期正常或縮短,特征性的表現為以REM為起始的睡眠(SOREMPs),SOREMPs出現的越多,越有助于發作性睡病的診斷,發現2次以上的SOREMPs一般即可診斷為發作性睡病。
但一次以上的SOREMPs對發作性睡病診斷的特異性不是絕對的。心律失常、無計劃地變動工作、慢性睡眠剝奪、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睡眠中周期性腿動等,均可出現2次或以上的SOREMPs,臨床上均應注意鑒別。
對器質性軀體疾病導致的繼發性失眠,應注意原發病的鑒別。
7 檢查方法 編輯本段
實驗室檢查:
了解失眠的最重要方法是應用腦電圖多導聯描記裝置進行全夜睡眠過程的監測。因為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主訴有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腦電圖多導聯描記對于準確診斷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輔助檢查:
在詢問病史和重點神經系統查體基礎上,為鑒別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失眠,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包括:
1.CT及MRI等檢查。
2.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
3.心電圖、腹部B超、胸透。
8 并發癥 編輯本段
長期缺睡可以引致許多神經、精神及亞健康癥狀。如煩躁、抑郁、警覺和活動能力下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消化功能障礙等;甚至會降低免疫功能,影響身體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質量下降。
9 預后 編輯本段
應用安眠藥治療失眠通常有效,但睡眠障礙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并發癥狀,故其預后各不相同。長期缺睡可以引致許多神經、精神及亞健康癥狀。
10 發病機制 編輯本段
有關睡眠-覺醒的生理機制與睡眠障礙的發病機制,請參閱本章概述一節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