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針灸治療
曾氏[3]以?靈樞·官針?中“揚刺”法配合拔罐法,運用毫針針刺夾脊穴及骶髂關節的痛點部位,施以提插捻轉及刮柄法并通以電針,留針30分鐘并使用閃火法在針刺部位拔火罐,6天一療程,經過2-4個療程后,顯效6例,好轉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1.8%。筆者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根據?靈樞·官針?“針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也”理論,用針刺夾脊穴法通其血脈,疏其氣血,令其條達,療效滿意。勾氏、劉氏[4]采用銀質針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0例,以腰胸椎為中心,左右各三排,針距2CM,從上至下刺入病變部位,運用TDP照射針刺部位,3至5天治療一次,4次一療程,一個療程后,近期控制3例,顯效10例,好轉7例。筆者認為銀質針療法不僅能將脊柱各個關節粘連的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和攣縮筋脈實施分離和松解,還可通過刺激臟腑腧穴調節臟腑經脈平衡,儲養精氣,濡養筋骨和肌膚,去除風寒濕邪。李氏等[5]運用輔灸中藥加針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3例,以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海桐皮、川烏等中藥加入酒精浸泡,留其濾液加入冰片制成藥酒,紗布浸泡后平鋪于病位,上放艾灸以施灸法,配以針刺,取穴以督脈、膀胱經、夾脊穴為主。3個月一療程,顯效3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2.3%。筆者認為輔灸與針并用能達到壯督興陽、扶正固本、緩解病痛的作用。朱氏[6]針刺加拔罐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42例,針刺取穴:風池、 大椎、華佗夾脊穴、 天宗、 膈俞、 肝俞、 脾俞、 胃俞、 腎俞、 大腸俞、 委中、 昆侖、 血海、足三里、 陰陵泉、太沖、 太溪。針剌后沿腰、 背部督脈及膀胱經拔罐 ,拔罐時間以皮膚潮紅為度。1個月1療程,3療程后,痊愈12例(28.6% ),顯效20例(47.6%),好轉8例(19.0%),無效2例(4.8%),總有效率95.2%。筆者認為本病內因稟賦不足,腎、督陽虛;外感寒濕或濕熱之邪 ,身體虛弱 ,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內外合邪,陽氣不化,寒邪內蘊,著于筋骨,直中伏脊之脈,氣血凝滯,影響筋骨的營養淖澤,閉阻經絡,氣血不暢,發為本病。證屬本虛標實,多屬腎虛寒證及風寒濕邪瘀阻之證,治當滋補肝腎,補腎強督,扶正祛邪。針剌拔罐并用,可共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之功。王氏等[7]以針灸拔罐按摩綜合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48例,針刺取穴:大椎、命門、腰陽關、腎俞、腰俞、腰眼與病變脊柱相對應的華佗夾脊穴,留針15~20分鐘,出針后在針孔處和腰骶部用閃罐法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度。后用掌根按摩兩側骶棘肌及脊柱棘突部、按揉膀胱經背俞穴、彈撥棘突下,直推督脈,橫擦帶脈,推按腰骶部、拿肩井,頸項,拿風池,撥頸椎夾脊30分鐘,每日一次,一個月為一療程,兩療程后,顯效22例,好轉18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100%。筆者認為本病治療貴在早期,綜合治療收效甚佳。郭氏[8]采用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8例,取督脈、膀胱經、夾脊穴針刺,留針30分鐘,出針后配合局部拔罐或走罐,每日一次,穴位注射以夾脊穴為主,抽取當歸注射液2ML及VIT.B12注射液0.25mg,向脊柱方向斜刺一寸后,待患者得氣,回抽無鞋,緩慢推入藥液,每周2次,10次一療程。臨床痊愈5例,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1%。筆者認為針刺配合拔罐、紅外線照射等可加強補肝腎、強筋骨、溫經絡的作用。配合穴位注射可加強其活血通絡、溫經止痛之功,同時還可加大對腧穴的刺激量、延長刺激時間,起到長久治療的作用。白某等[9]將60 例AS 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采用揚刺法及齊刺法針刺治療,取腰陽關、命門、風市穴作齊刺 ,取肌肉-骨骼附著點癥所致疼痛部位的阿是穴作揚刺,治療后臨床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好轉。張某等[10 ] 針刺治療AS36 例 ,取脾俞、腎俞、膈俞、京門、章門、三陰交、大椎、氣海、水溝、委中,每次取4 穴,交替選用 ,10 次為 1 療程 ,療程間隔7 天 ,治療期間囑病人進行適度腰椎功能鍛煉。結果有效率94.14%,最短治療2 個療程 ,最多治療5 個療程。萬某[11]用針罐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證32 例 ,采用針刺和拔罐結合治療 ,針刺組30 例采用單純針刺治療 ,進行觀察治療 40 天。結果:針罐組臨床緩解率 62.5 % ,針刺組臨床緩解率 33.3% ,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針罐組總有效率93.8%優于針刺組的83.3%,(P<0.01);隨訪1年后復發率分別為3.3%與24.0%(P<0.01)。李某[12 ]采用溫針及刺絡放血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43例,對照組40例口服保泰松片,治療2個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0%,對照組總有效率55%,兩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 0.01)。
2.2特殊療法
崇氏等[13]運用督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00例,于督脈的脊柱段施以“隔藥炙”并使之以發泡。每年一次,三年一療程。痊愈24例、顯效40例、有效31例、無效5例,有效率95%。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督灸能提高丘腦內?-內啡肽的含量,同時獲得免疫機能和炎性調節機能的改善,使該病好轉或痊愈。筆者認為督灸治療AS可以雙向作用于患者免疫機能,具有調整病體使其趨向平衡的作用。倫氏[14]應用蜂針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患者事先經皮試無不良反應,以病變脊柱及其附近的夾脊穴為主穴,配合大杼、膈腧、腎腧、秩邊、陽陵泉等,使活蜂尾部接觸穴位,停留10-20分鐘,隔日一次,15次一療程,三療程后觀察,臨床控制12例,有效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筆者認為蜂針是將傳統針灸刺激經絡穴位以調節氣血等作用與蜂毒中刺激人體多系統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起到免疫劑的作用相結合,達到了消炎止痛、調整免疫、恢復活動的目的。高氏等[15]應用火針并電針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17例,以督脈和足太陽經穴為主,四天一次,兩次一療程,2療程后,痊愈72例,顯效30例,好轉15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筆者認為取督脈益腎壯骨、溫陽通絡配膀胱經以加強振奮陽氣的作用。余某等[16] 將75例患者隨機分為挑筋組39例和對照組36例,以綜合臨床療效及臨床癥狀與體征的分級量化分值為評價指標進行臨床觀察。結果:綜合臨床療效:挑筋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10.3%和8.3% ,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癥狀療效: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 2%和44.4%,兩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2.3針藥并治
張氏[17]應用金匱腎氣丸加味配合針刺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0例,組方如下: 熟地 20g, 山藥20g, 山茱萸 10g,丹皮 10g, 茯苓 10g, 澤瀉 10g, 附片 10g, 桂枝 10g, 淫羊藿 10g, 巴戟天 10g, 杜仲 15g, 牛膝 15g, 威靈仙20g, 秦艽 10g, 黃柏 15g, 紅花 10g。水煎服, 一日1 劑。針刺取穴: 華佗夾脊、腎俞、委中、風府、腰陽關。臨床痊愈3例,顯效12例,好轉5例,無效0例。筆者取金匱腎氣丸加味溫補肝腎治本配合針刺補益腎氣,活血通絡,疏經止痛,共起宣導陽氣作用。桑氏[18]采用排針透刺法結合補腎強督方治療強直性脊柱炎40例,胸1-腰5棘突下雙側取穴,配以閻小平教授經驗方—補腎強督方(熟地黃10g,淫羊藿10g,狗脊30g,附子10g ,鹿角膠10g ,杜仲25g ,骨碎補15g ,補骨脂10g ,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續斷20g,赤芍10g ,白芍10g ,知母10g ,防風10g ,牛膝6g ,穿山甲10g,并隨證加減。)顯效20例,占50.0 % ;好轉17例占42. 5 % ;無效3例,占7.5% ;有效率為92.5% 。黃氏[19]針藥并治強直性脊柱炎46例,中藥: 熟地15g,淫羊藿9g,狗脊15g,制附9g,鹿角霜9 g,杜仲10 g,續斷10 g,羌獨活各10 g,桂枝9g,赤白芍各12g,知母9g,蟲9g,懷牛膝10g。針灸方法: 取穴: 疼痛及病變部位脊柱夾脊穴、環跳、秩邊、大椎、百會、大杼、絕骨、陽陵泉、腰陽關、阿是穴。治療結果: 顯效38例,占82.6%;有效7例,占15.2%;無效1例,占2.2%。鐘氏[20]采用壯藥內服加藥物竹罐外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壯藥內服:基本方藥用牛大力 30g,半荷桂 20g, 飛龍掌血 15g,上山虎 15g,紅藤 10g,過江龍 10g。陽證加用忍冬藤、海風藤、吹風散 ,陰證加用九龍藤、血風藤、通城虎 ,虛證加用雞血藤、藤杜仲、藤當歸等。每日 1劑 ,水煎服 , 20天為一療程。藥物竹罐:藥用藤杜仲、三錢三、八角楓、大鉆、小鉆各 40g,雞矢藤 30g,伸筋藤、丟了棒各 20g。煮沸后投入竹罐 20分鐘左右,取出竹罐趁熱在痛處拔罐,取出后熱敷,之后針刺 1~3針,再重復在原處拔罐、熱敷 1次。每2天拔罐1次, 10次為一療
國醫骨科協會臨床醫院鄭州和平專家醫院的中醫專家在治療強脊炎中,除內服【活骨康】【舒筋骨康靈】系列的同時,還給不方便住院的患者總結了一套適合家庭的中藥中藥熏洗泡敷療法 :熏洗泡敷療法對強直性脊柱炎有獨特的療效。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費用低廉的優點。只要配方科學,操作得當,有時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常用強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獨活、防風、威靈仙、紅花、當歸、川芎、川草烏、制乳沒、細辛、桂枝、川椒、艾葉等多種中草藥組成,具有溫經通脈、軟堅散結、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驅風除濕、舒筋強骨等作用,可謂標本兼治,對強直性脊柱炎具有獨特的療效。
(1)治療方法
1) 將強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方藥用清水洗凈后沙布包好;
2) 加清水適量(2000~3000ml),浸泡30~60分鐘,文火煎沸30分鐘;
3) 濾出藥液,可加食醋適量(100~500ml),再煎沸即可;
4) 熏:乘熱熏患部,有條件者可將藥液用霧化器加熱霧化熏患處。20~30分鐘;
5) 洗泡:待藥液稍溫和后(約45~50℃左右),浸泡或擦洗患部。20~30分鐘;
6) 敷:用毛巾浸泡藥水,趁熱取出,稍加擰干,敷于患處。溫度以能耐受不會燙傷為度,用二條毛巾交替,20~30分鐘;
7) 結束后,將患處擦干,避風2小時。每日一至二次,保留洗熏液及藥袋回鍋,供下次使用,一般藥液可重復用2~3天。20~3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1~4個療程。
(2)注意事項
1) 掌握水溫,以防燙傷。一般以局部皮膚潮紅、有熱感傳導和關節有溫暖輕松感為適度。注意環境溫度,注意保曖,以防受寒。可輔助神燈照射;
2) 如有全身反應,例如有發熱感等,提示藥物透皮吸收較多,可停治療,次日再用;
3) 皮膚有破潰處禁用。對藥物發生過敏者禁用;
4) 此法以能耐受為度,對嚴重虛弱者慎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
5) 配合推拿按摩和功能鍛煉效果更佳。
(3)評價
熏洗泡敷療法,屬中醫外治方法之一,因藥物集中在病變部位,與全身用藥相比副作用小是可想而知的。藥力結合熱力,可使藥物作用發散,直達病所,氣血運行,經脈流暢,既驅邪外出,又減輕癥狀,達到通則不痛和標本兼治的目的。本法如果使用得當,療效肯定。但由于疾病個體差異較大,即使同一患者,不同病期治療也有所不同。所以本法看似簡單安全,仍需在專家醫師指導下開方用藥和辨證施治,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藥熏洗療法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不僅可以使藥物盡快從熏洗的局部患處進入體內,并快速起到療效,還可以避免了患者長期服用西藥產生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健康安全。
中醫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常采用的熏洗療法有以下幾種:
1、強脊炎熱痹外洗方
藥物組成:桑枝500g,海風藤、絡石藤各200g,稀薟草100g,海桐皮、忍冬藤、雞血藤各60g。
操作方法:將上述藥物一同研為細末,用紗布包扎好,加水3000ml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
功能功效:適用于出現濕熱阻絡,熱重于濕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2、強脊炎蒸熏方
藥物組成:威靈仙、生甘草各60g,羌活、獨活、川烏、草烏各30g,地鱉蟲20g。
操作方法:用蒸熏治療機,每日蒸熏2次,每次30~40分鐘,3~4周為1療程。
功效:適用于出現腰背疼痛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3、童子尿熏蒸方
藥物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干姜、蒼術各10克,蘇葉、蒼耳子各5克,麻黃、伸筋草、白芷各4克,秦艽6克,地丁、川弓各8克,細辛3克,蔥白30克,水菖蒲根50克,童子尿400毫升。
操作方法:將上述藥物放于鍋中,加適量水蒸煮,溫度應保持在45-55℃之間,以薰蒸患部,每次30-60分鐘,或至大汗淋漓為度,每7日一次,一般治療2-3次。
功能功效:適用于風寒濕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溫經散寒,祛痹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為防止虛脫,可同時飲糖水,并測血壓,脈搏。孕婦或伴有高血壓者、肺心病史者忌用。
4、強脊炎浸浴方
藥物組成:川椒目、海藻、雞血藤各30g,羌活、獨活、制半夏、昆布,木瓜、桂枝各15g,制川烏、制草烏各5g。
操作方法:將上述藥物用紗布包好,加水3kg,煎20分鐘,倒入浴缸溫水中,水量以能浸泡整個人體為度。每次浸浴半小時,每周2次。
功能功效:適用于出現腰背疼痛、活動受限的早、中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溫通經絡,化瘀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