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父母與孩子的羈絆
就是忍著不舍
將他們一次次送別
假期結束了
該返校的返校,該上班的繼續上班
離別的愁緒其實也就在這離別前的兩天
畢竟打了雞血似得快節奏生活
哪容得下林妹妹那樣沒完沒了的感嘆
所以就只在這一天
讓我們稍稍脆弱與傷感一下
給所有已經上路,和即將上路的人
祝你們一路順風
▲1995年,從武漢開往長沙的列車上,車廂太擁擠了,一位光膀子的男子竟然躺在了硬座座椅靠背上,為防止自己摔倒,他不得不用手抓住上面的行李架。
還記得小學時作文必寫的題目就是“我的家鄉”,可是剛剛在另一個城市生活了幾年的我,現在卻對“家鄉”這個概念越來越模糊。有多少人是這樣,在另一個城市求學、工作、生活,然后每每到假期便拼命的搶票回家,只為和家人見面那幾天。
▲1995年,從蘭州開往北京的列車上,在車廂內虔誠禮拜的穆斯林。
來回往返的交通工具中最有趣的便是火車,你要和一大堆的陌生人在封閉的空間里共同經歷那么一段時間,短則幾十分鐘,長達幾十小時。而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這一路可以很容易的就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慢熱的、話嘮的、防備的、善于準備的、小氣的。
▲1996年,從廣州開往成都的列車上,臥鋪車廂內一位女青年坐在中鋪拉起了二胡,她的自娛自樂吸引了上鋪和下鋪的青年男女的關注。
還是從前面對面的硬座更有人情味一點,互相不認識的人面對面做幾個小時,再慢熱的人也會被迫的聊上兩句,再看現在的動車高鐵,即便連排的座位可以轉過來與后排的面對面,卻也幾乎見不到人會這樣做,多數的人都在聽著耳機或是抱著肩假寐,在這種情況下,熱情的人反而變成了奇怪和另有所圖。
▲1991年,從綏芬河開往哈爾濱的列車上,在擁擠的車廂內,一位抱孩子的母親臉上顯露出困倦的神情,但依然緊抱孩子。
與飛著走的人們不同,做火車的人特有的一點就是帶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包,即使是幾十分鐘的路程,準備的也像是去露營一周一樣。有時會覺得,這些旅途上的人與爬山的人多少有些類似,兩者都不需要帶太多的東西,但是總是覺得多帶一點就多保險一點,即使這些東西你可能在路上都不會打開。其實那些多帶出來的東西就是旅途者的不安,或者說是往你背包里拼命塞東西的家人對你的擔心。
▲1996年,從廣州開往成都的列車上,一臥鋪車廂內對鏡化妝的女青年和用電動剃須刀剃須的男子。
突然想起小虎隊的一首歌叫做《一路順風》,把最后一段送給所有要離家的人,祝你們一路順風。
當你踏上月臺,從此一個人走
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我最親愛的朋友
祝你一路順風
-End-
本期圖片來自攝影家王福春《火車上的中國人》
▲1998年,從齊齊哈爾開往北京的列車上,臥鋪車廂內一位92歲的老方丈戴著白手套幫女青年把脈。
▲1996年,從廣州開往成都的列車上,一位母親小心地護著放在背簍里的孩子。
▲1993年,從蘭州開往烏魯木齊的列車上,開懷大笑的祖孫倆。
▲1996年,從成都開往北京的列車上,一位母親慈愛地護著躺在座位中間的桌子上的兒子。
▲1999年,從香港九龍開往上海的列車上,臥鋪車廂內手捧哈達的年輕喇嘛。他們來自甘南拉卜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