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新開通的幾條線路,你坐了嗎?美輪美奐的站內設計點亮了我們的生活,成為市民議論的熱點。擔綱站內設計的央美師生的故事和圖片也在微信朋友圈里成為熱帖。其實,央美和北京地鐵頗有些掌故,下面小編就帶你邊逛邊說。
7號線虎坊橋站,《浩氣宣南》,壁畫,孫韜
14號線東風北橋站,《仲夏夜之夢》,陶板燒制,潘公凱
14號線東風北橋站,《勒杜鵑》,陶板燒制,常沙娜
14號線阜通站,《一人一畫》,鋁板切割、UV噴繪,王中
14號線望京站,《都市夢想》,不銹鋼鍛造、噴漆,熊時濤、李震
14號線望京南站,《地鐵2014》,玻璃鋼著色,柳青
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奧運中國夢》,馬賽克、鋼板噴漆,武定宇、崔冬暉
15號線清華東路西口站,《學子記憶》,青銅不銹鋼,武定宇、魏鑫
8號?線(奧運支線)、機場快軌
8號線(奧運支線)北土城站站廳、站臺
10號線北土城站站廳、站臺
鑒于其直接服務奧運和直通首都國際機場“國門第一線”的特殊性,北京地鐵8號線(奧運支線)、機場快軌地鐵站室內設計成為奧運籌備期間北京市政府組織的重點工程。
8號線(奧運支線)奧體中心站站臺
8號線(奧運支線)奧林匹克公園站設計圖與實際效果
2007年4月,中央美術學院應邀與十幾家設計單位競標,經過5輪的篩選和評議,最終市政府將全部7個站點(即奧運支線:北土城路站、奧體中心站、奧林匹克公園站、森林公園站;機場快線:T2站、三元橋站、東直門站)的設計任務全部委托給中央美術學院。
8號線(奧運支線)森林公園南門站站臺
學院集結視覺傳達、建筑景觀、數碼媒體、公共藝術等諸多專業力量,創造性地開展綜合性研究,以“空間藝術化,藝術空間化”為主題,從北土城路站的“青花瓷”到森林公園站的“樹林”到三元橋站的“飛鳥”,諸多源自傳統、引領時尚、藝術與技術融合的設計不僅贏得了北京市政府、市規劃委員會和交通委員會的肯定,更獲得了中外媒體和廣大社會公眾的美譽,并將對北京的首都形象產生長久的影響。
機場快軌東直門站設計圖與站廳
據說,當時時間緊,任務又重,師生設計團隊不分晝夜的工作。在一次深夜舉行的討論會上,一位青年設計師不禁吐槽:太累啦,我都想從窗戶跳出去了!時任院長的潘公凱教授笑著看了他一眼,用特有的不緊不慢的聲調說,“可以啊,把做好的方案留下再跳出去吧。”大家的疲勞就在一片笑聲中融解了。
機場快軌三元橋站站臺
機場快軌T2站站臺
4號線(大興線)
美院專家在4號線西四站壁畫前合影留念
北京地鐵4號線是貫通京城南北的大動脈,南起豐臺區公益西橋,北至海淀區安河橋北,沿途經豐臺區、宣武區、西城區、海淀區,全長28.2公里。美院承擔了其中8個站點的壁畫創作制作任務。經過我院藝術家的艱苦努力和勤奮創作,終于在2009年國慶60周年慶典前夕完成,向國慶獻上一份厚禮。
4號線西單站壁畫
4號線動物園站壁畫
題材從北京的老字號商家刻畫起,到色彩絢爛的動物樂園,表現形式有鑄銅、馬賽克、陶瓷、水墨、油彩等,豐富多彩,體現了大城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人文、科技內涵。
大興線部分車站站廳、站臺
此外,與4號線貫通運營的大興線的部分站臺、站廳設計工作,也是由美院團隊完成的。
15號線(一期東段)
15號線望京西站站臺
2011年12月31日,北京地鐵15號線一期東段開通試運營,實現了15號線一期西起望京西站,東至順義區俸伯站全線貫通。置身于15號線12個不同站點,貫穿整條線路的站臺空間“全線一景”的設計原則,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構建元素與裝飾空間的完美契合,富有中國意味的地鐵站空間設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這是由建筑學院師生擔綱噠。
15號線南法信站站臺
比如,中國傳統建筑中的“藻井”風格在南法信站得到了極致體現。站廳內頂棚的裝飾部分,被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其外形有方形、多邊形或者呈圓形凹面,周圍輔助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作為裝飾。
15號線馬泉營站站臺
沿途國展站、馬泉營站則使用仿斗拱天花板、方形鏤空窗花延續中式風格。而在崔各莊站站廳內,幾乎所有立柱頂端都用小篆字體標注出該站站名,且通過底部散射出的燈光將字體通體打亮。整條線的裝修設計既要追求中國風格,又要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始終貫穿全線一景,在主打中國風效果的同時,在材料選擇及表現上兼顧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15號線順義站站廳與壁畫
8號線
市民駐足欣賞“北京·記憶”
南鑼鼓巷是文藝青年們必須去的地方,如果你下次搭地鐵去南鑼鼓巷,記得在地鐵站里轉轉,那是城市設計學院設計的呦。設計主打“北京·記憶”元素,宣揚北京文化、傳承南鑼鼓巷人文氣質。
此次創作靈感來源于琥珀,通過琉璃鑄造這一傳統工藝將逐漸被遺忘的老北京記憶封存在作品中。整體藝術形象由4000余個琉璃單元體組成,在每一個6厘米見方的琉璃單元體中保存一個北京老物件,如一枚徽章、一張糧票、一個頂針、一條珠串、一張黑白老照片、一個老字號品牌等。這些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勾起人們對北京的美好記憶。
王中教授與市民現場交流
琉璃單元體不僅可以封存實物,部分還設置了供手機掃描的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市民可以閱讀該物件背后的故事并觀看相關視頻,還可以通過留言等方式進行互動,那是相當跨界。
美院與北京地鐵的故事還有很多,或者說正在續寫中,說不定將來的故事里還會有你的身影。央美并不神秘,她和她的作品,就在大家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和這個時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