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類受大眾接受的模式表明,我們的行為是如何依賴于
我們做事情的層次的:比如,在工作中執行某項任務,學習一
項技能,表達我們個人的想法,輔助完成某事,等等。本章檢
查了這些層級,表明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我們的判斷,以及我們是如何改變行為。
需求層次和體驗
絕大多數的經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行家將會受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的影響——用術語來說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馬斯洛
馬斯洛的行為層次需求理論見圖10:他把人描述成“永不滿足的動物”,他們的需求和欲望會按照一個層級逐步上升。只有當人們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進一步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他認為,低層次的需求,比如身體健康和安全需要,比更高更內在的需求有更強的行為動機。
生理層次的需求包括食物和牛存,接下來是安全,乞包括保護和庇護。低層次犬注的是人和外部環境,而高層次的需求兌心的是人的自身。高層次的需求反映丁人們長期的生活日標、比如我們是如何追求決樂,如何完全實現自我,以及產生成就感的。低層次的需求反映的是短期的日杯,由一個 個的“石階”組成。即便在低的水平層次,我們也會向往 個更高的日標,然而,如果杖有獲得低層次的滿足我們仍可能不會實現已們。
赫茲伯格( HERZBERG)
馬斯洛為我們提供了層次分析的 個范例。20 世紀50年代晚期,富萊德瑞克,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herg)對工作中的人群做了—項研究。他在基于兩個大的分類(“激勵因素”和“衛生因素”)下來辨別一系列的閃索:
·激勵因素——任務的特點,績效、贊譽、責任,以及先進性
·衛生因素——薪酬、獎金、任務使命、工作條件,對監督的認可,工作環境的愉快氛圍,以及工作安全。
他發現,盡管衛生園素有助于保持人們對工作的感覺,它們本身卻不舍激勵工作人員。打個比方說吧,作為一個幟倒,全體員丁不久將要漲工資。然而,這利:在衛生因素的行為將不會為工人提供多少激勵。
你將注意到,這些激發閡素反映由烏斯濟需求層次中的高層次需求 而衛生層次接近于低層次。 個人將會對最迫切的需要優先滿足,這就包括一個基本的維持生計的水平,在這種水平上,他們才能解決吃飯和穿衣問題。但是,那并不會就此滿足,或者能進一步檄勵他們——這就屬于高層次的個人需求了。
格萊伍斯(GRAVES)
格菜伍斯的工作在于驗證7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他確定,他斷言的八個價值系統在人類有史以來(他死十1970年)都曾出現。每一種價值系統的出現反映了需求和對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生存抗爭。從馬斯洛的生理層次需求開始,格萊伍斯逐一細述了各種價值體系:
·生存——世界跡只是一片原始森襪,我的行為與其他的動物差不多。
·安全——世界是未確知的,遵循著一個精神的規則.我和別的個體結成同盟,服從這料精神。
·能量——世界是高低不平的,充滿了危險和困難難,我要不畏艱險與生命抗爭。
·服從——世界是按上帝的意志布置有序的,我愿服從這位正確的先導,服從上帝。
·成功——世界充滿了選擇,我知道成就才是最根本的。
·朋友——世界是每個人的家,我要和別人團結起來。
·功能——世界處在劇變中,我要發展自我,與周圍融洽。
·全球村落——世界時一個生態系統,我將與整個地球和平相處。
格萊伍斯強調,這些是思考的方式,并不是人的類型。他運用了與這個世界相關的比喻描述,以闡釋他們,盡管這種模式有一個歷史而非生理的基礎,你將注意到這種動機與需求模式的類似,以及NLP中特別包含了的在下一部分將要講到的神經邏輯。
因此,一個考慮人的動機和行為的模式出現了。這似乎在別的某處,NLP也把層次分析模型整合到他們的主要方法論中去。可能是由于NLP在歷史的開端就有的偶然,以及幾 奠基的思想者和治療專家在理論創立之初的作用,我們現在所考慮的一種特殊的模式,才獲得這樣突出的地位。
神經邏輯層次
格勒喬伊,巴特松(Gregory Bateson)獨創了邏輯層次的新思想,羅伯特·迪爾特斯( Robert Dilts)后來進行了完善。NLP用它作為理解生理狀態和個人改變的基礎。在下文中我將講述這些層次:精神性的,與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相同;最低層次,環境論,與馬斯洛的最低的兩個需求層次近似,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最低的和最高的也分別與赫茲伯格的激勵因素和衛生因素相對。
環境論
環境論的因素考慮你的地點和方位,以及你做事的周邊環境或者語境。它包括影響你行為的約束,你盡力實現想要結果的物理環境,以及相關的人。在這個層次上,你可能面對如下的問題:
·我什么時候去做?
·我在那兒做?
·與誰一起做?
行為
行為層次指的是,在家里、辦公室、工廠、 —個社交的場合或其他任何環境為了實現某事我們實際做了什么。“行為”可能包括想和說,還有聽以及行動。它包括環境中發生的一切。為了引出行為,我們問;
·我做了些什么?
能力
能力層次指一個人的資源和能力水平。在各種技能和專業上的實力取決丁一千人肘他們實力的自信。能力不僅僅是個別的行為,甚至也是一系列行為的集合:,它超越了感觀呈現的范疇,而應包括諸如技能、潛質、稟賦、資源、策略和內部狀態等方面。這些,依次又取決于更為深一緞的認知抽象,比如信仰和價值。你當前的行為是你以前的學習和經歷的結果。舉個可以用能力來解釋的例子:一個人對他實力的信心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實際行動,當然,正如一個人對他率人在角色價格上有更高的自信心,會持續不變地以 種熟悉的自我執行方式來影響他的能力。每一層次均應用了更高的邏輯層。基于能力的想法可以提出這個簡單問題,即:
·我做了些什么?
信仰和價值
在這 層次的改變將會影響 個人的動機,即人們做某事情的原因。我們的信仰和價值包含下我們的能力,正如能力根植于人們將這些能力綜合在一起的行為。你也許曾承受過壓力,遭遇過挫折,為獲得某項能力而付出過代價,等等,諸如此類。你這么恤,是田為它在你生命中的重要——它是怎樣和你的價值及信仰保持一致的 你裁取和保持一項能力的動機和承諾——你也的確做到的一切(在行動上)——就來自于這一層次。
這些(生活滿足的)信仰和價值在很大程度/決定?在你生中所追求目標的形成、實現及相關的其他人面的形式,以及基本的原則,或者說是操作的規范。這些,你憑直覺就應用到你所做的一且中。能引出這些信仰和價值的問題有:
·我為什么去做它?
·對我而言關于他(比如,工作、家庭、一個目標、一項專門的任務等)的說明方面的重要的?
身份
在這個層次,一個人旨在表達或改變他們自己的構想和人生目標。生命必須得有意義才行。人們都要為生恬找一個正當理由。你需要弄明白你“是”誰。從這種對自己的理解中,你的價值和信仰就會作為身份的惟一反映呈現出來 身份作為你的體驗“層次”的外衣,將你各種個性“部分”整合在 塊。
在身份層次可提的問題有:
·我是堆?
·我的目的是什么?
·為什么我在這兒?
精神和更高的目標
在精神層次, 個人只在局部的“世界”、社區或更大的系統里來交流或改變他們的經驗。我們可以把個人身份表述成是一種使命,或一個更高目標。而精神層次可以把人的體驗表述得超出了社會和政治制度。如果一個人的牛命服務的對象超越了自我,這將賦予他更崇高的追求和更偉大的生命意義。更高的追求包括如何應用你與生俱來的天資才能。因此,它所關注的不只是你想索取什么(結果、收益),而且還有你能為這個世界所做出的無可替代的貢獻是什么。這一層次提出的問題有:
·這還能為誰服務?
·我更大的視野是什么?
·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為什么我要做正在做的?
·對小組、組織、甚至世界,我做出了什么貢獻?
·我的命運是什么?
模型的應用
你能很輕松地對這個模型應用技巧并發揮你的大資.,想像一種你做得漂亮的事。它可能是行為或能力層次的——比如聽力技能。如果你要把它作為 項桿為來區分,它可以以這些形式出現:“我仔細地聽”,“我總是注意同我在 起的任何人”,等等。你表述宏際的行為,或者說你“做”的。這就依次形成了能力的各部分,如“與人相處”,“溝通技能”或者類似的東西,那些常常形成一“組”行為。
在最低級的環境層,你可以注意到:
·你與同事交談時,關上門,以減少噪音和干擾。
·你走到面向你同事的教舒服的椅子上坐下,而不是仍呆在以前那個位置。
·你選擇一個安靜的時間在某處約會某人以談論重要的事情。
語言,周邊環境的各個方面都將影響到你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你會發現,在這一層次改變屜相當容易的。有時,只需要注意時間和地點。然而,你將小得小采取桀些行動(行動上),而且你也許需要 些實施它的知識和組織技能(能力上),以及一點點動機(基于你的信仰和價值)。如果你從開始的能力能向邏輯層次±升,你就能辨別出信仰,如:
·每個人是重要的。
·黃金規則,“對別人做............”
·通過交往,你每時每刻都獲得新的知識。
·生命是短暫的。
你常常在這磐表述前加上“我相信”、“我覺得”、“我認為”、“依我看來”等等。那么,向上追柵一層,你可能識別出你自己作為一個“禮群中的角色(peplep person)”。在這里,我們通常以這樣的語氣說“我是… ”,而小尾你做的刊么、想的什么。你“是”你的身份。你表達的是你獨有的。如果你沒有對你所做的有一個更高的激勵 —個理想、信仰、行業準則或之類的東西,行為技能改變的強制力可能會在此終止。
當然,你能將模型輕松自如地皮崩于你做得不好的事情上。在這種情形下,可能一個“負面”的身份會出現:能力的欠缺、不恰當的行為、沒有更高的追求等等。從你的經驗及多十層次領悟中所獲得的對自身的了解,會有助于在各層次解決個人問題,比如你想戒除的一種習慣行為,一種負面的自我信仰,或者你應該找到另外一種工作感情。那么你進入模型的任何層次,通過(擴展或者壓縮)向上或向下的擴展,你就會獲得你柱經驗、期望和動機上的感惜,,
強化
這個過程包括向上加強(面對一幅大的圓景、歸納、抽象)和向下加強,對下一次(各部分、細節、物質的、感官世界)。從—個小的加強屢次開始,你蔣開始弄明白為什么,比
如:
·環境——我的桌子亂七八糟的。
·行為——我沒有把東西收好。
·能力——我不理解拜訪的秩序。
·信仰——我們需要創造力,而不是太多的秩序。
·身份——我是一個缺乏組織紀律的人。
同樣,另一種方式是,你可以從低層的自我認為是“缺乏組織”的人這一十“提出”的問題,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在這種情形下,在低的邏輯層的體驗義提供了問題的”舉例”,運用這些層次,你能更好地弄清楚問題。特別星,它給出了背景, —個不同的視角,3便更接近客觀事實。這不們對解決“現實的”或“根本的”問題有特別幫助,而且也是介人的最好的層次——換言之,這一層次,你柯最好的時機來實現長久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