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是建立長久改變最重要的一步。經常有些人試圖改變舊有行為,卻如曇花一現似地沒有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未能找到取代的行為。
雖然他們已經中斷了舊行為,可是就因為沒有可以取代的新行為,結果改變便功敗垂成。
如果你已按照前面所說的步驟做了,那么接下去的步驟便是給自己找出可以取代的行為,讓這個新行為使你得到與先前舊行為同樣的快樂。
譬如說如果你戒掉抽煙,那就必須想出新的方法來取代過去從抽煙中所得到的快樂。
如果你實在想不出有什么樣的好方法,那么就干脆去求問那些改變成功的人,看看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我相信你必能找到答案。
在此我向各位介紹個成功的例子,那是發生于我的朋友法蘭塔肯頓的身上。
當我們第一次攜手在電視上作“人之潛能’,這個節目時,我發現他有一個不太得體的習慣,那就是喜歡嚼煙草,常常隨口便在地上吐一口吐沫,這跟他精明干練的形象似乎不太相符,可是這個習慣卻已維持了二十多年。
后來法蘭告訴我嚼煙草是他生活中少數能令他快樂的習慣之一,不能一日沒有,特別是當他一個人開車而覺得孤單時,只要嘴里嚼著煙草就能使他忘掉孤單。
事實上他也不諱言地告訴其他的朋友,如果嚼煙草和做愛讓他選的話,他寧愿選擇前者。沒想到嚼煙草竟然有如此的吸引力。
這全因為他多年來以此當成除去痛苦和得到快樂的方法,因而已在神經系統中建立起快速而強固的關連,只要每當覺得心情不好時便很快地借此得以消除。
最后是什么讓他改掉了這個習慣呢?原來他找到了讓他改變的杠桿。
有一天有個朋友告訴了他這種習慣有損他的形象,這話讓法蘭覺得自己的確是沒有好好節制自己的行為,而如何讓自己能夠自制,乃是他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則,不容輕易破壞。
當自己無法按照原則生活委實讓法蘭覺得痛苦,同時他又從別人處得知常嚼煙草容易導致口腔癌,這使他不能不決定是否應該改掉這個習慣。
經前后思量,分析了這個習慣是否能帶來實質的快樂,最后法蘭決定不再沉溺于這種習慣,而嚼煙草的滋味使他開始覺得有些討厭起來。
這一連串的思考幫助了法蘭產生了改變的杠桿,同時也打斷了以往他動不動便以嚼煙草得到快樂的行為模式。
隨后促使法蘭改變產生極大影響的,是他找到能使他得到快樂的另一種新方法,它遠比嚼煙草更有效,那就是比以前更加認真地將精神投入工作之中。
他的苦心十分值得,結果公司的業績直線上升,成為華爾街經營電腦軟件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另外由于他新結識了一位女友,不論在個性上或價值觀上二人都十分接近,這使他活得更加有勁和快樂。以往他因為覺得孤單而得靠嚼煙草來打發的習慣,從此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我們舊有的行為模式被中止了,腦子里便會自動地去找能夠同樣帶給我們先前相同快樂感受的新行為。
這也就是何以有些人就算是戒煙了,可是體重卻增加了,因為他們從吃東西得到有如抽煙同樣的快樂感受。
南西。曼恩曾作過一個統計調查,用以了解吸毒者戒毒成效,結果發現“取代行為”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第一組人被迫以外力(即法律)強制執行戒毒,可是當這些男男女女的吸毒犯從監獄中被釋放出來后,沒有多久便又開始吸起毒來。
這個現象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的,外力的施加無法造成持久性的改變。
第二組人是真有心想把毒癮戒除,并且憑著毅力壓制著想再吸毒的沖動,結果他們戒毒并未就維持得太久,平均起來大概只有兩年時間,當再碰上過大的壓力時便又靠吸毒來逃避。
他們戒毒之所以失敗,乃是因為沒有找到舊有神經渠道的取代物所致。
第三組人則因為有很好的取代行為而戒毒成功,他們從家庭中、從事業上、從社會參與所得到的感受使他們覺得比吸毒更好,結果大部分的人從此沒再犯毒癮,即使少數人未能成功,但平均起來也至少能維持八年未再犯的記錄。
這些人之能夠一腳踢開毒癮,就是因為遵照了NAC的前四個步驟,即便如此,也還有部分人只能維持平均八年的時間,何以會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