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開始于二戰時期的美國,采用為傷病員播放音樂以及教給他們使用簡單彈撥樂器的方式來減輕這些傷病員的痛苦。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音樂治療已經成為人文科學中獨具風格的研究領域。在美國、日本、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音樂治療作為一項科學,已經得到重視和廣泛的認可,不光在大學里有音樂治療本科至博士的課程設置,在醫院及相應的研究機構還設有音樂治療中心以方便音樂治療的實施和開展。
我國在上世紀的80年代末開始了對音樂治療的研究,并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對音樂治療事業的推動做出了大量的積極工作,這些年來,國內的幾所重點音樂學院也陸續設立了音樂治療專業。然而,音樂治療在中國仍然屬于邊緣學科,音樂治療這四個字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新名詞,“音樂治療?音樂也能治病嗎?”這是會經常遇到的疑問,如何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是我們音樂治療工作者的責任。下面,結合筆者的所學和經驗從兒童與音樂治療的關系為出發點,對音樂治療的功能及效果作詳細的解釋和說明。
現在每一個孩子往往都被六位大人所疼愛和呵護,兒童是父母的珍寶,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有人說過中國的孩子是小皇帝。然而,就在近幾年,一些曾經是離我們很遙遠的詞突然降臨到了這些小皇帝身上,如:多動癥、孤獨癥、先天愚、腦癱等等。這些莫名其妙的先天疾病奪走了孩子們的健康和正常的發育,同時也奪走了每一個家庭的快樂,使做父母的心痛欲絕。
音樂治療對患有先天殘疾的兒童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里首先要聲明是:音樂不能治愈孩子們的疾病,但是能幫助調節孩子們的情緒,改善他們的不合理行為,建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系等。
孤獨癥兒童會讓其家長和周圍人感到束手無策,那是因為孤獨癥兒童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合作、無視當前環境以及對某些事物表示出超乎尋常的偏執。比如:有的孤獨癥兒童要一年四季都帶著帽子,無論在家中還是在戶外,如果強行改變這一習慣,他便會哭鬧不止;還有的孤獨癥兒童非常在意物品的擺放順序,不允許有改換和錯誤。音樂治療師會根據孤獨癥兒童的特點,及時地調整方案,通過改變速度、節奏和更換樂器對兒童進行正確的引導。
以筆者曾做過的一例個案為例:對象為六歲的孤獨癥女童,該女童情緒不穩定,極端的好動,前兩次做音樂治療時,無視筆者,只是在屋中亂走,扔樂器,或者只看窗外。但是,筆者發現該女童對小鈴鐺的聲音很敏感,她擺弄鈴鐺的時間明顯的比其他樂器要長,觀察到這一點,筆者對該女童制定了治療方案、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通過和治療師建立信任的關系改善她的不良情緒,達到互動的目的;長期目標是在互動的基礎上,培養她與外界的溝通能力,以及增強她的注意力。該女童的音樂治療為兩周一次,堅持到7個月左右時,該女童可以跟隨著筆者的鋼琴聲敲打鈴鼓,她和筆者的關系進展到能坐在筆者腿上彈琴,筆者拍手稱贊時,她會回頭對筆者笑。其父母也表示該女童在家時,哭鬧和亂扔東西的行為明顯減少,對父母的依賴程度也比以前強了。
孤獨癥、腦癱這類的先天性殘疾的兒童無法象正常孩子那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們的哭鬧也正是由于不能說明自己的痛苦。然而,絕大多數家長和教師卻不能理解,認為這些孩子理所應當同正常孩子一樣接受訓練和教育,完全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感受。這樣,在一些針對多動癥、孤獨癥、情緒障礙等患有先天隱性殘疾的兒童治療機構里,可以隨處聽見強制、呵斥和命令的聲音,使得原本就緊張和被動的孩子們更加恐懼和情緒化,治療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
音樂治療為孩子們提供了寬松和自由的環境,在這里沒有人強迫他們反復作相同的動作,也不會有人制止他們的大聲哭泣,音樂治療師會用鋼琴回應他們的哭聲,孩子們都會停止哭泣看著鋼琴和治療師“原來還有比我哭聲更響的聲音!”。兒童在沒有制約的、輕松的環境里時會有著與平時不同的表現,這種表現來自治療師通過音樂的誘導,來自兒童自身的發現和努力。音樂治療師通過歌唱、和弦的運用、音高及速度的調整以及使用其他的樂器調節兒童的情緒,帶動兒童的積極性和主觀性,引導他們做新的行為嘗試和新的情感體驗,由此促進兒童的身心成長。任何一種訓練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讓這些兒童的成長速度跟上正常兒童,所謂的成長就是在經歷了與以往不同的感受之后,通過對自身的認識和思考,不斷累加起來的情感經驗。患有先天殘疾的兒童也同樣具有思維和意識,只不過他們的思維較正常兒童發育緩慢且有所不同,但其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音樂治療正是立足于這一點,用音樂的方式誘導這些兒童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認識自己,從而提高自己。有的孩子在參加音樂治療之前,從未體驗過自己的聲音可以隨著鋼琴的旋律共同起伏;有的腦癱兒童甚至家長在加入音樂治療以后才發現,原來孩子一直軟弱無力的右手是可以握住鼓槌的,等等。音樂治療為這些兒童提供了發現自我的舞臺。
殘疾兒童的音樂治療在國內已經得到普遍認可,一些大中城市的特殊教育學校紛紛設立了音樂治療室,并對師資進行培訓。兒童的音樂治療事業會快速和蓬勃的發展起來。
本文僅從兒童的角度概括了音樂治療的功能及效果,音樂治療在亞健康人群和老年癡呆領域同樣能發揮其作用。
音樂治療在國內屬于新興學科,有待于近一步實施和專研。但隨著音樂治療的不斷完善和普及,音樂治療隊伍的不斷壯大,中國的音樂治療定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