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患者尋醫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有些疼痛常伴有已知的損害或創傷,較易識別。經對癥治療后,一般過一段時間就可恢復,而有些疼痛原因不清楚,癥狀頑固,常導致人體衰弱不堪,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疼痛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與抑郁的關系更為密切。在臨床常有一部分慢性疼痛患者伴有抑郁情緒,這些患者常因軀體疼痛及其他不適癥狀到綜合醫院診治,但其身體的疼痛可能是由精神疾患引起的,還有一部分抑郁患者其主要不適為各種慢性疼痛。 所以,對頑固性疼痛,已排除器質性疾病引起者,可嘗試給予心理治療,簡介如下:
(1) 認知治療:人們患疼痛性疾病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壓力,且大多數人又缺乏醫學常識,因此也就易于產生焦慮不安和緊張情緒,因此,向患者講明道理,幫助患者解除疑慮極為重要。解釋工作必須從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出發,針對性地進行。凡是病人有疑問之處應熱情耐心地加以說明,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產生正確的認識,從而形成自我控制。同時尋找明確的生活目標和價值,建立起堅定樂觀的人生態度。
(2)放松療法:教育患者首先松弛肢體的一組肌肉,然后做到全身松弛,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消除緊張和焦慮,打斷“焦慮—肌肉緊張—進一步焦慮”所形成的惡性循環。放松療法可使交感神經活動降低,氧耗減少,心率、呼吸變慢,解除病人的焦慮、恐怖,有助于疼痛的緩解。
(3)生物反饋法:借助各種專門儀器,把患者生物學變化的信息,如血壓、心率、體溫和腦電節律等進行記錄,并將這些信息轉變為易于理解的信號,如聲、光、儀表的指針連續不斷地反饋患者,使患者利用這種信號有意識地控制某些病理過程。有研究表明,如對緊張性頭痛,用肌電反饋訓練緊張性頭痛患者松弛額肌,經4~8周訓練,病人可隨意控制額肌的肌電活動,使頭痛緩解。
(4)音樂療法:音樂可影響人們的身心和行為。悅耳的音樂對神經系統是良性刺激。由于音樂的速度、旋律、音調和音色的不同,能使人們表現出興奮或抑制,起到鎮痛的作用。
(5)催眠法:催眠前首先要進行暗示測定,選擇暗示性較高的病例,并使病人充分了解催眠的目的和步驟,消除其緊張情緒,以取得很好的配合。治療在光線柔和、暗淡、安靜的治療室中進行。讓病人平臥于床上保持沉靜,使全身肌肉放松。令病人雙目注視一個指定的物體,幾分鐘以后,治療員用柔和、單調的語氣反復暗示。一旦病人進入催眠狀態,可以通過交談來了解正被遺忘的創傷體驗,從而消除其癥狀;或根據病人的病情特點,給予明確暗示,使其有所遵循,藉以獲得積極的治療效果。治療結束后,則要通過結束性暗示,逐漸解除催眠狀態。
此外,還可綜合應用安慰劑、認知-行為治療,心理疏導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