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概念上的比較
所謂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因當事人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顯失公平)時,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具體是指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屆滿以前,因出現了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發生不可預見、不能克服、無法避免的變化,致使合同履行艱難或不必要,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將導致雙方利益根本失衡,因而允許當事人請示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解除合同,并免除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的責任的一項法律制度。情勢變更原則是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關系中的具體運用,其目的在于排除因情勢變更導致的顯失公平結果,平衡、協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公平和經濟流轉秩序。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在合同關系中,它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對其發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不可抗力起源于羅馬法,羅馬法國規定,當不可抗力致使物品滅失或給付不能時,債務人可被免責。當今世界各國法律均把不可抗力作為違約責任中的法定免責事由。
二、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適用條件上的比較
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可歸結為: 第一,在客觀上,須有情勢變更的客觀事實。所謂“情勢”是指合同生效時作為該合同賴以成立的環境或基礎的一切客觀情況。所謂“變更”是指合同生效后至履行終止前,該合同賴以生效的環境或基礎情事發生異常變動,造成合同基礎動搖或喪失。 第二,在主觀上,情勢的變更須是當事人無主觀過錯。即情勢變更的發生,必須是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引起的,才可能適用該原則。第三,在原因上,須有情勢變更發生的不可預見性,且當事人不能克服這種變化。如果當事人在簽約時能夠預料該事件發生的,或者能夠克服該事件的,則該事件發生的風險,應由當事人自己承擔,而不得請求適用該原則。第四,在時間上,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生效以后、合同關系終止以前。第五,在結果上,須因情勢變更而致使原合同的履行將對一方當事人沒有意義或者造成重大損失,即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顯失公平。第六,在程序上,協商程序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必須程序,即情勢發生變更,一方當事人首先應與對方就合同的內容重新進行協商,只有協商不成時,才能通過法定程序向法院或仲裁機構提出適用這一原則的請求。
形成不可抗力的抗辯事由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不可預見性。行為人對于某些具有強大強制力的自然現象無法預見是抗辯的必要條件,能否預見的標準是對于一個普通人應以一個一般善意之人的認識能力和關注程度判斷;對于負有特殊義務或責任的人應以一個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認識能力和特別關注程度判斷。第二,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這一條件要求作為不可抗力的自然現象具有強大的強制力,足以產生一般人無法抵抗的破壞后果,即使當事人盡到一個一般善意之人乃至專業人員應盡的各種努力,也不能免于損害。第三,原因的客觀性、國家性或社會性。
三、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的聯系及區別
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都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客觀情況,都可能造成合同履行不能和導致合同的變更或解除,并都是一方當事人的免責條件。不可抗力可以導致情勢變更的發生,而情勢變更則不能引起不可抗力的發生。
情勢變更于不可抗力的區別在于:
1、客觀表現不同。情勢變更主要表現為影響合同履行的社會經濟形勢的劇變事件,如物價飛漲、貨幣嚴重貶值、金融危機和國家政策的轉變等事由。由于情勢變更的情況較為復雜,須憑借法定的公平裁量權認定;不可抗力表現為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如地震、臺風、洪水、海嘯、旱災等(自然災害);也包括社會異常事件,如戰爭、罷工、**等。對于不可抗力,只要具有一般大眾知識便可感知。
2、造成影響不同。發生情勢變更,在一般情況下,合同仍然能履行,只是履行合同會造成明顯的不公平后果,即對一方當事人沒有意義或造成重大損失;而發生不可抗力事件,既可能造成合同履行困難或履行不能,也可能造成合同的全部義務都無法履行。
3、適用范圍不同。情勢變更僅在具有合同關系的雙方當事人履行合同過程中,適用免除合同責任。不可抗力為法定免責事由,適用于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
4、免責情況不同。在發生情勢變更的情況下,并不當然免除該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的賠償或補償責任。情勢變更原則只是賦予了當事人依法請求變更或解除合同關系并免責的權利,而最終是否變更或解除合同并免責,取決于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的裁量。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履行,一方當事人當然免于承擔違約或侵權責任。即因不可抗力事件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無法履行的,當事人有權通知對方當事人解除合同,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并可免予承擔履行義務和違約責任。
5.當事人享有的權利性質不同。情勢變更情形下的變更或解除合同,當事人不能自行決定,須申請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決定。在不可抗力情形下,當事人享有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解除合同的權利為形成權,只要不可抗力發生后,當事人履行了附隨義務,即可發生法律上的后果,無須征得對方當事人同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