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曰:“我待諸將不薄,安忍反也?”宋憲曰:“聽妻言,不用將計,安為厚也?”布默然。 翻著圖書館借來的泛黃的羅本三國,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不禁心頭一酸。 其實,溫侯呂布,一直是一個孩子。 他有勇力,他的武功舉世無雙,這種強悍讓他驕傲。催動著舉世無雙的寶馬,揮舞著令人撕心裂肺的畫戟,在那時的天下,他是最有資格領略廝殺的快感的人。然而他從不濫殺,他有兩次機會殺掉劉備的家眷,他都放過了她們,他對她們的尊重和保護令人肅然起敬。自幼就隨從丁原的呂布,也許從骨子里就渴望著母性的愛憐,因此在那個視女人如衣服的時代,我們看不到呂布一丁點對女性的輕視。他為貂蟬而殺了董卓,卻沒有為了她而丟棄原配的妻子,我相信他對所有的女性都是同樣的敬仰,比起屢次丟棄妻子的劉備,比起禽獸不如的劉安,呂布實在是無愧于騎士的稱號。 鐵骨柔情。 他總是寬容。劉備派人招兵買馬,呂布并不多疑,只是說,這是一個將軍的本分。他的內心實際是脆弱的,他寬容別人,也許是因為他自己受過太多的誤解和委屈。他反復無常,是因為他希望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他從來都不曾有過什么雄圖偉業(yè)啊,他只是一個將軍,一個出類拔萃的將軍,他像那時所有的士人一樣的希望自己被認可,希望能為自己的知己出生入死掃平天下。當他知道董卓或是曹操對自己的重視和肯定的時候,他心里該是怎樣的快樂,“矯若游龍”,他實際是一只孤龍,在東漢末年的混亂大地上瀟灑而悲愴地游動著,袁紹,袁術,張楊,張邈……被人嘲笑和鄙夷地奔波,他只是為了找到一個歸宿。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劉備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了,劉備知道曹操有本事駕馭他,也能想到他輔佐曹操之后天下會如何。呂布是死在了劉備的口中,而劉備的話比宋憲的話更讓人心寒,宋憲的不滿好歹有七分道理,而劉備的表現實在是兩面三刀。 當時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呂布未必不懂,但他從骨子里抵觸那規(guī)則,他太高傲,容不得羈絆,縛虎太急,在丁原手下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壓抑。董卓算是他的知音,因此他為了董卓拼殺疆場沒有半句怨言,直到失去貂蟬,他感到了委屈,擲戟之時,他感到了憤恨。他未必不是一個居于人下的人,但是他的主公必須欣賞他,信任他,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縱情馳騁,這才對得起他那顆桀驁的心。他希望自己光明磊落,因此當被指出董卓和袁術的本質的時候他立刻決定不再與其同流合污,同樣是因為光明磊落,他不屑于運用陰謀詭計,當然也不可能擅于運用。他一直相信自己,相信赤兔馬,相信方天畫戟,相信憑這力量足以征服天下,靠的是坦坦蕩蕩的廝殺。他因自信而自負,因此屢次拒聽陳宮等人的忠言,一勇之夫,無謀之輩,這些評價在呂布身上的確不算詆毀,見利忘義,鼠目寸光,這些惡語也都是有理有據。呂布的確是一個武夫,一個傻瓜,比起那些擅于陰謀和長于算計的人來說,呂布單純得近乎白癡,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他為這付出了太慘痛的代價。突然覺得他有點像西楚霸王,他們都不懂得待屬下好的真諦是帶領他們打下大片河山并分封給他們,他們以為自己盡心的對屬下,卻不懂得屬下的內心未必同他一樣的簡單和透明,于是他們敗了。烏江畔拔劍自刎的霸王留下了永遠的悲壯,而白門樓殞命的呂布,卻被千萬后世的人所鄙夷。讀書至此,怎能不為溫侯一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