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毀永川古墓群 文管所:受損文物無法統計(圖)
03/19/2008/13:54
華夏經緯網
文管所收集的部分文物 首席記者史宗偉 實習生冉海軍 攝
墓群周邊可見大量文物殘片 首席記者史宗偉 實習生冉海軍 攝
昨日,在永川區新城的成渝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的施工工地。一個個空墓裸露著,墓石、陶瓷碎片比比皆是。“這是明代墓葬群,至少8座已人為破壞,出土的完整文物卻只有7件。”永川區文管所副研究館員王昌文痛心地說,施工中損毀的文物無法統計。
重慶一品建筑集團是匝道口工地的施工單位。昨下午,記者在該集團工程指揮部后面小坡上看到,被損毀古墓群從坡頂到坡腳分三層排列,除第三層因棄土覆蓋得以保留外,第二層和第一層的墓穴只剩下墓石或墓磚。
“一品建筑”現場負責施工安全的江勇說,開工時,集團不知道有古墓群。上周三,永川區文管所來現場告知后,他們才知道推土機和挖掘機“傷”到了古墓群,當天即停工。
“挖出碗和罐子時,我們以為只是一般的墓。”江勇說,由于不知道掘出的泥土中有文物,他們已將棄土作為建筑垃圾填埋到地勢較低的地方去了。
永川區文管所介紹,永川區相對于長江沿岸的巫山縣等地,文物資源相當匱乏,目前唯有依賴地下文物發掘來填補永川自唐代建縣以來的歷史。1988年,文物部門已將匝道口工地附近明確為地下文物保護控制地帶。
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凡在地下文物保護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用地手續時,報請文物行政部門依法組織考古調查、勘探,否則不得施工。然而,記者從江勇口中得知,該工地在去年9月就已開工。
永川區新城建設管委會是工地業主,分管工地建設事宜的管委會副主任馬奇富介紹,上月中旬,他們收到市文物部門關于工地有地下文物需加強保護的函,要求整個工地停工,但實際狀況是不可能停工。
據了解,該匝道口將建成與成渝高速公路相連的立交,今年10月1日通車。馬奇富介紹,接到文物保護函沒有停工的原因除跟工期緊有關,還與保護函沒明確需保護控制地帶具體方位等因素有關。管委會認為,作為業主單位,他們有保護文物的義務,可施工進度與文物保護應齊頭并進,這需要相關領導予以協調。
永川區文管所稱,除了市文物部門的函外,該所迄今已向永川區新城建設管委會發過兩次關于文物保護的函。不過,此說法沒有得到管委會方面的證實。
據了解,目前,永川區文管所從損毀墓穴出土的文物除陶碗和陶罐外,還有象征糧倉的隨葬品陶倉房,損毀墓穴分石室墓和磚室墓。該所所長李玉彬介紹,古墓群現場必須得到有效保護,他們正在作考古調查等發掘準備工作。
昨下午,市文物局文物處透露,對永川匝道口施工損毀文物一事正在調查中,將依法保護文物。據悉,待市文物考古所確立發掘方案和施工單位配合停工后,考古人員將對古墓群作搶救性發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