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程氏養(yǎng)生經(jīng)20--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取穴時首先找到肩的外側(cè),然后找到大椎穴,肩井穴就在兩者的中點上。肩井穴屬于足少陽膽經(jīng),如果把身體看做是一口井,肩井穴就相當(dāng)于一個井口,要保持井口通暢不受賭,才能讓經(jīng)脈通暢,因此平時需要按摩這個穴位,保持井口的干凈,身體很多經(jīng)脈是否通合都與肩頸所在的經(jīng)脈有關(guān)。平時精神太集中或者壓力太大的時候,頸部會不自主的往前探,這時候整個肩部就會拘謹(jǐn),收緊,造成肩部肌肉過度的緊張,或者是痙攣,肩頸這個位置就會出現(xiàn)酸痛這樣一個感覺,按揉肩井穴會感到放松舒服,頭暈頭痛都得到緩解。
主治疾病: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在肩井治療里,除了按揉肩井穴外,還有一個方法很好,即拇指和四指并攏放在肩這兒。捏起來,再放下去,再捏起來,這樣反復(fù)做,會感到肩部很舒服。
除肩部疲勞外,很多工作的人會感覺全身疲勞,困倦,氣色不足,這種情況往往是脾虛導(dǎo)致。脾虛的表現(xiàn)在腹脹、無食欲、消化功能差,倦怠、疲勞,頭暈,四肢無力,大便稀,怕冷,面色萎黃,腹瀉,肥胖浮腫,女性還可能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diào)。判斷脾虛最簡單的方法,是從鏡子里照看自己舌頭邊上是否有齒痕,舌頭胖瘦如何,有無白色的苔,顏色是否正常,還有身體是否疲勞。
治療脾虛,可用肩井穴緩解疲勞提高脾氣,并通過與大包穴配合治療。大包穴是脾經(jīng)最終末的一個穴位,叫脾之大絡(luò),脾管人體的后天之本,氣血升化之源,這個氣血升發(fā)出來以后,由這個大絡(luò)把它散布到身體的各個地方去,所以若脾的整個運化有問題了,就找大包。大包穴在腋下6寸、腋中線上,第六肋間隙處取穴。該穴位深部相對應(yīng)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側(cè))、胃(左側(cè)),故不可深刺。
做的方法首先把雙拳相握,對在一起。然后手叉腰,放到腋窩下,一般是放到根乳頭相平的這個位置,用你的拳頂在這個地方,頂住的時候,拳的手指的縫隙剛好頂?shù)嚼吖堑目p隙,以這兒為支點,往里稍微用力一點,轉(zhuǎn)肩,順時針轉(zhuǎn),逆時針轉(zhuǎn)都可以,這個方法其實是以大包為支點清理肩井穴,因為自己很難摸到肩井穴。這個動作讓肩部轉(zhuǎn)起來,刺激到了大包穴,也刺激到了肩井穴。在做這個姿勢的時候,若能轉(zhuǎn)肩以后再收肩,堅持十秒鐘,然后再做仰頭,再堅持十秒鐘放松再轉(zhuǎn)兩分鐘,如此反復(fù),就連頸椎都鍛煉了。最適合于在辦公室工作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