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中的各類券商信用交易擔保賬戶,有望揭開面紗。
這類賬戶為“兩融賬戶”,開展了融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的持股可以轉入這些賬戶。從公開信息中,無法獲知其背后的真實投資者。
近日以來,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同時亦有多家公司發布更正公告,對半年報進行“打補丁”,進一步披露了隱匿在各類券商信用交易擔保賬戶背后的股東信息,試圖以此隱身的股東身份被動曝光。
“隱形”的股東
8月初,大連控股(600747.SH)披露《2013年半年度報告補充公告》,對隱藏在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賬戶的實際持股股東進行“解碼”,其中,錢毅升、岳麗英、張雪清三人,分列股東榜的第2、3、4位,僅次于大股東大顯集團,三人的合計持股達到5711.7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37%。
而在大連控股首次披露的半年報中,上述情況卻是一團迷霧。當時,前十大股東中,共有8家券商的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其中申銀萬國賬戶持股數為2767.55萬股,位居第二大股東,其余券商賬戶持股數從542.80萬股到2472.34萬股,合計持股數則為11080.15萬股。
本報梳理信息發現,上述三人曾多次抱團出現在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中。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三人曾在集體持有永鼎股份、佛塑科技,錢毅升、岳麗英還曾一同持有華聯控股、鋼研高納等股票。自融資融券業務逐步開展后,三人便開始從股東榜上隱身。
8月14日,大連控股證券部人士對本報透露:“半年報披露之后,由于公司股東名單中兩融賬戶較多,上交所給我們打電話,讓我們披露實際持股股東情況,將信用擔保賬戶細化為個人賬戶。于是我們再度從中登公司拿到股東數據,進行分拆、合并,并發布了半年報補充公告。”
近年來,大連控股正在向礦產和金融行業轉型,去年底還擬向大股東定向增發募資約13.7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近期證監會受理了該方案。大顯集團還明確表示,擬在適當時機將優良礦產資產通過部分轉讓形式注入上市公司,以調整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促進公司逐漸向金屬礦業方向轉型。前述三名股東或許就是看重了公司的轉型重組。
“股東借助兩融賬戶隱身的行為,使得股東榜已經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注意。實際上,上半年的時候,監管部門就曾下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實際股東的信息。”一位接近上交所的市場人士對本報透露,但由于不少上市公司反映時間緊迫,從中登公司拿到股東信息后,來不及進行分拆、合并,因此交易所只好默許了這種“打補丁”的行為。但是在今年年報中,將不會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監管層“解碼”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報中,1051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出現了兩融賬戶的身影,總數多達1958家。其中,兩融賬戶超過5家(包含5家)的上市公司有41家。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3號——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13年修訂)》,其中明確要求,“公司股票為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的,股東持股數量應當按照其通過普通證券賬戶、信用證券賬戶持有的股票及其權益數量合并計算”。
今年5月,上交所下發《融資融券、轉融通相關信息披露規范要求(征求意見稿)》。該文件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定期報告的“股份變動和股東情況”部分披露前10名股東及前10名無限售流通股股東中,參與融資融券及轉融通業務的股東的相關事項,包括相關股東名稱、報告期內股份增減變動的情況及所持股份質押或凍結的情況等。
前述接近上交所的市場人士稱,由于上述文件還處于征求意見中,所以交易所在此次半年報也未進行統一強制,允許上市公司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操作。
一位接近中登公司的人士也透露,中登公司最近也在多地培訓期間指導上市公司,其中一個要點便是,如何對券商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進行分拆披露。
惠依投資基金經理趙曉玲對本報透露,近期以來,不少機構投資者,也利用兩種賬戶隱身,進行一些風險性較高的投資,如熱門概念股、ST重組股等。這種投資如果失敗,很容易引發媒體的質疑,以及持有人的大量贖回。通過這個平臺隱身,則可以規避這種負面影響。“此外,一些善于做小盤股的知名私募,稍微買一些股票就容易登上股東榜,從而引發跟風,使自己陷入被動,兩融賬戶也可以幫助其在信息披露的時點進行隱身。”趙曉玲透露。
今年2月,三特索道推出定增預案,擬向關聯法人股東當代科技等募資約4.2億元。隨后,湘鄂情實際控制人孟凱宣布對公司構成舉牌,并稱有意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4月份,孟凱完成第二次舉牌。然而,在該方案的股東大會表決時,孟凱卻不在三特索道的股東名單上,取而代之的是,廣發證券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回查公司一季報,上述廣發證券賬戶持股量1366.37萬股,持股比例11.39%。
這也意味著,如果孟凱不是觸及了舉牌線而主動走到臺前,三特索道不可能知道誰在買入公司股票,對于隱藏在身邊的“危險”也無法察覺。
雖然這類隱身賬戶并不能瞞過監管部門的眼睛,但給普通投資者造成了一定的認知障礙。而且如果有人試圖以此進行內幕交易、隱性舉牌等等,監管部門要通過龐大的數據一一進行核查,工作量也較大。通過由上市公司統一“解碼”股東結構,細化和完善信息披露,有利于促進證券市場的信息公開及保障投資者知情權。
鏈接:
信用賬戶激增玩家隱遁中登要求分拆披露破解股東失真(13.8.1)
融資融券交易日益火熱,由其催生的證券公司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下稱“信用擔保賬戶”)逐漸增多。上市公司不斷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數量中,這個群體占比已接近9%。
“大家都知道,信用擔保賬戶體現了融資客戶增加;然而,很多投資者不知道的是,其背后卻隱藏著諸多‘秘密’,私募等借此避免自己公開現身股東名單,以往通過看股東變化來預判股票走勢的方法也已大打折扣。”7月31日,海通證券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31日,有券商人士向記者透露,中登公司近日為上市公司董秘、證代們做培訓時曾提出要求,從2013年中報開始將實行分拆信息披露工作,此舉直指信用擔保賬戶背后的“力量”。
數量續增凸顯兩融活躍
自2010年3月融資融券實施以來,信用擔保賬戶便在A股市場急速增長。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7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22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13年半年報,其中,9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信用擔保賬戶的身影,共計197次。
若以此推算,信用擔保賬戶占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比例已達8.75%。該數字比今年一季報顯示的7.84%高出近一個百分點。
“雖說納入統計的上市公司只是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1/10,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已發布半年報的上市公司多數并不是融資融券標的。按照常理推斷,信用擔保賬戶后續出現的數量可能更多”,31日,上海一家陽光私募負責人指出。
信用擔保賬戶是兩融業務催生出來的產物。簡言之,就是券商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時,投資者向證券公司申請開立一個二級賬戶,用于記錄投資者委托證券公司持有的擔保證券的明細數據。而這些委托證券集合在一起,以信用擔保賬戶的形式存在,并現身于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東名單。
“信用擔保賬戶的激增間接反映了兩融業務的活躍程度”,中信建投非銀行業分析師表示,今年上半年,券商融資融券業務收入表明,其已排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與證券投資收益之后,成為證券公司第三大主營業務。
另據中登公司數據,今年上半年,融資融券開戶數平均每月增加近13.9萬戶。
從目前現身上市公司半年報的信用擔保賬戶所屬券商情況看,除國泰君安、華泰、中信等老面孔外,廣發、光大、銀河等大型券商也頻頻現身,廣發證券(000776.SZ)近來尤其活躍,已出現21次。
“私募和大小非開通融資融券賬戶都喜歡分倉在大券商,一方面可提供融資資金雄厚,另一方面大戶較多,較為隱蔽。”上述非銀行業分析師透露。
便利股東融資持股結構失真
廣發證券上海某營業部經紀業務經理齊健告訴記者,對于兩融標的股,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信用擔保賬戶,一般是融資與可充抵保證金的總和,雖然融券并不反映在該賬戶中,但是依然很難判斷該賬戶是否全為單純融資買入還是持股者充抵保證金以及這兩者的比例。
這意味著,從單個證券公司信用擔保賬戶持股量增減中,很難判斷出該類資金是看多還是看空。
他說,信用擔保賬戶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投資者將手中暫時不用的股票抵押給券商,以獲取資金投資其他融資標的股票。因此,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私募股東和個人股東,已通過這種手段將股份作為擔保品,抵押給券商融資。
此前,美欣達(002034.SZ)發布的一則股東減持公告就證明了這一點。
公告稱,公司股東周信鋼及其一致行動人周晨,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214.91萬股。但是,記者發現,該公司當期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并無周信鋼的名字。對此,美欣達特別注明,國信證券信用擔保賬戶就是周信鋼和周晨質押股票融資的賬戶。
此外,今年3月,萬通地產(600246.SH)公告,第一大股東萬通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2月28日和3月15日,分別將1200萬股和6000萬股作為擔保品劃入信用賬戶,但當時還未做融資交易。
“信用擔保賬戶大面積出現,已經讓公開顯示的上市公司股東結構嚴重失真”,齊魯證券資深投顧于偉指出,以前,他們給客戶推薦股票時,都會提及這只股票流通股股東的進出情況,指出誰看好誰看空,但現在這個指標基本沒用了。
“有的上市公司如蘇寧環球(000718.SZ)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即為此類賬戶,而若以此來推斷公司已經易主,豈不成了大笑話。”于偉說。
他還透露,現在有不少私募等機構為了不現身于公開的財報引起注意,往往會在即將披露財報前,有意將股票抵押給所在券商。只要在當期財報截止的最后一天,通過將所持股票全部抵押給券商進行融資便可規避上榜,也有的私募即使不融資,也干脆就在信用擔保賬戶中操作。
“玩家”遁入其中有貓膩
信用擔保賬戶的“隱蔽性”為不少資本玩家提供了玩弄資本的平臺。
日前,原博時精選基金經理馬樂的老鼠倉事件震驚資本市場。據稱,他與之前曝光的涉及老鼠倉的基金經理不同的是,不僅涉案金額巨大,且手段更加隱蔽,涉案的10億元賬戶很可能就是借助信用擔保賬戶這個“工具”。
信息顯示,在博時精選曾經的持倉股中,與銀河證券等多家券商的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重合,金額也相對較大。
“其實,在公開信息上,上市公司股東是以信用擔保賬戶出現,但在證監會、交易所等監管部門看來,背后的持股者仍是無所遁形”,有券商人士指出,只是有些不惜鋌而走險玩弄資本的人存有僥幸心理罷了。
7月31日,有券商人士表示,“預計不久之后,該類賬戶就會分拆披露,按照普通證券賬戶持有的股數單獨拿出來統計和公告。”
不過,至目前為止,記者尚未發現有上市公司將證券擔保賬戶分拆披露的跡象。
31日,一家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告訴記者,他也聽說有這方面的說法,需要上市公司向中登公司提交申請,但沒聽說監管上強制。
實際上,信用擔保賬戶也是大資金拉抬股票吸引散戶跟風使出的障眼法。
例如,興蓉投資(000598.SZ),它是至目前中報顯示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信用擔保賬戶最多的,第二至第十大流通股股東均為信用擔保賬戶。
今年4月,該公司披露的一季報曾因有6個信用擔保賬戶的流通股股東而“名噪一時”,被認為是有大戶融資買入的標的。事實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股大幅上漲逾40%。
然而,二季度,特別是除權除息后,該股股價迅速跌去20%。其間,該公司股東戶數迅速增加,明確顯示不少散戶追了進來,現如今已幾乎全部套牢。
“目前,信用擔保賬戶的持有人幾乎都是個人投資者,而機構賬戶則多數歸私募所有。”一位上市券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鏈接:
上交所“解密”信用賬戶“精準”牛散突擊入股遭曝光(13.8.7)
在上交所要求下,大連控股和廈華電子相繼“破解”、公開了這類賬戶背后的持有者,幾大隱匿其中的“牛散”隨之遭到曝光。
上市公司股東中信用交易擔保賬戶激增,這一現象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日前,在上交所要求下,大連控股(600747.SH)和廈華電子(600870.SH)相繼“破解”、公開了這類賬戶背后的持有者,幾大隱匿其中的“牛散”隨之遭到曝光。
上交所相關人士此前坦言,此番“破解”信用擔保賬戶的目的,是為了還原上市公司股東的真實性,同時,亦希望借此讓隱遁的違規交易現象受到公眾監督。
兩公司“破解”股東信用賬戶
8月1日,本報曾發表了《信用賬戶激增玩家隱遁中登要求分拆披露破解股東失真》一文。
8月2日,上交所提出要求,令大連控股、廈華電子等信用擔保賬戶類股東多的上市公司“分拆”披露股東持股情況。
大連控股當日即發布了《2013年半年度報告補充公告》,不出市場所料,新的股東名單發生“大變臉”。
信息顯示,除了控股股東大顯集團未發生變化外,其他流通股東含5位自然人、3只指數型基金,以及1只信托產品。
對比原來披露的股東名單和持股情況,盡管尚無法斷定第五至第十大流通股東是否藏匿于券商信用擔保賬戶之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二、三、四大流通股東錢毅升、岳麗英和張雪清,一定隱匿在申銀萬國、國泰君安和中信三大券商的信用交易擔保賬戶中。至今年6月30日,他們三人分別持有大連控股2092.34萬股、1818.17萬股和1801.27萬股,持股分別占該股流通股比例的1.97%、1.71%和1.69%。
無獨有偶,在8月6日廈華電子披露的半年報修訂公告中,多位自然人股東也得以現身。在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只有前兩大股東華映視訊和廈門華僑電子的持股和座次未變。
從第三到第十位流通股股東,則依次為廈門暢聯電子和蔡美家、王南春、金毅、金山、許亮、陳國玲、申超等7名自然人。
其中,王南春、金毅和金山在原來的股東名單中分列為第七、第八和第十大流通股東;蔡美家、許亮、陳國玲和申超都是新進股東,可以斷定的是,蔡美家的持股隱匿于海通、中信或華泰的券商信用擔保賬戶內。
昨日,大連控股證券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此次“還原”股東結構是應上交所要求,“公司股東中信用擔保賬戶太多了,失去了真實性”,他感慨道。
而據記者了解,上交所提出這個要求,被認為是響應證監會的要求。
證監會今年4月曾發布規定,明確要求公司股票為融資融券標的證券的,股東持股數量應當按照其通過普通證券賬戶、信用證券賬戶持有的股票及其權益數量合并計算。
中證登公司在近日為上市公司董秘、證代培訓時也曾要求,從2013年中報開始將實行分拆信息披露工作,主要就是針對股東名單中的信用擔保賬戶。
不過,廈華電子并非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對此,消息人士透露,上交所目前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更為嚴格,同時,對于可能涉及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的“死角”,交易所也希望通過公開,接受媒體和公眾監督,使其現出原形。
值得一提的是,至目前為止,深交所方面還沒有動靜。昨日,信用擔保賬戶類股東最多的興蓉投資(000598.SZ)證券部人員向記者表示,公司還未接到深交所對這類股東要求分拆披露的通知,公司未來會根據監管要求和具體情況考慮是否公開。
據記者統計,深市上市公司在股東名單中出現信用擔保賬戶的似乎更為普遍,除了興蓉投資前十大流通股東有9席這類股東外,南風化工(000737.SZ)中有7席,拓維信息(002261.SZ)有5席,占據四席更是為數眾多。
牛散突擊入股遭現形
據業內人士介紹,券商信用交易擔保賬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存在多種可能性。
一種是融資買入股份后計入該賬戶;另一種是投資者將所持股權作為融資的擔保品,需要說明的是,放入融資擔保賬戶中的股份也并不一定是為了融資,因此,不乏一些資本玩家借助該類賬戶來“調控”自己的持股規模,以達到“隱身”目的。
“盡管這類賬戶背后的持股者在中證登公司、交易所等監管部門那里不是秘密,但關鍵是,如果他們中有人涉及操縱股價、內幕交易等問題,面對龐大的數據,監管部門查實也會頗費功夫,這樣便不乏漏網之魚,也給他們提供了‘鋌而走險’的可乘之機。”上海某券商投資顧問于偉表示。
他說,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活躍,這種隱身方法已經成了業內公開的秘密。細心的投資者便發現,以往“弄潮”于股市中的超級牛散們逐漸銷聲匿跡,但老股民都知道,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們已隱匿于這些信用擔保賬戶中。
在大連控股和廈華電子兩家公司更新的股東名單中已顯現一些端倪。
在廈華電子發布修訂股東情況公告的同日,該公司還發布了一則資產重組公告。今年7月8日,公司公告因重大事項而停牌,直至8月6日,公司才透露重大事項為資產重組。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股東信息中顯示的蔡美家、王南春、金毅、金山、許亮、陳國玲和申超等都是今年二季度才新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的。而他們中也并非都是炒股新秀,王南春、陳國玲和申超都是聞名業界的“牛散”。
最新曝光的陳國玲曾出現在冀中能源(000937.SZ)2012年中報中;申超也曾出現在迪康藥業(600466.SH)今年一季報的股東名單上。迪康藥業7月中旬已經停牌,預計也涉及資產重組事項。
這些“牛散”股東是否涉嫌內幕交易目前尚無定論,但是他們突擊入股的“精準”,卻讓人不得不心生懷疑。
大連控股在這方面表現更甚。突然現身的大股東錢毅升、岳麗英、張雪清三人對于多家上市公司來說都不陌生。他們常常抱團“炒股”。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三人曾在2009年集體“殺入”永鼎股份(600105.SH)、佛塑科技(000973.SZ),錢毅升、岳麗英還曾在2009年-2010年入股華聯控股(000036.SZ)、鋼研高納(300034.SZ)等。
而在融資融券業務逐步鋪開的近兩年,三人逐漸從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從大連控股股東信息來看,上述三人應該是在去年三季度末便已共同持有了大連控股大量股權。也正是自去年三季度開始,大連控股轉型重組的消息開始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