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中職學校采訪時發現,一些學生出現的打架、怪異行為等,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紀律問題,而是有著較為復雜的心理因素。
據北京讀你心意心理咨詢中心抽樣調查,無論在普高還是職高學生中,出現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均超過50%。其中,焦慮、自責、恐懼、沖動傾向已嚴重影響了一些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去年以來,朝陽區教委與這個中心合作,在全區職業學校正式啟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的職業高中健心工程,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查、分析、深度個體輔導以及危機事件干預,顯示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奇效。有個學生長期欺負同學,雖經思想教育和紀律處理,效果并不明顯,然而,經過該中心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分析,找出了這個學生行為后面的心理痕跡,經過有針對性的個體輔導解決了問題。現在,這個學生不僅平等待人,而且熱心助人,在專業道路上健康成長。
在學生表現出心理問題之后進行心理治療,是健心工程的重要部分;在學生表現出心理問題之前進行心理問題的預防,提高師生自我認識、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健心工程的發展方向。北京市勁松職高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杜老師,投資幾千元考取了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證書,問她為什么50多歲了還要自費進修,她說,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完善師生人格、和諧人際關系、提升社會適應力非常重要,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要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生命的愉悅與幸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專家指出,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體現在教學計劃中,班主任的表彰標準應該加入心理教育的內容。現在,很多中職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很好,也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并配備了教師,但仍有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真正開展起來,還需要在落實上下功夫。建設和諧校園,學校德育需要向專業化和專門化方向發展,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里。
(記者潘光)
《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