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關后,《史記》言, “莫知所終”。所以,老子出關后的去向也成了前史疑團,古來專家眾說不一:
教化胡人說。 《后漢書·襄楷傳》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是說老子到西邊教化胡人,后來成了佛。老子講柔能克剛,出關騎的是性情溫柔的青牛而非以速度著稱的烈馬。胡人是游牧民族,剛烈好戰,老子出關或許就是用博學多才的道家文明去教化胡人,僅僅在西部沒有找到任何痕跡證明此說。
臨洮成仙說。此說以為老子晚年在甘肅臨洮修身養性,閉門煉丹,得道后在臨洮超然臺成仙。當然,成仙純屬無稽之談,寓居卻是很有能夠。
欒川隱居說。這種說法以為老子出關后,沒有西去,而是調整方向,經盧氏,到了景色秀美的欒川隱居了,所以才有了老君山。今日的老君山上有殘碑為證,為了留念老子,此處還有老君河和老君廟等。
與西去說相反, 《莊子》、 《韓非子》、 《禮記》等古書記載脫離周室后,老子并未西去,而是東去回老家(今河南鹿邑)隱居。很多人認可這種說法,由于炎黃子孫垂青的是落葉歸根,并且史料中有“孔子問禮”的記載,老子故土與孔子故土相隔不遠,這為孔子問禮供給了相對便當的交通。不過,實際中沒有實在的依據驗證這種觀念的正確性。
關于老子出關的說法并非奇人怪事,只是去了哪里備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