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案抄錄:
第五案 桂枝湯證(其五 佐景筆記)
佐景曰:虞師舜臣嘗曰:“一.二八之前,閘北有一老婦,其子服務于郵局,婦患腦疽病,周圍蔓延,其徑近尺許。啟其所蓋膏藥,則熱氣蒸蒸上冒。頭項不能轉側,余與余鴻孫先生會診之,三日不見大效。四日診時,天色已晚,見病者伏被中不肯出。詢其故,侍者曰,每日此時惡寒發熱汗出。余乃悟此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之桂枝湯證。即用桂枝五分,芍藥一錢,加姜、草、棗輕劑投之。次日,病大減。遂逐日增加藥量,至桂枝三錢,芍藥五錢,余三味亦如之,不增加他藥。數日后,竟告痊愈云。”
二、方證直解:
1、辨病位:
據胡老理論,表指體表,即由皮膚、肌肉、筋骨等組成的機體外在軀殼,則謂表,若病邪集中的反應于此體部,即稱之為表證。此案為腦疽病,病灶在表,加之發熱惡寒,故病位亦在表。案中未述其他異常,可視為僅有表證,或者說“臟無他病”。
2、別陰陽定六經:
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故為表陽即太陽病。
3、辯方證:
前已辯為太陽病,病人有汗,故為中風,無其他兼證,則為桂枝湯方證。
另外,傷寒論第54條:“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胡老注解:“臟無他病者,謂無其他內臟病,言外病在外也。時發熱自汗出者,謂發熱自汗出有定時也,此亦衛氣不和所致,宜于其發作前,與桂枝湯發汗即愈。”此案病人定時惡寒發熱汗出,臟無他病,故屬桂枝湯方證。在服藥方法上,“先其時發汗”更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