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難曰:何謂補瀉?當補之時,何所取氣?當瀉之時,何所置氣?然: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其陽氣不足,陰氣有余,當先補其陽,而后瀉其陰;陰氣不足,陽氣有余,當先補其陰,而后瀉其陽。營衛通行,此其要也。
取:這個字的本意相當殘忍,意思是隔斷俘獲的敵人的耳朵,所以有強拿所要的意思。
置:網直,把網到的魚兒放掉,有赦免的意思。
可見取和置是截然相反的兩個動詞,是補和瀉兩個作用相反的過程。補呢,要拿什么補,瀉呢,是要瀉什么,補的材料是外來的,瀉的材料是內在的,對人氣而言,外來的,在外的,屬陽屬衛,內在的,在內的,屬陰屬榮。這是非常自然的,禿頭上的虱子一樣明顯。既然要補,就拿衛氣來補,既然要瀉,也就是瀉內里的榮氣。為什么要補和瀉呢?是因為有虛有實,有不足或有余。顯然不足的那個要補,有余的那個要瀉。有余或不足的是陰氣和陽氣,對于人而言,經絡的陰陽之氣的對應,最為典型的是臟腑陰陽,臟陰腑陽,臟腑有個表里對應,肝膽,腎膀胱,心小腸,肺大腸,脾胃,心包對三焦,構成了6對陰陽基本,經絡里的陽氣不足,陰氣有余,舉例膽氣不足,肝氣有余,那么就要先補膽經,后瀉肝經。陰氣不足,陽氣有余,舉例說脾虛胃實,應該先補其脾經的陰,而后瀉其胃經的陽。營衛通行,陰陽二氣平衡,陰平陽秘,營衛和諧,才能暢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