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代針刺器具發展一覽(附圖)

      針灸這種獨特的治病方法,據大量古文獻的記述和考古發掘中出土文物的研究,一般都認為起源于距今約10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其端倪甚至上朔到距今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砭石,被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原始醫療工具,《說文解字》釋砭,以石刺病也。只有在新石器到來以后,隨著石器制作技術的進步,才有特定形狀的醫用砭石出現。它是先民們用來剖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剌激身體的一定部位以消除病痛的工具,是后世金屬刀針的前身。

 


砭石 

簡介:石質,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村出土。

 

 


砭石 

簡介:新石器時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崗仰韶文化遺址。長7cm,寬3cm。尖端鋒利,兩側有刃,先民們可用以放血、破癰、去腐肉。現藏于陜西醫史博物館。 

 

 


瑪瑙石葉 

簡介:新石器時代。內蒙古烏盟頭道洼遺址出土。質地瑪瑙,長約2cm。綠色一件,赭色兩件,有鋒刃,先民們可用于放血、破癰。現藏于陜西醫史博物館。 

 

 

 石刀 

簡介:新石器時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長10cm,寬5cm。是仰韶時期先民們的生產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癰排膿。現藏于陜西醫史博物館。 

 

 


砭鐮 

簡介:商代。1973年河北藁城臺西村第14號墓出土。石質。長20cm,最寬處5.4cm。置于一漆盒內。經考證系當時的醫療用具。 

 

 


砭石 

簡介:商周。玉石質,最長6.2cm,最短1.7cm。現藏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玉石針 

簡介:商周。最長18cm,最短2.5cm。現藏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砭針 

簡介:戰國時期。1978年在內蒙古達拉特旗樹木召采集。銅質。長4.6cm,刃寬0.15cm。此針一端為針尖,腰呈三棱形;一端為半圓狀刃。尖端用以刺病,刃端用以放血。這表明不僅醫療工具有了進步,而且人們已經懂得采用放血療法治療某些病癥。現藏于陜西醫史博物館。 

 

 

骨類針具 

 


骨針、骨錐、骨鏃、骨笄 

簡介:新石器時代。骨質,生產和生活用具,亦可用于醫療。現藏于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博物館。

 

 


骨針(附針筒) 

簡介:新石器時代。距今5000多年,1980年內蒙古包頭東郊出土。針最長10.5cm,最短3.8cm;針筒長15.3cm,用動物肢骨加工而成。疑為復制品。 

 

 


骨針 

簡介:新石器時代。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遺址出土。長分別為16cm9.2cm。兩者尖端銳利,針體光滑,尾部無孔。現藏于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骨針 

簡介:甘肅臨洮縣馬家窯出土的骨針。 


 

 

金屬類針具

青銅針 

簡介:西周。陜西扶風齊家村出土。通長9.2cm,針體呈三棱形,末端尖銳,可以放血、刺病。現藏于寶雞市周原博物館。 

 

 


金銀醫針 

簡介: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計金針4枚、銀針6枚。四根金針完好,制作精致,針長在6.56.9cm,直徑0.120.18cm,均比現在常用的醫針粗。針柄略呈方形,約在其上中1/3交界處有一圓形孔,針體細長呈圓形,以針尖的形制來判斷,可分為3種:三棱形的為鋒針,用作放血;尖銳的為毫針,用作針灸;圓鈍的為鍉針,用作點刺。銀針殘缺無法辨認。據研究,這批金銀針與《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述形制相似,可以確認為早期針灸專用針。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仿漢墓金針
簡介:有毫針2枚、鍉針1枚和鋒針1枚,由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仿制。

 

 

木制類針具

棒針(摘自《中國醫學通史》

簡介:明代。江蘇省江陰市夏顴墓出土,長5.7cm,以堅韌木料制成,表面光滑細膩,酷似骨針,系排膿用具。現藏于江陰市博物館。


 

 

少數民族針具

蒙醫放血刀 

(摘自《中國醫學通史》) 

簡介:清代。1978年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采集,銅質,長8.3cm,是蒙醫放血療法所用的刀具。現藏于陜西醫史博物館。

 

 


放血刀 

(摘自《中國醫學通史》) 

簡介: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征集,銅質,長11cm,傳世品,藏醫和蒙醫放血療法的主要用具。現藏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針盒及針筒 

木質插針筒 

(摘自《中國醫學通史》) 

簡介:木質,高2.6cm,長4cm。針筒正面陰刻隸書“祖傳針筒”4字。現藏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象牙針盒 

(摘自《中國醫學通史》) 

簡介:清代。高1.5cm,長10cm,寬2cm。外周陰刻山水人物圖,填以墨色。現藏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仿古九針 

 

    
   

九針是指九種醫療用具,包括長、短、大、小的針具和按摩用的圓棒和割治用的小刀,九種不同形狀的針具各有不同的用途。 

 

 

 

仿古九針分圖

镵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形似箭頭,頭大末銳,當末端一分處收小,形成尖端,后人有稱為“箭頭針”。近人在此基礎上發展為皮膚針。 

用途:淺刺皮膚而不能深入,用于瀉血;治頭身熱癥等。

 

 


圓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針身圓柱形,針頭卵圓。后人有稱為“圓頭針”。 

用途:揩摩體表,治分肉間氣滯,不傷肌肉。為按摩用具。

 


 鍉針 

形狀:長三寸半,針頭如黍粟形,圓而微尖。近人有稱為“推針”。 

用途:按壓經脈,不能深入(“按脈勿陷”),為按壓穴位用具。 

 

 


鋒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針身圓柱形,針頭鋒利,呈三棱錐形。后人稱為“三棱針”。 

用途:點刺瀉血,治癰腫、熱病等。

 

 


鈹針 

形狀:長四寸,寬二分半,形如劍。后人有稱為“劍頭針”。 

用途:割治癰膿外癥。為外科用具。 

 

 

 

圓利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末端尖銳,中部略膨大,針身反細小,圓而且利,能深刺。 

用途:癰腫、痹證的深刺。 

 

 


毫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或三寸六分,針身細小如毫毛,不傷正氣。為臨床最常用的針具。 

用途:通調經絡,治寒熱、痛痹等。

 

 


長針 

形狀:長七寸,針身細長而鋒利。后人稱為“環跳針”,近人又發展為“芒針”。 

用途:深刺,治“深邪遠痹”。 

 

 


大針 

形狀:長四寸,針身粗圓。 

用途:瀉水,治關節積液。后人用作火針。

 

 

    通過對針刺器具的考古挖掘,我們發現從一開始的石針到骨針、銅針、銀針、金針,都是一個發展過程,隨著科技的發展,中醫也在不斷向前發展完善!古人用針具,大部分用在外科方面,如砭石到后來的鈹針就是一個發展延續。我曾經在外科呆過幾年,對比現代外科器械,其實就是古代的外科器具的進一步延續,只可惜這個延續卻將中醫拋在門外!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延續的根還拿捏在中醫人手里!治神養身,察臟腑氣血,法天則地,隨應而動

......

    我輩當努力,中醫當自強,中醫在內科、外科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亟待努力完善!


 

                                                      筆名:虛靜齋杏林園

                                               真名:劉先利

                                                                                                                               2012年1月9日于北京  小寒后三日 

(轉載文章請注明出處!本人qq號:505131509;門診病人,請直接加qq群,群號:195019163,輸入真實名字做加群驗證;如果是需要中醫幫助的朋友,請加qq群,群號:14231919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 古代針灸器具與針灸歌訣(附圖)
★ 古代針灸器具與針灸歌訣(帶圖)
骨類針具
針線包的前世今生(上)
第一講 毫針的基本知識
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锦州市| 亳州市| 宁晋县| 德惠市| 资源县| 全南县| 昌平区| 灵丘县| 临夏市| 大英县| 峨山| 连山| 三原县| 黑山县| 股票| 庆安县| 萍乡市| 泰安市| 蕉岭县| 盐山县| 盐边县| 丹江口市| 孝义市| 景东| 荆州市| 棋牌| 银川市| 同德县| 惠东县| 楚雄市| 蓝山县| 长阳| 兴国县| 进贤县| 辽阳县| 那坡县| 莱芜市| 双鸭山市| 河东区|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