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之下出孝子流經多年的教子經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青睞,也有太多的人在排斥,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家提倡所謂的素質教育,讓諸多家長認識到棍棒之下打出來的人才也是擁有太多的弊端,給孩子帶來諸多的心理陰影和傷害,在平時的心理咨詢接觸中,經常接觸很多爸爸媽媽,因為對孩子的愛還有當年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打罵的痛恨,自從自己有了孩子就下決心,不論發生什么事情都不會對孩子動手,不論孩子做了什么,都要好好去愛自己的孩子,不能再次讓傷害在孩子身上上演,但最終也不知道為什么,很多時候雖然那個克制,但在自己忍無可忍受不了孩子的折騰時就會對孩子大打出手,用當事人的話說,有時感覺自己就是歇斯底里,對孩子打罵失去理智,打罵后就是悔恨和愧疚。
打罵孩子是對還是錯,從教育的角度相信作為父母都有屬于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就像前幾天所謂的“中國狼爸”“虎媽”對孩子的成功經,用自己自以為是的想法來衡量對事情的對與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長,否則就會對孩子動手,會對孩子做出諸多規則和條例遵循,如此的教育方式是打出了清華北大學子,也讓“狼爸”“虎媽”炫耀自身的成功,問題是把孩子打進北大清華真的就是成功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何況孩子畢竟是孩子,這個所謂成功的標準在今天也未必讓很多人認同,就像“狼爸”曾經說得出就是自己的爸爸對自己如何,是否同樣也是對自己的孩子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只有打罵才是成功的基礎?
在平時的心理咨詢咨詢,類似的案例很多,作為父母因為孩子的不聽話,不能順從自己,在說教不起作用時就會對孩子動手,想用自己的權威和蠻力制約孩子,當孩子長大了,打不了孩子時,結果是什么呢?就像一次咨詢中,孩子在哭訴自己的經歷,在自己的記憶中,只要自己稍不順從爸爸媽媽就會招來打罵,會讓自己受皮肉痛苦,自己想還手但無力,現在自己長大,爸爸媽媽也打不了,自己也想還手,想報復他們,自己恨爸爸媽媽,恨這個家,孩子說,自己不會再結婚,也害怕結婚,如果孩子就是這樣挨打才能長大,自己寧愿一個人過,自己討厭這個家,心中充滿了憤怒-------
一次咨詢中,孩子說小的時候自己知道學習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初自己心中充滿希望和動力,也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成績也很優秀,自然也是爸爸媽媽眼中的驕傲,當成績稍有下降就會招來爸爸媽媽的指責和打罵還有老師的不滿和批評,慢慢的讓自己感覺失望讓自己混沌,自己不知道讀書是為誰在讀,學習是為誰在學習,最終讓自己做出選擇,只有不再讀書,只有逃離這個家才會避免再次的打罵和指責,自己離家出走,自己不愿意回家,自己想逃得遠遠的。
孩子心中壓抑太多的委屈和無奈是很多爸爸媽媽難以讀懂和理解的,就像文中的爸爸因為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打罵不想這樣的方式再次出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心中的陰影和痛苦不是說抹掉就抹掉的,在孩子重復的討厭和惹自己不高興時,特別是本就心中有情緒發現孩子不聽話,不能順從自己或是其他原因,就會讓自己心底的憤怒和抱怨激活,讓自己壓抑很久的怨氣發泄出來,就像當事人在說,當時自己真的不愿意動手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那樣失去理智,就像不是自己似的,也只有在停下來后恨自己,對孩子擁有太多的愧疚,有時會因為這樣的方式害怕回家,害怕自己再次傷害孩子,自己真的不愿意這樣對孩子,但又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和接受,如此的悲劇不想在自身重演但事實卻一直在加倍帶給孩子傷害。
愛孩子需要智慧的,我們沒有理由指責和評判父母的方式是對是錯,作為爸爸媽媽需要得到尊重需要擁有面子的同時是否想過我們的孩子同樣希望擁有自尊和屬于自己的尊嚴,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歡和贊美,當孩子做出這樣那樣的令人刮目的事情,是否靜下心在自身反思,在想用暴力教化孩子的同時是否可以換個方式去走進孩子的內心,去讀懂孩子的需要,相信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問題是這份沉甸甸的的愛,如何去表達,怎么樣讓孩子樂于接受和配合,值得父母反省和擁有諸多智慧,相信自己的孩子,放下手中的棍棒再去欣賞自己的孩子,一定會發現一個讓自己引以為傲令人羨慕的也是自己喜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