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之用,用藥請咨詢專業醫生。
【組成】
桂枝去皮 三兩(9g) 中藥小故事——桂枝
芍藥 三兩(9g) 中藥小故事——芍藥
甘草炙 二兩(6g) 中藥小故事——甘草
生姜切 三兩(9g) 中藥小故事——生姜
大棗擘 十二枚(9g) 中藥小故事——大棗
厚樸炙、去皮 二兩(6g) 中藥小故事——厚樸
杏仁去皮尖 50枚 中藥小故事——杏仁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現代用法:上七味,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覆取微似汗。
【方歌訣】下后喘生及喘家,
桂枝湯外更須加,
樸加二兩五十杏,
此法微茫未有涯。
【原文出處】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喘家:素有氣喘病的人。
《傷寒論》文學簡略,有的單提—癥,有的單提一脈,其中包涵很多意思,這叫做省文法。所以學習本書當采取條文互參,以方測證,或以證測方的方法,才不致陷入迷途。
本條省去了“太陽中風”這句話,意思是素有氣喘病,今又病太陽中風,當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治療。
43.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本條提太陽病,意味著發熱、惡風、頭痛、脈浮等表癥依然存在。誤下引起微喘,與18條癥狀相同,不過新久略異。18條是素有氣喘而患太陽中風證,本條是說新感外邪,患太陽中風證而兼微喘,病證相同,故治法不殊。
對下之微喘的病機,成無己曾解釋說:下后大喘,是邪氣未傳里,猶在表,故仍以桂枝湯解外,厚樸、杏仁降氣以治之。
【辯證要點】
主癥:發熱、自汗出、惡風寒、氣喘、苔薄白,脈浮緩。
副癥:咳嗽,吐白色痰。
氣喘一癥,在太陽病里有好幾處。
麻黃湯證的喘與小青龍湯證的喘咳,是無汗而喘。
麻杏石甘湯證有“汗出而喘”,必伴口渴痰黏、苔薄白干、舌質紅。
葛根芩連湯證有“喘而汗出”,必伴下利、口渴。
此外,少陽病無喘有咳,陽明病有喘無咳,少陰病有咳有喘,這些咳喘都具有該經的特征病狀,可資辨別。
【基本病理】營衛不調,肺氣不利。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實際上是整體反應性的桂枝湯證加上局部反應性的肺氣失調而構成的證候,其喘多由肺之宿痰壅阻所致。
【方理】
本方桂枝湯調和營衛,平調整體之陰陽,厚樸、杏仁苦辛溫,苦以降肺氣之逆,辛溫以減弱宿痰之凝聚,達到平調局部陰陽升降的目的。這是把整體和局部結合起來的處理方法。